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对硬膜外利多卡因中枢镇静的影响

刘世伟

关键词:硬膜外, 利多卡因, 镇静, OAA/S镇静评级, Ramsay镇静评分, BIS
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的镇静作用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对其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骨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组( LC组,n=20):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400mg;氟比洛芬酯组(F组,,n=20):在LC组的基础上,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帕瑞昔布组(P组,n=20):在LC 组的基础上,给予帕瑞昔布40mg。在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2小时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OAA/S镇静评分的变化。结果:各组的年龄,体重,性别,ASA分级,硬膜外穿刺间隙,感觉阻滞平面及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病人的HR均无明显的改变;麻醉后各组MAP均有所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后3组BIS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不显著,3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别。 F组和P组后BIS、OAA/S警觉镇/静评分均降低和 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增加,其中BIS均在90%左右,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临床上(OAA/S警觉/镇静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P<0.05)。而F组和P组间没有差别。结论: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显著降低镇静评分,具有镇静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加强其镇静作用,但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没有区别。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对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进行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63例和B组63例。 A组行单纯缝合修补术后给予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250mg+甲硝唑500mg,每天2次,口服,1个疗程7天。 B组行单纯缝合修补术后给予雷尼替丁150mg+丽珠得乐120mg+庆大霉素8万u+呋喃唑酮100mg,口服,1天2次,1个疗程7天。持续治疗6~8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结果:A组的Hp根除率为65.1%,B组的Hp根除率为87.3%;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66.7%和75.0%;糜烂性胃炎愈合率分别为66.7%和75.0%,P均<0.05,A、B组有显著性差异。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和4.8%,P>0.05,A、B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4联药物对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具有根除率高、溃疡及糜烂愈合率高等特点,可考虑优先选用。

    作者:黄华彬;陈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辣椒素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辣椒中活性成分辣椒素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辣椒素的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对辣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考察乙醇浓度、乙醇量、提取时间、回流次数对辣椒素提取的影响,确定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0.5小时。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适合辣椒中辣椒素的提取。

    作者:蔡兴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科就诊治疗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平阳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激光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9例,无效5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1.5%,观察组治愈13例,无效1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6.3%,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中,采用平阳霉素联合激光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杜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收治的2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恢复良好,无危象发生,无后遗症。结论:对患者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孔祥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分析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具有子宫腺肌症并且进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围术期的专组精心护理。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中显效的有21例,好转的有12例,无效的有2例;对照组患者中显效的有14例,好转的有10例,无效的有11例,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实行围术期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秀芹;韦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加快患者疾病好转,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田林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烧伤病人使用湿润暴露疗法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讨烧伤病人应湿润暴露疗法的护理方法与经验。方法:对2011~2013年收治的60例烧伤患者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及对症支持治疗,规范护理,分析治疗效果,介绍护理体会。结果:6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治愈。。结论: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伤,疗效显著。

    作者:曹双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方法,收集20011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2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者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的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在采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SQI总分>7的人数比例也低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中遵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遵医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减轻不良情绪及提高临床遵医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本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心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发生暴力行为,患者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结论:本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王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我院1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同时进行降压、降糖、降血脂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活血法进行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中风病疗效为82%,与对照组相比,两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2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和8%,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活血法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任军红;胡利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预防性护理在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在外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外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下肢肿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明显,且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0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6.19%,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深受患者信赖,保证了患者健康水平。

    作者:张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并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胸管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5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38.09%),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0.76±3.64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41.39±3.28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

    作者:刘慧玲;魏水华;潘文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应用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5.0%和5.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有较好的近远期效果。

    作者:杨向斌;熊明松;唐智勇;焦汝开;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水平与肌钙蛋白浓度的关系及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水平与血浆肌钙蛋白浓度的关系,观察急性心肌梗死血钾的水平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4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查血清钾,血浆肌钙蛋白,观察住院期间心功能,有无室速,室颤、猝死。按血清钾是否低于正常分成2组,将2组病人血浆肌钙蛋白浓度,住院期间心功能,有否室速、室颤、猝死进行对比。结果:血浆肌钙蛋白浓度越高,血钾越低,(P<0.01)。低血钾组心衰较正常血钾组重,(P<0.01)。低血钾组室速、室颤的发生率较正常血钾组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血钾水平预示着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及病情轻重,对病人的预后的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作者:赵贵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42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组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RP( 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同时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庄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确诊病人6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采用综合治疗之后,患者的血压有了明显的下降,ST段压低有所好转,大耗氧量、心脏指数等明显上升。患者在治疗后的数据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保护了病人及其心脏。

    作者:阿依努尔·塞依提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其他类风湿疾病的60位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抽取静脉血以后,将血清分离,并将其敏感性差异进行对比。结果:在抗rRNP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以及AnuA阳性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中,抗rRNP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以及AnuA有着重要的作用,采取联合检测方式,能使准确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概率得到提高。

    作者:李江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喉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2例喉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按照喉癌手术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结束时2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理护理干预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喉癌患者负性情绪,缓解身心压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徐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CT与传统X线在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上的应用对比分析

    目的:提高社会对慢性阻赛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正确认识,同时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进行X线检查时,应遵循先低级,后高级;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避免滥用或过度应用CT检查。方法:通过对本院1998年1月~2013年8月共18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病人的 CT及X线胸片诊断结果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同时用配对资料的x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概率P设定0.05。结果: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为85.24%(156/183);CT诊断符合率为91.8%(168/183),x2=3.36,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病诊断中,CT与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几乎一致,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杰;闫松果;张金献;陈国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患者,甲组患者43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乙组患者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2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针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有效的促进三叉神经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适宜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林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