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明
目的:针对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使用胰岛素泵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多次皮下注射的方式。2组患者的FBG,2hPG的对比,胰岛素的用量,治疗前后低血糖情况发生的概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FBG以及2 hPG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异。胰岛素用量,达到标准的时间,低血糖发生的概率方面,观察组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对血糖值有较为有效的控制,使血糖达标的速率加快,操作简单易。
作者:马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社区推广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推广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不参与推广方案,2组药物及常规治疗均相同,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6个月时的疼痛直观模拟量表( VAS评分)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 SF~36)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入组后3个月及6个月的VAS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评分( P<0.05)。结论:“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社区推广方案在颈椎病治疗中有效可行,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朱巨锦;施杞;顾鸿筠;陈春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 SCI )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neurogenic bladder )功能障碍产生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与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二维超声观察SCI患者泌尿系包括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声像图改变。超声图像的阳性结果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这93例患者中,34例ASIA~A级,26例ASIA~B级,19例ASIA~C级与14例ASIA~D级超声图像阳性结果百分数分别为100%,74%,38%,6%。4组结果对比卡方结果:x2=40.0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组病例证实ASIA级别不同SCI神经源性膀胱特征不同,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和观察到的超声像图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宋春红;陈晖;刘晓艳;张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12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采用2种术式后,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调查显示,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手术时间29±14分钟,较对照组48±25分钟明显缩短;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5±11ml,较对照组72±13 ml也明显减少。此外,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缩短宫外孕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月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无房颤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评定2组P波时限情况及房早起源部位。结果:观察组的Pmax、Pmin、P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P波时限值(P<0.05);2组房早均以左心房上部占多数;观察组左心房上部与其他房早起源部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预测阵发性房颤发生,但对判断房颤起源位置仍需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准确定位。
作者:李润香;李学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存在呼吸衰竭并予有创机械通气且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肠内营养治疗组)与B组(肠内外联合营养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探讨2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升高,同时B组的变化明显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肠外营养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肠内营养治疗,指标改善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肖安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肺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本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肺癌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结论:本院对肺癌患者采取的胸腔镜手术治疗与护理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刘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本院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精心治疗,患儿均康复出院,极大的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论:本院对重症肺炎患儿采取的治疗措施,使患儿均康复出院,因此本院对重症肺炎患儿采取的治疗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谢丹;孙刚;宋永辉;陈小娟;王爱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门诊就诊的周围型面瘫患者,均给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每天1剂,分早晚温服。配合腕踝针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疗程。结果:痊愈32例,显效11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作者:脱长宇;金黎军;脱建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产科救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都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后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剖宫产率、妊娠期的高血压疾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羊水过多、孕期感染发生率、巨大胎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营养指导有利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史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抗体检测应用于Graves甲亢患者的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3年8月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Graves甲亢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2组都空腹取血清,进行FT3、FT4、TSH、TRAb含量的测定。结果:观察组的血清FT3、FT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SH和TRA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抗体检测应用于Graves甲亢患者对疾病诊断与预后判断有很好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清除不同GCS分级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GCS评分分为3级:1级为12~15分;2级为8~11分;3级为3~7分。对不同GCS分级患者均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总结手术要点,并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76例患者,GCS分级1级占30.26(23/76),2级占47.37%(36/76),3级占21.05%(16/76)。采用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后,根据GOS评分:1级恢复良好者20例,中残2例,重残1例;2级恢复良好者16例,中残13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3级恢复良好者2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对不同GCS分级患者预后影响不同,具有血肿清除可靠、再出血概率小、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余玉银;程彦;徐顺鹏;潘璟峰;林伟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提高社会对慢性阻赛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正确认识,同时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进行X线检查时,应遵循先低级,后高级;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避免滥用或过度应用CT检查。方法:通过对本院1998年1月~2013年8月共18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病人的 CT及X线胸片诊断结果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同时用配对资料的x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概率P设定0.05。结果: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为85.24%(156/183);CT诊断符合率为91.8%(168/183),x2=3.36,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病诊断中,CT与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几乎一致,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杰;闫松果;张金献;陈国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外侧改良单切口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双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胫腓骨远端双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其中28例行外侧改良单切口加压钢板内固定( A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5.2±6.4岁;其中有6例开放性骨折;22例闭合性骨折;22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 B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42.8±8.8岁;其中有4例开放性骨折;18例闭合性骨折;对2组病例术中情况,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意义。术后A组骨折愈合时间15.4±2.9周短于B组的21.1±3.0周,踝关节功能评分44.3±1.7分、患足力线评分8.6±2.3分,分别优于B组的41.8±2.5分及6.8±3.6分,而步态异常发生率低于B组;但2组术后踝关节疼痛评分、屈曲加伸展受限、内翻加外翻受限及总体优良率比较无意义。 A组有3例出现并发症少于B组的8例。结论: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踝关节的功能及活动度、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经外侧改良单切口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双骨折有一定的优越性;而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双骨折在软组织条件较差或多段胫腓骨骨折中应用更有优势。
作者:马国栋;孙英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甲亢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与护理甲亢患者60例,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6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在60例患者中,通过采用全面有效护理的方式,全部患者都治愈出院,本院对甲亢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结论:通过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整体病情,给予患者整体评估、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因此本院对甲亢患者的护理措施是值得推广的。
作者:潘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艾滋病病人实施临终护理人文关怀并总结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34例临终艾滋病病人,实施临终护理人文关怀。护理要点包括:安置于单独病房,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全程人性化心理护理,个性化的对症护理,科学的尸体处理。结果:对临终艾滋病病人实施临终护理人文关怀可减轻病人痛苦和不适,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给予了病人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结论:对艾滋病病人实施临终护理人文关怀可有效的使病人安详、从容的走完生命历程,维护了患者人格及生命尊严。
作者:尹江云;陈燕平;吴海先;冯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甲状腺瘤患者按照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2组,标记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使用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2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效果明显,术后充分引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裴晓东;李留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的镇静作用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对其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骨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组( LC组,n=20):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400mg;氟比洛芬酯组(F组,,n=20):在LC组的基础上,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帕瑞昔布组(P组,n=20):在LC 组的基础上,给予帕瑞昔布40mg。在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2小时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OAA/S镇静评分的变化。结果:各组的年龄,体重,性别,ASA分级,硬膜外穿刺间隙,感觉阻滞平面及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病人的HR均无明显的改变;麻醉后各组MAP均有所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后3组BIS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不显著,3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别。 F组和P组后BIS、OAA/S警觉镇/静评分均降低和 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增加,其中BIS均在90%左右,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临床上(OAA/S警觉/镇静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P<0.05)。而F组和P组间没有差别。结论: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显著降低镇静评分,具有镇静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加强其镇静作用,但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没有区别。
作者:刘世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生理状况下,脑脊液(CSF)中80%以上的蛋白质都来源于血浆,其余是由神经系统合成的CSF特有的,CSF的蛋白质总量仅为血浆蛋白总量的1%以下,主要是清蛋白,定性为阴性。CSF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CSF蛋白质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2大类[1]。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娩镇痛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4月信阳市光山县中医院,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90例(观察组)在产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技术,同时把紧随其后分娩的另90例初产妇(对照组)在产程中未采取干预性镇痛措施。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程、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第1产程活跃期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分娩方式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能明显地减轻产妇分娩痛苦,缩短第1产程活跃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产科应积极推广使用,但是价格较贵,需视产妇的经济状况而定。
作者:王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