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5例乳腺癌患者病理诊断

王英红

关键词:乳腺癌, 病理,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病理诊断在乳腺癌保乳法治疗选择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5例采取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保乳法手术的具体操作方法,总结病理诊断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5例乳腺癌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的有14例,诊断为非浸润性癌的有7例,诊断为浸润性特殊型癌的有4例;应用保乳法治疗的患者有17例,应用肿瘤根除手术法的患者有4例,应用改良的肿瘤根除手术的患者有4例;19例患者无复发,另有5例患者复发,还有1例患者终死亡。经治疗,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理诊断在乳腺癌手术治疗手段和保乳治疗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为外科医生提供可靠地决策依据,在临床上极具应用价值。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大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普通胃镜检查与麻醉下无痛胃镜(painless gastroscopy)检查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内镜室接受胃镜检查的8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胃镜检查方法分为普通胃镜组(40例)及无痛胃镜组(45例);无痛胃镜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疗效及围治疗期护理措施。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疗效、检查治疗时间及护理质量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无痛胃镜组明显优于普通胃镜组(P<0.05)。结论:完善的护理配合是保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无痛胃镜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护理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罗淑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清抗体检测应用于Graves甲亢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血清抗体检测应用于Graves甲亢患者的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3年8月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Graves甲亢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2组都空腹取血清,进行FT3、FT4、TSH、TRAb含量的测定。结果:观察组的血清FT3、FT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SH和TRA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抗体检测应用于Graves甲亢患者对疾病诊断与预后判断有很好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脑脊液蛋白质的检验及临床意义

    生理状况下,脑脊液(CSF)中80%以上的蛋白质都来源于血浆,其余是由神经系统合成的CSF特有的,CSF的蛋白质总量仅为血浆蛋白总量的1%以下,主要是清蛋白,定性为阴性。CSF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CSF蛋白质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2大类[1]。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纳络酮辅助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辅助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2组都给予常规保守支持治疗,然后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纳洛酮治疗,治疗组给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7%和73.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GO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大剂量纳络酮辅助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外感风寒发热病人使用升降散擦浴佳时机的研究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程阶段使用升降散擦浴物理降温的效果,探索急诊外感高热患者的佳擦浴时间。方法:77例体温≥38℃的外感高热的患者均用升降散进行擦浴,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34例)为在发热病程24小时内进行升降散擦浴的患者;对照组(43例)为在发热病程24~48小时之间进行升降散擦浴的患者。分别比较擦浴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的降温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降温处理后的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降温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降温幅度大,反弹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升降散擦浴降温方法均有效果,但病程早期(24小时内)进行擦浴降温的效果更好。

    作者:陈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头颈肿瘤与外科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头颈肿瘤与外科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共选择50例头颈肿瘤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分析不同病变类型及外科治疗方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舌癌PSS~HN平均分明显低于鼻咽癌、喉癌( P<0.05),但3种不同部分头颈肿瘤在PACT-H&N平均分比较上,无明显差异( P>0.05)。术前PSS-HN评分267.7分,术后1个月为164.7分,有明显下降(P<0.05)。术前FACT-H&N为114.4分,术后1个月为92.6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喉部分切除术PACT-H&N评分高于全切术,舌癌直接拉拢缝合高于舌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据头颈肿瘤不同部位、类型,对手术和修复方案进行个体化选择,可显著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鄢斌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时间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GDNF治疗作用的比较

    目的:观察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GDNF)在不同时间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结果。方法:在损伤大鼠周围神经后不同时间段予以修复,同时给予GDNF注射治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苏木素-伊红( HE)染色、轴突计数、石蜡切片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治疗效果,寻找佳治疗时机和治疗剂量。结果:免疫组化、HE染色等结果显示,相对手术组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5天修复组治疗效果佳。结论:GDNF对于周围神经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佳的治疗时机是在损伤后第五天。

    作者:冯明萌;江斌;郑志达;糜佳伟;华龙昂;王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确诊病人6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采用综合治疗之后,患者的血压有了明显的下降,ST段压低有所好转,大耗氧量、心脏指数等明显上升。患者在治疗后的数据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保护了病人及其心脏。

    作者:阿依努尔·塞依提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引入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健康知识积分和Barthel积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非常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优质护理措施有助于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方案。

    作者:朱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收治的2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恢复良好,无危象发生,无后遗症。结论:对患者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孔祥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查找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0位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强化组100人,对照组10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强化组进行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并与社区联合进行服药依从性干预。观察2组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强化组服药依从性佳患者94人,占94%;常规组服药依从性佳患者75人,占75%;2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可以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对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有明显作用。

    作者:段海霞;王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对血清肌钙蛋白T表达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不同应急反应强度的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肌钙蛋白 T表达峰值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80名急诊及心内科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WHO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2组:实验组(血糖>7.0 mmol/L)40例;对照组(血糖含量为6.1mmol /L~7.0mmol /L)4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蛋白T水平;采用静脉血已糖肌酶法测定血糖水平。结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肌钙蛋白T表达正向相关,血清肌钙蛋白T表达随着血糖含量的上升而上升。而且不同时段,不同应激反应强度的血糖变化对心肌钙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程度不同,可以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来判断其病情危重程度。结论: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手段,以降低该类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不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成功的概率。

    作者:胡瑞武;黄越;陈日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TAP测定及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TAP是否可作为分子水平上判断常见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倾向程度的独立指标,从而在临床工作上起到较明确的指导作用。方法: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胃窦腺癌,4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双盲法检测末梢血TAP。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窦腺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结论:TAP检测可用于判断胃窦腺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倾向程度的早期实验室诊断,特别适用于健康人和高危人群肿瘤普查。

    作者:吴永梅;张霁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管疾病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价值。方法:76例血管疾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管壁欠光滑,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形成较多,其次是颈内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在血管疾病患者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宁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会

    目的:评价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DHS做内固定手术病人的回顾分析。骨折按Evans分类Ⅰ型1度2例,Ⅰ型2度39例,Ⅰ型3度10例,Ⅰ型4度5例。结果:全部病人均得到随访,除1例内固定折断外,均骨性愈合。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复位后,只要内侧结构稳定,DHS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孙广涛;常耀辉;拜高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就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共80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硬膜外复合全麻方式和单纯全麻。结果:观察2组患者MAP、HR、CRP等检测水平,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检测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式麻醉方式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志宏;徐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3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无房颤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评定2组P波时限情况及房早起源部位。结果:观察组的Pmax、Pmin、P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P波时限值(P<0.05);2组房早均以左心房上部占多数;观察组左心房上部与其他房早起源部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预测阵发性房颤发生,但对判断房颤起源位置仍需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准确定位。

    作者:李润香;李学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锁定钢板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温哥华B1和C型股骨假体周围型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对骨折愈合率及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评估锁定钢板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温哥华 B1和C型股骨假体周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4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温哥华B 1和C型股骨假体周围型骨折患者45例。通过临床随访,分析手术6个月后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共6例患者再次手术,其中感染3例,内固定失败3例。结论:锁定钢板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温哥华B1和C 型股骨假体周围型骨折疗效显著。感染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锁定钢板能否跨越股骨柄的有效应力区域,是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缪海雄;王斌;孙春汉;刘伟乐;黄启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低温下原位肾动脉阻断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目的:探讨开放性手术低温条件下采用肾动脉阻断治疗复杂肾结石患者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肌苷2.0 g,原位低温下阻断肾动脉后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术前经CT、KUB、IVP等检查诊断鹿角形结石或(和)多发结石。平均年龄48(19~65)岁。左肾24例,右肾8例。病史6个月~20年。结石大直径2.5~7.0 cm,平均为3.5 cm。,术后随访。结果:本组均采用原位低温肾动脉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血流阻断时间15~40分钟,平均25分钟,术中出血量80~300 ml,平均180ml,肾实质切口大小3~5 cm,平均3.5cm,手术操作时间90~150分钟,平均110分钟。术中无大出血及血管损伤。术后并发大出血1例,再次手术缝合止血顺利出院,3例术后肉眼血尿2~3个月,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原位低温下阻断肾动脉配合静脉注射肌苷行肾实质切开取石手术具有方法容易掌握、出血少、创伤小、肾功能损害小、手术安全等特点,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易于在无条件行微创手术的医院开展。

    作者:乙从亮;杨登伦;任春凯;朱巍;余秋健;陈令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国产格列美脲片(力贻萍)与进口格列美脲片(亚莫利)体外溶出度研究

    目的:考察国内重庆康刻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格列美脲片(力贻萍?)与原研片(亚莫利?)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度,并比较国产力贻萍片与原研格列美脲片的体外溶出差异。方法:采用溶出度浆法装置进行体外溶出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含量测定,计算不同时间点的累计溶出度,并比较力贻萍?与亚莫利?的相似因子。结果:重庆康刻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力贻萍?片与亚莫利?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相似因子(f2)均大于75。结论:国产力贻萍?片与亚莫利?片体外溶出度相似,具有明显的体外溶出一致性。

    作者:钟朝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