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馨
目的:对艾滋病病人实施临终护理人文关怀并总结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34例临终艾滋病病人,实施临终护理人文关怀。护理要点包括:安置于单独病房,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全程人性化心理护理,个性化的对症护理,科学的尸体处理。结果:对临终艾滋病病人实施临终护理人文关怀可减轻病人痛苦和不适,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给予了病人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结论:对艾滋病病人实施临终护理人文关怀可有效的使病人安详、从容的走完生命历程,维护了患者人格及生命尊严。
作者:尹江云;陈燕平;吴海先;冯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结核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多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患者本人生命健康、使无数家庭陷于贫困交加的绝境,也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药物预防是对已感染结核菌的人群,投予抗结核药物预防结核病的发病。由于HIV感染与AIDS病的流行,HIV/MTB双重感染的人数急剧上升,疫情出现回升,并发生了耐多药结核病暴发流行,严峻的结核病态势促使药物预防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1]。抗结核药物的出现,开创了结核病的化疗时代,是结核病防治史程碑。自从高效、安全、价廉的杀菌药物异烟肼的问世,使结核病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
作者:郑国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癌症目前在农村地区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了。丰县总人口116.5万,其中常住人口94.93,农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85.9万。2010~2013年恶性肿瘤病人数分别为1505人、1060人、1592人、1574人,以参合人口为基数恶性肿瘤发病率分别为万分之17.5、12.3、18.5、18.3。
作者:侯庆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机械通气住院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片口服,1次5mg,每天3次,连续治疗1~4天。治疗组采用厚朴排气合剂口服,1次50ml,每天2次,连续治疗1~4天。对比观察患者腹胀、便秘症状改善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0%( 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出现的少。结论: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呼吸机使用患者腹胀、便秘是安全、有效、实用的。
作者:郭淑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提高社会对慢性阻赛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正确认识,同时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进行X线检查时,应遵循先低级,后高级;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避免滥用或过度应用CT检查。方法:通过对本院1998年1月~2013年8月共18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病人的 CT及X线胸片诊断结果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同时用配对资料的x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概率P设定0.05。结果: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为85.24%(156/183);CT诊断符合率为91.8%(168/183),x2=3.36,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病诊断中,CT与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几乎一致,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杰;闫松果;张金献;陈国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骨水泥型及生物型固定在不同骨密度人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测得的骨密度值进行分组:年轻成人峰值组( A组)33例,骨量减少组( B组)56例,骨质疏松组( C组)37例。记录患者术后第3天、第6周、第6月、第12月的Harris评分和X光骨质评价,分析比较各组疗效。结果:A组和B组2种固定的短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P>0.05)。 C组患者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和X光骨质评价于2种固定方式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不同固定方式对骨质疏松组患者术后短期的疗效不同。 C组患者采取生物型固定的疗效,与A、B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采取生物型固定,会比骨正常和减少的患者短期疗效差,容易出现髋关节疼痛或早期假体下沉、松动。
作者:练伟东;李钟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42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组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RP( 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同时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庄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头颈肿瘤与外科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共选择50例头颈肿瘤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分析不同病变类型及外科治疗方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舌癌PSS~HN平均分明显低于鼻咽癌、喉癌( P<0.05),但3种不同部分头颈肿瘤在PACT-H&N平均分比较上,无明显差异( P>0.05)。术前PSS-HN评分267.7分,术后1个月为164.7分,有明显下降(P<0.05)。术前FACT-H&N为114.4分,术后1个月为92.6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喉部分切除术PACT-H&N评分高于全切术,舌癌直接拉拢缝合高于舌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据头颈肿瘤不同部位、类型,对手术和修复方案进行个体化选择,可显著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鄢斌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总结类固醇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0例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除严格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外,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单一或联合使用降糖药物。结果:40例患者均未停止原来的GC治疗方案,对全部患者随访半年,30例逐渐减量及停用激素后,停用降糖药物半年未再复发,其余10例患者需继续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结论:使用GC治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尿糖和血糖,早发现,早治疗,科学合理用药,特别是40岁以上、身体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避免发生漏诊产生严重后果。
作者:付鸿玉;唐海燕;刁迎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婴幼儿哮喘患儿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加用立其丁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经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1组加用立其丁,另1组加用山莨菪碱,比较2组患儿喘息缓解时间及缓解程度。结果:立其丁组喘息缓解总体时间短于山莨菪碱组,相同治疗时间内缓解程度前者大于后者( P<0.01)。结论:常规治疗措施疗效不明显的婴幼儿哮喘,加用立其丁后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住院日。
作者:顾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达帕林药物局部外涂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清肺饮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5%,2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4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9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清肺饮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评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4例,依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依据是否发生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检测比较患者入院时及入院48小时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非MODS组患者入院时SCR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和MODS组(t=2.74,2.76,P<0.05);入院48小时内2者SCRP水平差异仍具有显著性差异(t=3.07,2.98,P<0.05)。结论:早期检测SCRP水平可用于评价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赵鑫;张国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全身约束法与手足约束法在预防气管插管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2月在我院PICU行气管插管患儿2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采用全身约束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足约束法,观察2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全身约束法较常规手足约束法人性、舒适、简便、牢固,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及压力。
作者:阿热孜姑力·吾布力卡斯木;吴小军;杨玉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围术期继发性腹膜炎的防范。方法:对140例老年人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围术期继发性腹膜炎防范做出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发生并发症;术前无基础疾患者疾患者术后预后较好。结论:老年人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围术期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在术前术后均要注意保持老年人身体机体功能良好,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手术过程中的耐受力,努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做好术后的监护管理工作,提高此疾患的治愈率。
作者:陈露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双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收的64例患者使用双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诊断,共检查出48个小肝癌。由经验资深的医师将图像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小肝癌的检出率。结果:48个小肝癌在动脉期的检出率为87.5%,在门静脉期的检出率为62.5%,在延迟期的检出率为93.8%,动脉+静脉+延迟的检出率为95.8%。结论:使用双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能够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
作者:董宝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我院1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同时进行降压、降糖、降血脂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活血法进行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中风病疗效为82%,与对照组相比,两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2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和8%,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活血法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任军红;胡利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查找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0位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强化组100人,对照组10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强化组进行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并与社区联合进行服药依从性干预。观察2组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强化组服药依从性佳患者94人,占94%;常规组服药依从性佳患者75人,占75%;2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可以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对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有明显作用。
作者:段海霞;王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寻注射曲普瑞林剧烈疼痛的原因,提出减轻疼痛的对策。方法:选择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采用注射0.05 mg/次曲普瑞林注射的长方案患者,将自冰箱内取出的药液立即进行注射者设为对照组,将药液取出后行合理复温再进行注射为实验组,注射后分别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疼痛持续时间,并记录相关温度变化。结果: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疼痛时间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获卵率、受精率、妊娠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温存放曲普瑞林注射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将药液合理提温是减轻疼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为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儿2个月,男性,维吾尔族,因发热、咳嗽8天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4℃,脉搏153次/min,呼吸52次/min。精神差,面色显苍白,皮肤显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睑结膜苍白,口唇淡白,胸廓未见畸形,脊柱未见畸形。双肺闻及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触及中度肿大,四肢未见畸形,活动可,甲床显苍白。其父母、姐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0.29×109/L,中性粒细胞67.4%,淋巴细胞,33.4%,红细胞2.45×1012/L,血红蛋白73g/L,血小板56×109/L,胸片示见片图:(1)支气管肺炎(2)双侧肋骨、锁骨及胸椎骨骨质密度改变。患儿住院5天,家属自动要求出院。
作者:张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救配合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实施急救配合与护理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参考。结果:经急救配合和护理后,8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就诊40分钟内处于失血休克状态70例,处于濒死状态11例,心跳呼吸骤停3例。79例患者在抢救后获得进一步治疗,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采取系统、科学的急救配合与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晓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