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菊
目的:对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进行研究,分析其护理干预特征。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改善护理水平,使并发症的机率降低。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缩短了住院时间,改善了生活质量,未出现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而且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术。
作者:杨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比我院尘肺3个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后发生医院感染率的变化,从而体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临床意义。方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包括按时治疗、按时护理、每天2次的呼吸功能(复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适时心理护理等措施后,统计半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与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3个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由4.87%降至2.65%、5.81%降至3.69%、5.35%降至2.95%,p<0.05,有显著差异;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种无明显差异。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能降低煤工尘肺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减轻病人痛苦,节约住院经费,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胡姗姗;殷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 PVP)和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61节)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椎体成形术,25例)和观察组(后凸成形术,25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镇痛药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和镇痛药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效果优于椎体成形术。
作者:喜占荣;布林;李淑芳;周朝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收治的2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恢复良好,无危象发生,无后遗症。结论:对患者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孔祥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全面梳理手术室腹腔镜设备使用的流程规范,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以核心流程、辅助流程和质控流程为指导,对腹腔镜设备的使用维护全过程进行监控,加强设备的有效利用。结果:规范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的使用,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医生满意度由84%上升至96%。手术时间缩短,腔镜设备维修次数降低及配件购买费用降低。结论:构建规范、流程的腹腔镜设备使用流程,可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
作者:赵洁;陈质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护理,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所得数据经软件分析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常见的输血安全问题,以减少临床输血隐患。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血室采血机进行分析,检查输血的合格率。结果:本院输血是安全的,是值得信赖的。结论:输血安全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不可分,因为输血安全影响临床的抢救效果,但是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输血安全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王宝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结核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多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患者本人生命健康、使无数家庭陷于贫困交加的绝境,也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药物预防是对已感染结核菌的人群,投予抗结核药物预防结核病的发病。由于HIV感染与AIDS病的流行,HIV/MTB双重感染的人数急剧上升,疫情出现回升,并发生了耐多药结核病暴发流行,严峻的结核病态势促使药物预防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1]。抗结核药物的出现,开创了结核病的化疗时代,是结核病防治史程碑。自从高效、安全、价廉的杀菌药物异烟肼的问世,使结核病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
作者:郑国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应用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5.0%和5.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有较好的近远期效果。
作者:杨向斌;熊明松;唐智勇;焦汝开;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加快患者疾病好转,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田林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或减轻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心梗再发,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3年489例心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结果: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树立了健康意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通过对心梗患者的健康教育,延长了患者的远期存活,提高了身体素质,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骨水泥型及生物型固定在不同骨密度人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测得的骨密度值进行分组:年轻成人峰值组( A组)33例,骨量减少组( B组)56例,骨质疏松组( C组)37例。记录患者术后第3天、第6周、第6月、第12月的Harris评分和X光骨质评价,分析比较各组疗效。结果:A组和B组2种固定的短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P>0.05)。 C组患者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和X光骨质评价于2种固定方式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不同固定方式对骨质疏松组患者术后短期的疗效不同。 C组患者采取生物型固定的疗效,与A、B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采取生物型固定,会比骨正常和减少的患者短期疗效差,容易出现髋关节疼痛或早期假体下沉、松动。
作者:练伟东;李钟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病理诊断在乳腺癌保乳法治疗选择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5例采取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保乳法手术的具体操作方法,总结病理诊断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5例乳腺癌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的有14例,诊断为非浸润性癌的有7例,诊断为浸润性特殊型癌的有4例;应用保乳法治疗的患者有17例,应用肿瘤根除手术法的患者有4例,应用改良的肿瘤根除手术的患者有4例;19例患者无复发,另有5例患者复发,还有1例患者终死亡。经治疗,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理诊断在乳腺癌手术治疗手段和保乳治疗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为外科医生提供可靠地决策依据,在临床上极具应用价值。
作者:王英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护理效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耳鼻喉科行内窥镜检查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人文关怀护理,检查后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检查耗时、不良反应例。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检查耗时、不良反应均有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人文关怀思想指导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检查效用,抑制不良反应。
作者:张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手术方法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对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6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保守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3个月后观察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实验组的治愈率为94.4%,对照组为55.6%,比对照组高出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因此实验组效果更好。结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手术方法对锁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比保守治疗更显著。
作者:李海洋;黄海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血糖动态监测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血糖动态监测系统进行血糖测定,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指尖血糖进行血糖测定,连续测定5天。5天后将2组患者高血糖、低血糖的检出率以及患者的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动态监测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高血糖、低血糖检出率高,患者的住院天数也明显减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吴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鲍曼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指导ICU合理用药及控制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ICU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检出鲍曼氏不动杆菌69株,检出率为11.8%,分离的鲍曼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痰标本,占76.8%,其次是分泌物和引流液,分别占10.1%、7.3%.鲍曼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低,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次为钡-内酰胺类抗生素及酶抑制剂。结论:鲍曼氏不动杆菌是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而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仍是治疗该菌较理想的药物,ICU在治疗该菌感染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作者:胡阳;熊芸;孙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本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心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发生暴力行为,患者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结论:本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王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测定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作用。方法:测定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ysC浓度,将CysC≥1.8 mg/L的43例患者纳为高CysC组,将CysC<1.8 mg/L的51例纳为正常CysC组,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的发生率。结果:高CysC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的发生率高于正常Cy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存在着密切关系,可将血清CysC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顸后的预测因子。
作者:唐瑞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减少器械吻合和缝合消化道术后并发吻合口及缝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从1985年7月~2012年10月我们完成器械吻合和缝合消化道手术1450例(2723次),发生吻合口及缝合口瘘12例,约占(0.83%),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组织水肿6例,器械故障3例,术者操作不当3例,器械吻合和缝合消化道术后并发瘘直接与术者操作、器械情况、适应证选择有关,术后并发瘘者1例死亡,其余经治疗获愈。结论:器械吻合和缝合消化道只要正确操作、正确选择适应证仍具有许多优越性,消化道的吻合和缝合口瘘可以预防。
作者:梅文杰;李春伟;张恩勇;曾兴业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