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织行为是提高执行力的原动力

邓义宝;胡传松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 执行力, 制定目标, 领导, 素质要求, 合理决策, 个人素质, 先进性, 权威性, 民主性, 职责, 要素, 思想, 凝集, 检查, 地位
摘要: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在组织里享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领导的职责和素质要求具有权威性和民主性,凝集的是思想、统一的是目标,领导的是人心。组织的先进性是制定目标、完善制定、合理决策的关键!所谓“执行”就是把目标变成结果的行动,执行的关键是检查,把目标变成事实。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2个要素--组织行为和个人素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论补阳还五汤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为清朝名医王清任所创,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少而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等。原药物组成及药量为:生黄芪4两,归尾2钱,赤芍钱半,地龙1钱,去土川芎1钱,桃仁1钱,红花1钱,水煎服。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原方的量,清朝1钱相当于现在的3g,只对气虚明显的有较好的效果,而对有瘀阻引起的效果不明显,往往是病重药轻,于是我们把原方改为:生黄芪120g,归尾15g,赤芍15g,地龙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5g,适用于以上主治之病。当然,根据病情,随症加减其他药物,“有是病,用是药”,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作者:房立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外伤致急性肾衰39例临床体会

    本文报告了39例严重外伤致急性肾衰( ARF)的早期诊断与处理。腹膜透析15人,透析组病死率53.3%。创伤性休克是ARF的始动因素,早期诊治是预防ARF的关键。原发创伤是休克、感染和各器官功能损害的根源,处理是否及时合理,是病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应用大剂量速尿(高量可达每天1000 mg)联合多巴胺取得了较好疗效。严格掌握腹膜透析的无菌操作,避免腹腔继发感染。

    作者:铁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溶栓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入选52例发病12小时以内的并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后,根据冠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和未通组,分别统计并比较2组间的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脉再通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要高于溶栓后冠脉未通组(3.31±1.21 VS2.42±0.83);血清纤维蛋白原≥3g/L组的溶栓后冠脉再通率高于血清纤维蛋白原<3g/L组冠脉再通率。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者,其接受药物溶栓后冠脉再通可能更大。

    作者:满伟;满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比较

    目的:对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甲组30例接受单纯全麻,乙组32例接受硬膜外复合全麻,观察2组麻醉效果。结果:乙组患者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甲组(P <0.05)。甲组插管时患者SBP、MAP、HR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 <0.05),乙组患者无明显波动,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接受治疗时,应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相对较小,术后可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皮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丙泊酚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丙泊酚组)和B组(对照组)2组各30例。 A组:局部浸润麻醉静脉给予芬太尼2mg/kg,继而静注丙泊酚2mg/kg。 B组:局部浸润麻醉后静脉给予芬太尼2mg/kg继而静注安主0.2mg/kg。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SBP、HR、RR、SPO2、BIS变化:及2组体动情况及镇痛效果比较。结果:2组术中SBP、HR、RR、SPO2、BI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2组体动及镇痛效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手术中应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痛舒适手术顺利。

    作者:黄立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在影像教学中,超声的临床实习由于它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个性问题。它需要实时观察,上机操作,这就需要患者的配合,很多患者不愿意过多人参与诊疗,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就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系统研究。1我们现阶段在超声带教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1学生方面:部分实习学生兴趣不高,超声医学只是影像诊断学一个分支,一般来讲放射、CT、磁共振为一个体系,统称“大影像”,而超声似乎游移在外,有些同学觉得将来不从事超声诊断,学习热情不高;另外超声诊断与其他影像不同,直接接触患者,如果得不到患者的配合,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也削弱了同学们的实习兴趣,影响实习效果。

    作者:刘慧临;鲍红光;张淑丽;梁笑;白连杰;李醒;王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侧直切口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

    目的:探讨腰侧直切口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疗效。方法:回顾38例肾盂输尿管结石的手术,采用腰侧直切口入路,结石分别位于肾外型肾盂、输尿管上段( L2下缘~L5上缘)内,结石有单发,也有多发。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取石,无残留。术后恢复快,无后遗症。结论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仍是较常用的方法,腰侧直切口系通过肌间隙解剖入路,创伤小、恢复快、直接、简便且后遗症少、易掌握,特别适合基层或设备条件较差的医院应用。

    作者:罗发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下肢增生性肌炎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77岁,因“左大腿包块疼痛10天”入院。患者在10天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有一包块,如鸭蛋大小,触摸时有压痛感,局部无红肿。2天前包块突然增大、疼痛,遂来我院就诊。门诊B超显示,左大腿内侧肌肉层内见一低回声包块,大小约13 cm×2.7 cm×4.1 cm,距表皮约0.35 cm,边界清,呈梭型,内呈纤维条索样,可见彩色血流显示,超生提示左大腿内侧肌肉低回声包块,注意肌纤维瘤(图1)。门诊以“下肢结缔组织良性肿瘤”收入骨科。入院查体:左大腿中段内侧肿胀,皮肤颜色正常,无破溃,可触及约10 cm ×5.0 cm×3.0 cm大小包块,质硬、较光滑、界欠清、压痛、移动度良好,左下肢感觉无减退,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活动良好。入院行术前相关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在腰麻下取左大腿包块处前方纵行切口,长约8.0 cm。切开皮肤、皮下,切开筋膜、肌膜,见约10 cm×5.0 cm×4.0 cm大小的瘢痕样硬结,黄白相间,界不清。手术中保留正常的肌组织,将失活变性肌组织完整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伤口拆线出院。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光镜下可见在肌纤维周围有大量黏液样基质,其间可见嗜碱性大细胞(图2),诊断为增生性肌炎。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表现。

    作者:李洪波;张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的发生原因及护理

    肌肉痉挛是透析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20%。症状为肌肉痉挛性疼痛,一般持续10分钟,患者焦虑难忍,严重者使血液透析治疗不能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患者血液透析的充分性。通过对2011年5月~2013年10月在我科透析时发生肌肉痉挛的21例的观察和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现将发生原因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迎春;魏东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治疗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时评估患者手术疗效,根据疗效评估分成优良组为对照组90例,中差组为观察组30例,对其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年龄、骨密度、BMI指数、合并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合并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坚持锻炼、服用钙剂、吸烟史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生育子女数与饮酒史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于治疗前就上述各项影响因素开展调查或检查,以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为治疗提供预见性帮助。

    作者:陈廷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分级活动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分级活动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早期分级活动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系统的早期分级活动康复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小瑞;刘璐;张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办公室运动操的构思及对预防颈腰痛的作用观察

    目的:构思适合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运动体操,通过应用观察对预防颈腰痛的作用。方法:根据办公室人员颈腰痛多发的特点,设计一种针对性的系列锻炼方法,并在实际中进行应用,观察对预防颈腰痛的作用。结果:该运动操可以在各种条件下进行实施,对预防颈腰痛的发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结论:该运动操适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可以做为工作期间的锻炼参考标准。

    作者:王宁;盛学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分析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过去2年中来我院进行过敏性鼻炎治疗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对这类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效果。结果:大部分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其病患的恢复情况较为良好,患者除了身体比较健康之外,心理也比较舒畅,生活质量获得了提升。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干预性护理能够帮助他们尽快的恢复健康,并且降低了护患冲突的几率。

    作者:崔心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水平,以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提高存活率。方法: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20例和非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43例,比较2组患者首次透析前的尿素氮、肌酐、透析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死亡原因、存活情况。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存活3年组与3年内死亡组首次透析前肌酐、尿素氮,死亡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透析低血压、感染发生率、心功能不全等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3年和5年的存活率糖尿病肾病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机的较好选择、并发症的防治,胰岛素的合理用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存活率。

    作者:赵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856例钡剂灌肠的护理分析

    钡剂灌肠是协助诊断结肠、直肠病变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患者无损伤、痛苦小,因此,临床上广泛应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9月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数字胃肠8000nax线机,造影剂为青岛东风化工生产的医用硫酸钡。我科对856例患者中进行大剂量稀钡灌肠造影,其中男性365例,女性491例,年龄22~78岁。

    作者:陈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护理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目前我们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程长,大部分患者愈后不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患者的心理健康,可以说脑卒中也是一种身心疾病,精神、心理、情绪影响患者的病情、病程、疗效和转归,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修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DR与CT检查闭合性胸部创伤分析

    目的:探讨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42例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给予患者DR摄片及CT扫描,对其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DR摄片像相比,CT扫描在肺挫伤、撕裂伤等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P<0.05)。结论: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患者DR摄像及CT扫描联合检查,有利于提高闭合性胸部创伤的诊断率。

    作者:李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行为学观察

    目的: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1]。用L-dopa治疗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为进一步完善L-dopa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只成功建模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 L-dopa组和vehicle对照组),每组6只,L-dopa组和vehicle对照组分别以1、3、5、7、14天腹腔注射L-dopa和生理盐水,观察阿扑吗啡(Apomorphine, APO)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变化。结果:在行为学上, L-dopa组在治疗后2小时,APO诱导的旋转启动时间明显缩短,5天后逐渐延长;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实验组旋转圈数有增加的趋势,但治疗前后旋转圈数变化不明显。结论:腹腔注射L-dopa可改善APO诱导的大鼠旋转启动时间。

    作者:刘中海;郭兴春;金红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6例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对16例(16个膝)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近期术后疗效。结果:随访显示,所有患者骨折都临床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49分提高到9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T-1000测定优15例(93.8%),良1例(6.2%),差0例(0%),平均移动度1.2±0.2mm;复查X线片或CT片示,所有患者骨折线均消失,达到骨性愈合,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松脱、断裂。结论:应用关节镜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恢复快,膝关节稳定性好,近期临床疗效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作者:高锋;乔巨峰;汤奇;高飞;李铭章;杨海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院前急救对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5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76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行院前急救患者40例(院前组)和家属自行送院急救患者36例(入院组)的疗效和死亡率。结果:2组在好转(x2=4.21)、死亡(x2=4.9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比入院组的好转率高,且死亡率低。结论:院前急救对于抢救脑出血患者非常重要,及时对症治疗,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