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玲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治愈133例;占97.8%,死亡3例,占2.2%。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治愈率。
作者:曹莉;张玉;许宗菊;杨倩;李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急剧上升,尤其是在工业发达地区,肺癌在男性恶性肿瘤死因中占居首位,在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占居第2位。特别是在某些空气污染较重的工业区或矿区,肺癌患者的死亡率高居榜首。常见于45~75岁的男性,女性次之,7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70岁以上略有下降。
作者:王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评价其优点。方法:对住院患者672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增强了护士的整体服务意识,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结论:产科应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周凤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学龄前Little区出血儿童采用不同局部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方法:将Little区出血学龄前儿童512例分成4组,分别给予硝酸银、微波、麻黄素进行局部治疗,并设组对照,对各组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麻黄素治疗组有效率高于硝酸银组、微波组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麻黄素局部治疗可作为学龄前儿童Little区出血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窦晓宁;任雪莲;杨燕燕;王华;秦胜民;徐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经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5分(5~10分),术后平均为12.8分(7~15分);接受手术后JOA平均改善率为58.59%(14.9%~81.6%);末次随访时JOA平均改善率为60.25%(17.94%~84.75%)。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爱彬;张勇;李智;吕晓峰;任静;朱明雨;朱庭标;刘峰;顾浩;张金鹏;范永红;宋家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基底动脉瘤中应用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的对象为2005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77例基底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血管内治疗组)39例,对照组(传统治疗组)38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基底动脉瘤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4.9%,显著高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比例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计算P<0.05,差异明显。结论:与传统开颅手术比较,血管内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基底动脉瘤患者手术成功率,同时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姜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我科按末节离断平面分类,不同平面选择不同方法,成功率高,我科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共对51例58指的末节指不同平面完全离断行再植术,成活57指,失败1指,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51例(58指),男35例(40指),女16例(18指),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2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5小时,1例1指为人咬伤,机器压伤40指,锐器切割伤13指,绞伤5指,均为末节完全离断。按离断平面分为3类,Ⅰ类为远侧指间关节平面至指甲半月(27指),Ⅱ类为甲半月平面至甲床中远段1/3交界平面(15指),Ⅲ类为甲床远段1/3以远离断(6指)。
作者:胡湘元;黄文华;郭俊光;刘源;刘世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应用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对照组32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2.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与对照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替普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方案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情况,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静脉麻醉药诱导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病人舒适、无污染;设备简单、不需要价格昂贵的麻醉机,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而受到欢迎。1依托咪酯(Etomidate):依托咪酯,又名乙咪酯、甲苄咪唑,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15℃,分子量342.4。极易溶于水、乙醇、甲醇及丙二醇;易溶于氯仿;难溶于丙酮;不溶于醚。宜避光贮存。
作者:张玲玲;张会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4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结果:经过患者与医生和护理人员的配合,明显提高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从良性,从而加大患者的治疗意识。
作者:张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的各种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56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HSP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发病年龄在2~12岁多见,小年龄2岁2例。(2)发病时间,10月~次年3月份为多见,其他月份也可见。(3)主要诱因为感染,常见上呼吸道感染为50例。(4)56例中都存在皮肤紫癜,以双下肢常见,易反复出现。伴胃肠道症状者,以脐周腹痛为主,首发此症状易误诊,伴关节症状为30例。伴肾脏损害者,以血尿为主。结论: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关节肿痛、血尿等症状的疾病。应早期诊断,尽早合理用药,减少误诊。
作者:刘颖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8例。随访全部病例并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经1年6个月~2年6个月随访,优良率88%。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冰;周勇宝;谢明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胫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50例患者骨折均为1期愈合,且无钢板折断、对线不良及骨间膜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SS判定标准,优24例,良21例,中5例,无差例,优良率达90.0%。结论:应用胫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绞窄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老年绞窄性肠梗阻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绞窄性肠梗阻者仅12例(40%),且多数已肠坏死。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治愈2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6.7%。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结论: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病情复杂严重,早期诊断较困难,死亡率高,应综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李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叶状肿瘤对病理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对比分析经钼靶拍片怀疑为乳腺叶状肿瘤的13例病例的手术结果,主要分析术前诊断叶状肿瘤的重要性。结果:13例经数字化乳腺钼靶片怀疑乳腺叶状肿瘤的病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叶状肿瘤的为8例,诊断率为61.5%(8/13),误诊率为38.5%(5/13),误诊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纤维腺瘤4例,乳腺癌1例。结论:对病变认识不够、临床触诊、问诊不够仔细,乳腺纤维腺瘤和叶状肿瘤在数字化钼靶片上诊断和鉴别困难时造成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影像诊断医师应熟练掌握乳腺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紧密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不断提高诊断准确率,以提示临床手术医师和病理诊断医师做好鉴别诊断,保证手术方式准确,达到彻底切除叶状肿瘤的目的。
作者:路瑶;孙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急救与护理特点,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87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扩充血流量,胸腹腔闭式引流术及术后护理等。结果:80例患者治愈,占91.95%。7例患者死亡,占8.05%,其中出血性休克死亡人数4例,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结论:迅速判断伤情,准确果断,分秒必争,以快的速度提供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袁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X线平片、螺旋CT对脊椎骨折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螺旋CT、MRI影像学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80例椎体骨折病例均有脊椎曲度改变,X线平片、螺旋CT均能全部显示;对椎体骨折线、椎体骨折的显示,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3D重建、X线平片的显示率分别71%、31%、CT优于X线平片。结论:X线平片是急性脊椎骨折的基础检查方法;螺旋CT的横轴位、多平面重建及3 D的联合应用能明确损伤部位、程度,立体直观,有利于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周忠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影像教学中,超声的临床实习由于它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个性问题。它需要实时观察,上机操作,这就需要患者的配合,很多患者不愿意过多人参与诊疗,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就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系统研究。1我们现阶段在超声带教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1学生方面:部分实习学生兴趣不高,超声医学只是影像诊断学一个分支,一般来讲放射、CT、磁共振为一个体系,统称“大影像”,而超声似乎游移在外,有些同学觉得将来不从事超声诊断,学习热情不高;另外超声诊断与其他影像不同,直接接触患者,如果得不到患者的配合,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也削弱了同学们的实习兴趣,影响实习效果。
作者:刘慧临;鲍红光;张淑丽;梁笑;白连杰;李醒;王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47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组。 A组(曲美他嗪),B组(单硝酸异山梨脂)。观察曲美他嗪抗心绞痛的疗效、心电图的改变及副作用。结果:(1)抗心绞痛:显效率A组75.5%;B组73.4%,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心电图的改变:A组61.7%;B组36.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副作用:A组1.0%;B组36.0%,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曲美他嗪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志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临床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10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抽取经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被我院确诊为慢性胃溃疡患者76例,在结合用药指导、心理治疗、健康护理、生活调理等综合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记录。同时选取65名患者做一般护理,并将其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76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在医生的有效治疗和医务工作者针对性的护理下,临床治理效果十分明显,76名患者全部病愈并如其办理出院手续,没有发生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的现象。结论: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慢性胃溃疡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十分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实现更加有效的病情治疗效果,在临床过程中提倡积极推广。
作者:杨再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