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江平;王金财;梁锦辉;谭文进;马伟杰;何惠龙

关键词:腰椎后路镜,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标准程序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优56例,良22例,总优良率为93.9%。结论: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围术期的标准程序化有助于正确掌握及应用治疗技术,实现临床治疗的常规化,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水平。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下治疗儿童滑膜炎26例的康复护理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治疗儿童滑膜炎26例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儿童膝关节滑膜炎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随访0.5~2年,24例膝关节肿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能够自理。2例化脓性滑膜炎患儿膝关节肿痛症状较前好转,但长距离行走、长时间活动膝关节仍肿痛不适。所有病例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注重将心理护理贯穿于功能锻炼的全过程,才能获得佳效果。

    作者:张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行为学观察

    目的: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1]。用L-dopa治疗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为进一步完善L-dopa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只成功建模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 L-dopa组和vehicle对照组),每组6只,L-dopa组和vehicle对照组分别以1、3、5、7、14天腹腔注射L-dopa和生理盐水,观察阿扑吗啡(Apomorphine, APO)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变化。结果:在行为学上, L-dopa组在治疗后2小时,APO诱导的旋转启动时间明显缩短,5天后逐渐延长;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实验组旋转圈数有增加的趋势,但治疗前后旋转圈数变化不明显。结论:腹腔注射L-dopa可改善APO诱导的大鼠旋转启动时间。

    作者:刘中海;郭兴春;金红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观察其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监测β-HCG下降情况,定期复查阴超,监测附件包块大小变化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62例患者中56例治愈,失败6例,治愈率90%。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疗效可靠,服用安全方便,值得我们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贺雪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通气模式对ARDS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2种不同通气模式在ARD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SIMV(VC)+PSV+高PEEP 模式组)和B组(BIPAP组)。将2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的呼吸,心率,PaO2, PaCO2,PaO2/FiO2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后24小时的PaO2,PaCO2,PaO2/FiO2,心率,呼吸改善幅度均大于B组, 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SIMV( VC)+PSV+高PEEP模式在ARDS机械通气中的治疗效果更好,临床综合优势明显。

    作者:张军武;陈世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2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18例静脉输液的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签按压拔针法,比较2组患者拔针后穿刺点止血的时间,出血率及皮下血肿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为56.4±1.3秒,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为204.5±23.5秒,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拔针后有8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8.99%,1例出现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率1.69%,对照组患者拔针后有22例发生出血,出血率为37.29%,7例发生皮下出血,皮下出血率为11.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可明显缩短穿刺点出血时间,降低拔针后出血率及皮下血肿形成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郝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玻璃酸钠与熏洗方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同时采取玻璃酸钠和熏洗方的治疗手段,探究这种联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0名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0人采用玻璃酸钠加熏洗方联合治疗,对照组40人仅用单纯的玻璃酸钠治疗,对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使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过5周时间的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理膝关节疼痛缓解人数为40(100%),超过对照组的25(62.50%)人,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且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膝关节功能正常的患者有35(87.50%)人,对照组仅有21(52.50%)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与熏洗方联合应用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比单用玻璃酸钠具有更好的效果,且经过治疗后膝关节在功能使用方面更灵活,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赵良虎;黄金;刘典峰;陈志强;杨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肾结石的微创治疗的疗效观察

    老年患者由于一般身体条件较差,且常常合并其他疾病,因此在对结石的处理上比较棘手,一些开放性的手术常常不能耐受,因此在临床上选择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的手术方式是研究的重点。自腔镜手术开展至今技术已相对成熟,由于其出血量少,恢复快等特点适合于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1~4]。我院自2006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进行微创经皮镜取石术( MPCNL)治疗的50例老年肾结石患者,现将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齐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8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临床对象,以单双号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于患者高血压的护理干预。干预半年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1)半年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压透析病人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仕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发性脑膜瘤17例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17例复发性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再次手术治疗,SimpsonⅠ级手术2例,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3例,10例术后伽玛刀辅助治疗,术后1~3个月16例患者生活基本恢复正常,1例偏瘫患者较前好转;出院随访8个月~5年,1例偏瘫患者生活恢复自理,1例WHOⅢ级患者术后19个月死亡,15例患者生活正常。结论:复发性脑膜瘤应注重术后复发可能的评估,对复发危险性较高者在避免手术并发症同时尽可能切除肿瘤,术后辅以立体定位放疗,加强随访,对复发脑膜瘤的预防及早期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云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创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技术诊治乳腺疾病的独特优势。方法:通过分析微创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总结乳腺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优劣性。结果:乳腺微创手术患者生理上表现为应急反应低、免疫功能抑制小、器官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较传统手术明显缩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技术应用于乳腺疾病诊治中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定位定性准确,手术疤痕微小,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宁旭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有效的护理配合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80例经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护理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0例患者术中维持适宜腹内压,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中配合及护理均顺利,手术均获成功,未中转开腹。术后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手术护理配合对于保证腹腔镜手术成功,避免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邓莉曼;蔡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丙泊酚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丙泊酚组)和B组(对照组)2组各30例。 A组:局部浸润麻醉静脉给予芬太尼2mg/kg,继而静注丙泊酚2mg/kg。 B组:局部浸润麻醉后静脉给予芬太尼2mg/kg继而静注安主0.2mg/kg。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SBP、HR、RR、SPO2、BIS变化:及2组体动情况及镇痛效果比较。结果:2组术中SBP、HR、RR、SPO2、BI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2组体动及镇痛效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手术中应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痛舒适手术顺利。

    作者:黄立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SOD和MDA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 SOD和MD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房加压法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各组于术后3天检测视网膜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七叶皂苷钠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叶皂苷钠可抵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有关。

    作者:林美英;林水龙;赵晓馥;陈三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普外科病人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研究

    目的:密切观察普外科患者的康复过程,分析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的呼吸道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来我院普外科就诊并接受相关手术的患者112名进行围手术期对呼吸道管理,其中对照组56名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56名采取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综合护理,统计2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控制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呼吸道总感染率达28.57%,而观察组的呼吸道总感染率仅为7.14%,且后者咳嗽、发热、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前者,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的呼吸道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在普外科病人围术期呼吸道感染控制方面,比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更具有特异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肖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在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系统分析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在预防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加强对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中预防的认识,有效降低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60例明确诊断的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无创通气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有创通气的方法,1周后复查胸部X片和血气生化指标,了解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的恢复情况,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对照组比实验组的治愈率要高,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6)。结论: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在预防和治疗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中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无创通气更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进一步恶化。

    作者:赵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指末节断指再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手指末节断指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结果:手指末节断指再植132指,成活100指,坏死20指,局部感染12指,术后断指再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指末节断指再植可以恢复患者手指伤处的功能与外观。

    作者:项飞;潘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学龄前儿童Little区出血疗效比较

    目的:对学龄前Little区出血儿童采用不同局部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方法:将Little区出血学龄前儿童512例分成4组,分别给予硝酸银、微波、麻黄素进行局部治疗,并设组对照,对各组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麻黄素治疗组有效率高于硝酸银组、微波组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麻黄素局部治疗可作为学龄前儿童Little区出血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窦晓宁;任雪莲;杨燕燕;王华;秦胜民;徐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椎滑脱的不同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的不同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8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2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平均均明显提升,滑移率明显下降,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腰椎JOA评分的提高程度较大,平均滑移率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椎滑脱的不同节段应与椎弓根钉内固定具一定的生物基础理论依据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忠远;黄凌云;安遵发;余义涛;张崇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尿液分析法与显微镜手工法在尿常规检测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尿液分析法与显微镜手工法在尿常规检测中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查患者200例,首先采用显微镜手工法进行尿常规检测,采用尿液分析法进行尿常规检测;后对比2组患者的检测情况。结果:尿液分析法阳性患者144例,阴性患者56例,假阳性0.95%;假阴性率为5%,显微镜手工尿液检测方法检查阳性患者120例,阴性患者80例,假阴性率为18%,假阳性率为8%,尿液分析法阳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显微镜手工方法;显微镜手工法检测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高于尿液分析法,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分析法和显微镜手工法尿常规检测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检测手段,2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优点,可互补明显降低临床误诊、漏诊发生。

    作者:陈艳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实习生手卫生知-信-行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生手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提高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365名实习生,采取自行设计的手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与调查前1天对当天在岗的实习生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暗访。结果:实习生手卫生指证知识正确率较高,平均为87.8%,态度正确率平均为67.1%,而暗访的手卫生执行合格率为47%,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均成正相关性。结论:在临床带教中要加强对实习生手卫生知识的培训,转变其对手卫生的负性态度,保持正性行为,从而提高其依从性,为控制院内感染打下基础。

    作者:石在红;李艳美;武伟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