学术投稿

急性胰腺炎10例误诊分析

刘伟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误诊, 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近5年来我院的10例急性胰腺炎误诊病例分析,总结其中经验教训,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急性胰腺炎误诊病例1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误诊疾病来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为胃肠疾病5例、胆道疾病4例、尿路结石1例。结论:急性胰腺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且轻重不一,早期诊断较困难,要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方法,客观认真的分析辅助检查。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颅内转移性肿瘤1例

    糖皮质类激素被广泛用于治疗颅内肿瘤瘤周水肿,疗效肯定,研究表明它的确能够减轻2/3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1],但机理尚不明确。由于糖皮质激素影响水盐代谢、糖代谢,可出现高血压、低血钾、骨质疏松、糖代谢异常、消化性溃疡穿孔出血和水钠潴留性浮肿等多种副作用,因而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准确地评估患者对地塞米松的反应,在控制症状的前提确定小有效量是十分必要的。现报道1例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颅内转移性肿瘤临床疗效。

    作者:王伟;孙志坚;郄言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分类相似,临床上通常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损伤性与非损伤性2大类。颅脑受伤常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本组患者的年龄在17~83岁之间,平均年龄52.6岁,60岁以上患者42例,有吸烟史38例,起病前均无发热史。(2)临床表现。80%的发病年龄在30~69岁之间,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起病很急,常骤然发病,并无先兆。追问患者起病前的症状常只有头痛、头昏,这可能是脑部原发病变的固有症状,不足以预告出血的发生。调查出血时患者的活动情况,发现只有1/3是正在从事某一特殊活动时发病的,如举重、弯腰、运动、发脾气、解大小便、咳嗽等。

    作者:赵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6例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对16例(16个膝)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近期术后疗效。结果:随访显示,所有患者骨折都临床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49分提高到9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T-1000测定优15例(93.8%),良1例(6.2%),差0例(0%),平均移动度1.2±0.2mm;复查X线片或CT片示,所有患者骨折线均消失,达到骨性愈合,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松脱、断裂。结论:应用关节镜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恢复快,膝关节稳定性好,近期临床疗效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作者:高锋;乔巨峰;汤奇;高飞;李铭章;杨海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采用胫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胫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50例患者骨折均为1期愈合,且无钢板折断、对线不良及骨间膜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SS判定标准,优24例,良21例,中5例,无差例,优良率达90.0%。结论:应用胫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未十分明确的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又称为高血压病。它占所有高血压的95%左右,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尚瑞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血管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能刺激部分脑组织产生代偿,使神经系统很快建立新的联系,很好控制异常运动模式,能大大减少肌肉萎缩等。促使脑血管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血管病患者,经CT MR临床确诊,其中脑出血28例,脑血栓22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小40岁,大76岁,病程在1~3个月内25例,3个月以上25例,治疗时间均在半年。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血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何淑范;张平;张秀萍;郑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脊髓灰质炎临床治疗与防治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通过粪便及咽部分泌物传播,主要侵犯脊髓前角,感染后绝大多数无症状,有临床表现者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弛缓性肢体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1]。因多感染5岁以下小儿,故称为“小儿麻痹症”。

    作者:芦春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及健康护理服务的需求水平日益增高。手术室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外科领域中体现医学高度治疗水平的工作环境[1]。手术室护理以其专业特殊性有别于专业护理。但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手术室的护理也应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手术病人开展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

    作者:云红梅;叶丽;黄桂平;任小华;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无直接接触史鼠药中毒继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发现全身瘀斑5天”入院入院时查体:查体:T37℃,P140次/min,R30次/min,Wt13Kg,一般情况欠佳,发育、营养尚可,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面色、口唇无发绀,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斑分布,硬币大小,部分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腔黏膜无充血,舌尖可见出血点分布,咽无充血,咽后壁未见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40次/min,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查体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患儿无血友病及其它出血性疾病家族史。无明显毒物接触史。入院院后实验室资料:血常规提示:WBC8.26X109/L,N%52.4%,L%40.3%, RBC4.33X1012/L, HGB113g/l,PLT327X109/L。凝血4项回报示:PT120秒, APTT178.4秒,TT正常,纤维蛋白原4.07g/l。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正常,肝炎病毒学全套阴性。入院诊断:皮肤出血原因待查?入院后予“酚磺乙胺、维生素K1”止血、“维生素C”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予输滤白普通冰冻血浆200ml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住院5天,患儿病情好转,无新发出血而出院。1周后患儿因“鼻出血5小时”再次入院。出血量不多,约5ml左右。复查血常规:WBC5.26×109/L, N%62.4%,L%30.3%, RBC4.35×1012/L,HGB110g/l,PLT250×109/L。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回报:凝血因子Ⅶ活性测定2%,凝血因子Ⅹ活性测定15%,凝血因子Ⅴ活性测定39%,凝血因子Ⅸ活性测定13%,均明显低于参考值范围,凝血因子Ⅷ活性测定90%(正常)。复查凝血4项回报APTT150秒、PT160.5秒。明显超过测定值范围,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正常范围。继续给维生素k1、血浆等输注后出血症状好转,鼻出血停止。经请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科吴润晖教授远程会诊考虑继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鼠药中毒可能)。本地区无鼠药中毒的鉴定技术,家长无条件到北京行毒物鉴定。现定期给患儿应用维生素K1治疗,避免相关毒物接触,现随诊3个月,患儿现无明显出血症状。家长及患儿反复回忆患儿并无明显进食鼠药污染的食物史,但有常食街边地摊烧烤的习惯,也有类似症状的病人出现,故考虑致患儿出血的原因应为不洁饮食习惯所致。目前患儿病情稳定,检测APTT/PT仍不正常,还在定期维生素k治疗及随访中。

    作者:陆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

    目的:研究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使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为16~65岁,平均年龄38.3岁。按照Denis分型,1型4例,2型14例,3型3例,术中,在双侧沿髂脊外缘的髂后上嵴做一3~5 cm长的弧形切口,然后将钢板通过皮下通道从切口一端植入到达对侧。结果: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 cm、45.2分钟和160.8 ml。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3个月,平均16.3个月。没有发现切口感染、术中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不愈合或明显的下肢长度不均等。根据Majeed评分系统,功能恢复情况中:优为6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瑞江;李路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剂量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5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观察大剂量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静脉注射负荷量胺碘酮150mg,然后续予1.0mg/min的负荷量静点以治疗,24小时后再续予0.5mg/min的治疗量静点以治疗,病情稳定或仅偶发室早时,停止静脉用药,续服胺碘酮片0.2日3次口服,1周后改为0.2日2次口服,再1周后改为0.2日1次口服,直至正常。对于疗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显效的有34例,有效的有13例,无效的有5例,显效率为65.4%,有效率为90.4%,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有2例,静脉炎的有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大剂量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在妊娠剧吐中的效果观察

    妊娠剧吐是一种少数孕妇妊娠早期的正常反应,表现为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致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发生率为0.35%~0.47%。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HCG水平升高、精神、社会因素有关[1]。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住妊娠剧吐患者128例,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其中的62例患者给予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进行对照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苏红梅;苏红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末节指不同平面离断的再植方法

    我科按末节离断平面分类,不同平面选择不同方法,成功率高,我科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共对51例58指的末节指不同平面完全离断行再植术,成活57指,失败1指,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51例(58指),男35例(40指),女16例(18指),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2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5小时,1例1指为人咬伤,机器压伤40指,锐器切割伤13指,绞伤5指,均为末节完全离断。按离断平面分为3类,Ⅰ类为远侧指间关节平面至指甲半月(27指),Ⅱ类为甲半月平面至甲床中远段1/3交界平面(15指),Ⅲ类为甲床远段1/3以远离断(6指)。

    作者:胡湘元;黄文华;郭俊光;刘源;刘世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钩针结扎术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和评价钩针结扎术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钩针结扎术、术后早期静滴七叶皂甙钠,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0例(共48条患肢)结合物理检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比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30例(48条患肢)术后显示,本手术方法创伤小,伤口少且小,瘢痕小,美观,目前无复发率。该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缩短,疗效理想。结论:钩针结扎术联合七叶皂甙钠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理想方法。

    作者:郭守强;张喜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产力异常的护理措施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子宫收缩力为贯穿整个分娩过程的主力。分娩过程中,如果子宫收缩力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不正常或频率、强度发生改变,称子宫收缩力异常。子宫收缩力异常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每类又分为协调和不协调2种。临床上以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常见。

    作者:孙淑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33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痰热清+常规治疗组)67例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6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比较2组毛细支气管炎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2.1%,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2.6±1.1天、临床体征缓解平均时间为3.3±1.2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明显,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未0.0%,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制剂痰热清注射液能够显著增加治疗效果,同时不明显增加药物副作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高真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分析

    利用超声诊断肝脏疾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通过超声显像仪可以明确判断肝脏是否正常,以及肝脏弥漫性或占位性病变,利用声像图,结合临床病理表现和超声穿刺活检等方法,准确诊断各种肝脏疾病,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无痛苦、还可重复检查,准确性较高,为诊断和分析肝脏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张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髋关节滑膜嵌顿症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髋关节滑膜嵌顿症的临床诊治。方法:于2007年7月~2013年6月选择在我院诊治髋关节滑膜嵌顿症21例为研究对象,予卧床休息、避免负重;患肢皮牵引及手法整复给以解除嵌顿。结果:21例患儿均治愈,无跛行,步行无痛,下蹲正常,“4”字试验和旋转屈髋试验阴性,双下肢等长。结论:髋关节滑膜嵌顿症较易误诊及漏诊,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常规行B超或MRI检查了解有无滑膜嵌顿。

    作者:张立新;李华庆;高云;刘海鹏;肖晓亮;徐一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分析近9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住院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单纯肺结核住院患者9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痰菌阳性率、排菌量、空洞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治疗后痰菌阴转速度慢、肺部病灶吸收慢、空洞闭合少、抗痨疗程长。2个月末痰检阴转率低于单纯肺结核,但5个月末痰检阴转率均为100.00%;2个月末X线病灶吸收率78.89%(71/90),5/6个月末X线病灶吸收率82.22%(74/90)。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两者相互有不利影响,但需适当延长疗程,只要严格控制血糖,早期、规则抗痨治疗到疗程结束,其疗效及与单纯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肺结核的治疗。

    作者:潘家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硝苯地平缓释片以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7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2种,A组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共35例患者;B组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共35例患者,对治疗后的成本以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有效14例,显效19例,有效率为94.3%,平均成本为45.9元,2组的疗效统计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成本要低于B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从经济上来说成本更低。

    作者:魏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