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源性膀胱超声图像变化与脊髓损伤相关性研究

宋春红;陈晖;刘晓艳;张玉霞

关键词: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二维超声, 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 SCI )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neurogenic bladder )功能障碍产生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与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二维超声观察SCI患者泌尿系包括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声像图改变。超声图像的阳性结果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这93例患者中,34例ASIA~A级,26例ASIA~B级,19例ASIA~C级与14例ASIA~D级超声图像阳性结果百分数分别为100%,74%,38%,6%。4组结果对比卡方结果:x2=40.0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组病例证实ASIA级别不同SCI神经源性膀胱特征不同,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和观察到的超声像图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患者,甲组患者43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乙组患者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2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针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有效的促进三叉神经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适宜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林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 PVP)和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61节)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椎体成形术,25例)和观察组(后凸成形术,25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镇痛药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和镇痛药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效果优于椎体成形术。

    作者:喜占荣;布林;李淑芳;周朝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Klotho和c-myc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宫颈鳞状细胞癌( CSCC )中Klotho和c-myc的检测,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lotho及c-myc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及CS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Klotho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 CSCC组织,其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宫颈癌FIGO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myc在C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Klotho与c-myc的表达呈负相关(rs =-0.486,P<0.05)。结论:Klotho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myc与宫颈癌的侵袭及转移有关。联合检测Klotho与c-myc对宫颈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成慧;宋明芮;张晓云;张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012年山东某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的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和了解皮肤科门诊患者的艾滋病( AIDS)认知水平,为有针对性的宣教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6月~8月采用性别和居住地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来冠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200例皮肤病患者进行自问卷调查。结果:就诊者在AIDS相关知识认知方面,AIDS知晓率为71.50%。其中男性为83.00%,女性为60.00%;农村人群为58.00%,城镇人群为85.00%。 AIDS相关态度上,91.00%的调查对象害怕AIDS。其中,男性为95.00%,女性为87.00%;农村人群为86.00%,城镇人群为96.00%。在调查对象行为方式中,50.00%的人主动寻求过预防AIDS的知识。男性为51.00%,女性为49.00%;农村人群为28.00%,城镇人群为72.00%。结论:山东冠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AIDS的认知水平较低。

    作者:吕焱;赵庆利;郭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将14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评分,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达66.2%,年龄较大的患者认知障碍受损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率较高,在早期进行筛查对预防血管性痴呆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郝豫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运用直线回归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方法:通过对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问卷调查,借助单因素和多因素交叉回归分析对其致病率的影响情况。结果: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吸烟率为69.3%,有缺血性脑卒中家族史患者占75.6%。单因素分析对其发病率的影响顺序为:吸烟、性别、缺血性脑卒中家族史、年龄。多因素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因素的大小顺序为:年龄、缺血性脑卒中家族史、吸烟与否、性别。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年龄、缺血性脑卒中家族史和吸烟在影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诊断中应加以重视。

    作者:柳要伟;闫玉敏;夏银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76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应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确诊为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观察组(行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各38例,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在手术切口平均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12个月2组间Harris 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的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颈股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王更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糖动态监测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血糖动态监测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血糖动态监测系统进行血糖测定,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指尖血糖进行血糖测定,连续测定5天。5天后将2组患者高血糖、低血糖的检出率以及患者的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动态监测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高血糖、低血糖检出率高,患者的住院天数也明显减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吴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的治疗过程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3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照组68例为不接受治疗和监护或未曾发现病情症状的患者。实验组68例患者采用地塞米松、熊去氧胆酸等药物进行联合用药,对患者在孕期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远高于实验组,其中围产儿死亡率为17.6%,早产发生率为30.8%,羊水感染率为2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和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比不治疗组有明显提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汪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经腹径路贲门癌全胃切除40例诊治体会

    目的:回顾探讨经腹径路贲门癌全胃切除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40例贲门癌全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采用吻合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结果:40例患者无术后继发性出血,返流性食管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肺部感染也明显低于开胸手术者,平均住院11天,相对开胸手术平均住院天数少。结论:经腹径路贲门癌手术行全胃切除,均采用吻合器吻合,大大降低了吻合的难度,缩短了吻合时间,手术过程淋巴结清扫范围大,预后好,可避免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作者:赵宏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或减轻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心梗再发,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3年489例心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结果: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树立了健康意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通过对心梗患者的健康教育,延长了患者的远期存活,提高了身体素质,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腹胀、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机械通气住院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片口服,1次5mg,每天3次,连续治疗1~4天。治疗组采用厚朴排气合剂口服,1次50ml,每天2次,连续治疗1~4天。对比观察患者腹胀、便秘症状改善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0%( 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出现的少。结论: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呼吸机使用患者腹胀、便秘是安全、有效、实用的。

    作者:郭淑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相关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均行直丝弓正畸治疗后,治疗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对照组给予横腭杆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移位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不但能有效矫正畸形,而且不良反应少,疗效稳定,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月娇;陈巨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取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10月~2011年10月通过采取微创切开手术对胫骨远端骨折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2例患者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24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按照Johner和Wruhs膝踝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优21例,良7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对胫骨远端骨折,采取微创切开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早期康复锻炼,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俊义;倪晓辉;张卢;朱兴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2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2.53±7.64分和22.42±6.83分,治疗后分别为9.34±2.34分和14.5±2.08分,治疗后评分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尼莫地平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早产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早产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孕妇7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足月分娩的7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在年龄、产检次数、子宫及宫颈发育不良、妊娠合并疾病、应激状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年龄过小或是过大,产检次数少,子宫及宫颈发育不良、生殖道感染、妊娠合并贫血等疾病发生的概率高(P<0.05)且应激状态多见,这些可能构成早产的相关因素。结论:早产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才能有效地防治早产。

    作者:冯中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人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围术期继发性腹膜炎防范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围术期继发性腹膜炎的防范。方法:对140例老年人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围术期继发性腹膜炎防范做出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发生并发症;术前无基础疾患者疾患者术后预后较好。结论:老年人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围术期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在术前术后均要注意保持老年人身体机体功能良好,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手术过程中的耐受力,努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做好术后的监护管理工作,提高此疾患的治愈率。

    作者:陈露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尿病自身抗体诊断Ⅰ型糖尿病的价值及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自身抗体诊断Ⅰ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Ⅰ型糖尿病患者1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中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胰岛细胞抗体( ICA)和胰岛素抗体( IAA)进行测定。结果:GADA阳性率为81.6%,ICA阳性率为68.7%,IAA阳性率为48.6%,GAD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抗体(P<0.01),GADA/ICA和IAA 3种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抗体检测的阳性率。结论:GADA、ICA和IAA检测在Ⅰ型糖尿病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对Ⅰ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评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4例,依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依据是否发生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检测比较患者入院时及入院48小时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非MODS组患者入院时SCR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和MODS组(t=2.74,2.76,P<0.05);入院48小时内2者SCRP水平差异仍具有显著性差异(t=3.07,2.98,P<0.05)。结论:早期检测SCRP水平可用于评价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赵鑫;张国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水平与肌钙蛋白浓度的关系及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水平与血浆肌钙蛋白浓度的关系,观察急性心肌梗死血钾的水平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4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查血清钾,血浆肌钙蛋白,观察住院期间心功能,有无室速,室颤、猝死。按血清钾是否低于正常分成2组,将2组病人血浆肌钙蛋白浓度,住院期间心功能,有否室速、室颤、猝死进行对比。结果:血浆肌钙蛋白浓度越高,血钾越低,(P<0.01)。低血钾组心衰较正常血钾组重,(P<0.01)。低血钾组室速、室颤的发生率较正常血钾组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血钾水平预示着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及病情轻重,对病人的预后的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作者:赵贵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