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底凹陷症1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叶菲;杨烜;胡银;朱京华

关键词:颅底凹陷症, 现报告如下, 融合内固定, 活动度, 上肢肌力, 颈椎骨质增生, 头晕, 内生性软骨瘤, 颈部, 寰椎, 经口咽前路, 骨源性肿瘤, 治疗, 血管药物, 下肢肌力, 体力恢复, 生理反射, 内固定术, 梅里埃病, 临床资料
摘要:颅底凹陷病例在我所少见,作者近来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朱某,女,60岁,住干休所。间断头晕1年余加重1天于2012年4月10日就诊。患者1年来劳累时发生头晕,行走困难,无耳鸣,经过吸氧、使用扩血管药物、理疗和对症治疗好转。近来发作频繁,不能做扭头动作,转动越来越困难,经常颈部按摩和理疗,逐渐出现上肢肌力下降。既往有颈椎病史,无梅里埃病史。体检:T36.5℃、P86次/min、R20次/min、BP110/70mmHg。神清,精神欠佳,语言清晰,自主体位,颈部短粗,颈部前屈、后伸活动度可,左右屈活动度可,左旋活动受限,右旋活动度可。心肺腹无异常,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4+级。生理反射存在,无病理反射。四肢及躯干部感觉正常。辅助检查:头部MR,无异常。颈椎MR平扫+增强示:(1)颅底凹陷症;(2)寰椎右侧侧块、前弓、枢椎占位,考虑骨源性肿瘤可能性大。(3)颈椎骨质增生;(4)颈3、4椎体融合畸形。初步诊断:(1)颅底凹陷症;(2)寰椎关节脱位;(3)右侧寰椎侧块破坏性质待查。治疗: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钢板复位融合内固定+后路颈椎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病理活检提示:软组织有增生并异形,考虑为内生性软骨瘤。现佩戴颈围,头晕症状消失,自觉体力恢复,肌力恢复正常。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目前儿科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临床上主要采取长期吸入激素、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1]。由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它以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病理特征,它主要由免疫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引起,儿童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现代医学模式不仅是对生理性疾病的诊治,心理健康也日益受到重视[2]。2013年我科收治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凤茹;赵艳萍;刘一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ELISA检测抗-HBc和抗-HBe假阳性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导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抗-HBe与抗-HBc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方法:对应用ELISA法2次检出的156例抗-HBc阳性血清标本和144例抗-HBe阳性血清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TRFIA法)复检,ELISA法初检呈阳性,而TRFIA法复检呈阴性,则判断为假阳性。结果:对应用ELISA法2次检出的156例抗-HBc阳性血清标本和144例抗-HBe阳性血清标本,TRFIA复检检出抗-HBc阳性142例,抗-HBe阳性126例,以此判断,ELISA法检出假阳性率抗-HBc为8.97%,抗-HBe为12.5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ELISA检测抗-HBc和抗-HBe出现假阳性的因素有多种,对怀疑其为假阳性的血清标本应该采用 TRFIA法等检测方法重检。

    作者:蒿会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实习生手卫生知-信-行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生手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提高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365名实习生,采取自行设计的手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与调查前1天对当天在岗的实习生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暗访。结果:实习生手卫生指证知识正确率较高,平均为87.8%,态度正确率平均为67.1%,而暗访的手卫生执行合格率为47%,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均成正相关性。结论:在临床带教中要加强对实习生手卫生知识的培训,转变其对手卫生的负性态度,保持正性行为,从而提高其依从性,为控制院内感染打下基础。

    作者:石在红;李艳美;武伟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治疗水平。方法:对2006年7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32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给予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30例1周后颅内感染基本治愈,未发生脑疝等;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启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87例胸腹联合伤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急救与护理特点,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87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扩充血流量,胸腹腔闭式引流术及术后护理等。结果:80例患者治愈,占91.95%。7例患者死亡,占8.05%,其中出血性休克死亡人数4例,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结论:迅速判断伤情,准确果断,分秒必争,以快的速度提供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袁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颈椎病的X线诊断标准及价值评估

    近年来由于许多工作趋向于办公桌前,颈椎病明显上升并趋向年轻化。诊断常规以X线检查为主,所以通过对65例确诊为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目的使广大患者、医务工作者认识、了解颈椎病及X线检查的必要性。

    作者:李良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引入妇产科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0级专科护生为对照组,2011级专科护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班采用核心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比较2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得分89.9±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得分72.3±8.1分,差异显著(t=13.3041,P<0.05);实验组学生模拟问诊考核得分86.2±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模拟问诊考核得分76.5±5.1分,差异显著(t=9.9562,P<0.05)。结论:核心能力培养模式通过个案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设置、导演式带教等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改善了教学质量。

    作者:常颖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经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5分(5~10分),术后平均为12.8分(7~15分);接受手术后JOA平均改善率为58.59%(14.9%~81.6%);末次随访时JOA平均改善率为60.25%(17.94%~84.75%)。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爱彬;张勇;李智;吕晓峰;任静;朱明雨;朱庭标;刘峰;顾浩;张金鹏;范永红;宋家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与CYS-c、Hcy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CYS-c(胱抑素C)、Hcy(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4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的CYS-c、Hcy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Hcy23.31±1.72μmol/L,Cys-C1.34±0.37mg/L,显著高于对照组Hcy、Cys-C水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Cys-C与Hcy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MI患者Cys-C及Hcy水平显著升高,检测Cys-C及Hcy水平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速涡轮钻法在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应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患者190例,随机分为骨凿劈冠组和高速涡轮钻组各95例,分别采用骨凿劈冠法和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观察2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骨凿劈冠法(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骨凿劈冠法(P<0.05)。结论: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会阴正中切开皮内缝合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皮内缝合在会阴直切应用中的效果评价。方法:抽取2007~2008年在我院分娩行会阴直切的患者32例进行近远期观察随访,蒋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对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2例患者会阴直切后均分娩顺利,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满意。

    作者:李雯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优56例,良22例,总优良率为93.9%。结论: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围术期的标准程序化有助于正确掌握及应用治疗技术,实现临床治疗的常规化,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水平。

    作者:李江平;王金财;梁锦辉;谭文进;马伟杰;何惠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56例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护理

    胸部创伤是常见的创伤之一,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工业创伤发病率的上升,胸部创伤也呈现增多和加重趋势[1]。创伤性血气胸极为常见,其发生率高达70%以上[2],易并发休克、急性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随时危及生命。急救护理如不当,则可贻误生命。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年共收治外伤性血气胸78例,在急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佳;吴荣;李琼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发性脑膜瘤17例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17例复发性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再次手术治疗,SimpsonⅠ级手术2例,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3例,10例术后伽玛刀辅助治疗,术后1~3个月16例患者生活基本恢复正常,1例偏瘫患者较前好转;出院随访8个月~5年,1例偏瘫患者生活恢复自理,1例WHOⅢ级患者术后19个月死亡,15例患者生活正常。结论:复发性脑膜瘤应注重术后复发可能的评估,对复发危险性较高者在避免手术并发症同时尽可能切除肿瘤,术后辅以立体定位放疗,加强随访,对复发脑膜瘤的预防及早期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云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6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EM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多发性EMP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手术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月经量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1.54%低于对照组的10.77%,2组远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EMP,疗效显著,可安全、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术后复发风险,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需求优先选用。

    作者:苗阳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胃内异物致胃穿孔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胃内异物导致急性胃穿孔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26例胃内异物导致急性胃穿孔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伤口感染经治疗后痊愈。结论:胃内异物导致的急性胃穿孔通过有效护理对患者痊愈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静脉麻醉药的临床应用

    静脉麻醉药诱导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病人舒适、无污染;设备简单、不需要价格昂贵的麻醉机,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而受到欢迎。1依托咪酯(Etomidate):依托咪酯,又名乙咪酯、甲苄咪唑,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15℃,分子量342.4。极易溶于水、乙醇、甲醇及丙二醇;易溶于氯仿;难溶于丙酮;不溶于醚。宜避光贮存。

    作者:张玲玲;张会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与TKA术后疼痛相关性分析

    目的:综述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与术后疼痛相关性,减少假体力线不良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查阅近年TKA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定力线基础及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不良可造成髌骨轨迹异常、屈曲间隙不稳和胫股假体剪切扭力增加,导致髌股关节综合症,假体磨损、松动、膝前疼痛等。结论: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环节,是引发术后疼痛主要的关节内因素。

    作者:杨庆武;赵文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强制抓握作业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抓握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强制抓握作业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抓握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脑瘫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2组均采用常规抓握作业训练。治疗组在训练之余,采用强制抓握作业疗法进行治疗,时间为1个月。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进行粗大抓握功能评定,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强制抓握作业疗法组患儿抓握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强制抓握作业疗法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抓握功能,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尚延萍;江汪传;傅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SOD和MDA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 SOD和MD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房加压法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各组于术后3天检测视网膜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七叶皂苷钠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叶皂苷钠可抵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有关。

    作者:林美英;林水龙;赵晓馥;陈三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