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王晓丽

关键词:肺经风热型痤疮, 清肺饮加减, 阿达帕林药物
摘要:目的:探讨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达帕林药物局部外涂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清肺饮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5%,2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4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9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清肺饮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沙丁胺醇、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70例

    目的:探讨分析沙丁胺醇、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采作为用沙丁胺醇联合酮替芬治疗;另外选择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扑尔敏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经统计显示,14例有效(20.0%),53例显效(75.7%),3例无效(4.3%)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中有22例为有效(31.4%),32例为显效(45.7%),16例无效(22.9%),总有效率为77.1%;经比较我们可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够及早发现病症并进行正确诊断,正规服药,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沙丁胺醇、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患者病症复发率低,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瑞娟;李海莹;张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65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的病因及治疗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65岁以上老年人房颤的病因及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间住院的65岁以上房颤患者共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分析的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分别占28%、22%、50%,冠心病为老年房颤常见的病因(38%),其次为高血压病(23.1%),老年性瓣膜病(11.1%),风心病(10.2%),肺心病(9.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5%),余为不明原因的孤立性房颤(1.9%)。房颤治疗以控制心室率(76.9%)为主,抗血栓治疗多以抗血小板为主(76.9%)。结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65岁以上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原因,风心病比例下降,甲状腺疾病需给予重视。老年房颤患者以心室率控制为一线治疗,相对于抗凝治疗的高风险,更易接受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许洋;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14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肢使用止血带,采用膝后内侧直切口显露骨折用空心螺钉术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骨性愈合。 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13例,良1例。结论:后内侧入路复位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显露方便,操作简单,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作者:刘世峰;崔文波;廖志峰;赵小泉;张炯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索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单纯全麻(A)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B)2组,分别于麻醉前( T1)、麻醉后30分钟( T2)、术毕( T3)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A组NO, ET~1浓度T3比T1、T2降低( P <0.05) B组NO浓度升高,ET-1浓度降低( P <0.05)。(2)B组NO较A组高,B组ET-1较A低,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高于B组。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抑制,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细胞因子的相对平衡,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甚至于远期生存,为该手术较合适的麻醉方法。

    作者:薛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基层医院如何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在近几年的妇幼保健工作中加强业务知识培训,规范妇幼台账,加强责任心,及时筛查高危因素。结果:制订了适合孕产妇及儿童保健需求的模式,使妇幼保健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结论: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服务水平高的妇幼队伍,全心全意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作者:杜翠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对血清肌钙蛋白T表达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不同应急反应强度的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肌钙蛋白 T表达峰值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80名急诊及心内科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WHO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2组:实验组(血糖>7.0 mmol/L)40例;对照组(血糖含量为6.1mmol /L~7.0mmol /L)4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蛋白T水平;采用静脉血已糖肌酶法测定血糖水平。结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肌钙蛋白T表达正向相关,血清肌钙蛋白T表达随着血糖含量的上升而上升。而且不同时段,不同应激反应强度的血糖变化对心肌钙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程度不同,可以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来判断其病情危重程度。结论: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手段,以降低该类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不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成功的概率。

    作者:胡瑞武;黄越;陈日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流程管理在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全面梳理手术室腹腔镜设备使用的流程规范,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以核心流程、辅助流程和质控流程为指导,对腹腔镜设备的使用维护全过程进行监控,加强设备的有效利用。结果:规范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的使用,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医生满意度由84%上升至96%。手术时间缩短,腔镜设备维修次数降低及配件购买费用降低。结论:构建规范、流程的腹腔镜设备使用流程,可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

    作者:赵洁;陈质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部超声诊断年轻女性盆腔肿块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诊断年轻女性盆腔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妇科盆腔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180例,都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并进行了病理分析。结果:超声显示良性肿块145例,恶性35例,良性超声表现以囊性为主,形态规则、包膜完整。恶性可见较多实性区域,外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新生血管杂乱排列。腹部超声诊断年轻女性盆腔肿块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3%和96.9%。结论:腹部超声诊断年轻女性盆腔肿块的应用能很好鉴别良恶性肿块,同时密切结合临床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措施。

    作者:庄韬;施彦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自发性大量气胸的临床护理与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自发性大量气胸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结果:本组20例,治愈16例,有效3例,无效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7天后,仍有大量气泡溢出,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加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心理护理及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赵延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早产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早产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孕妇7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足月分娩的7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在年龄、产检次数、子宫及宫颈发育不良、妊娠合并疾病、应激状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年龄过小或是过大,产检次数少,子宫及宫颈发育不良、生殖道感染、妊娠合并贫血等疾病发生的概率高(P<0.05)且应激状态多见,这些可能构成早产的相关因素。结论:早产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才能有效地防治早产。

    作者:冯中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儿童肘关节损伤的X线诊断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损伤的X线诊断漏诊原因。方法:随机抽取近4年DR、CR的100例1~6岁儿童因外伤而漏诊的常规肘关节正侧位平片进行分析。结果:投照位置标准20例,占20%;投照位置倾斜40例,占40%;有双侧比对40例,占40%。其中髁上骨折骨折63例(伸直型56例,屈曲型7例),占63%;外上髁骨折10例,占10%内上髁骨折(合并髁分离)10例,占10%;鹰嘴骨折2例;桡骨颈骨折1例,肱骨小头骨骺分离3例,肘关节脱位2例,上尺桡关节脱位(包括半脱位)6例,占6%;全髁分离2例,肘关节单纯性脱位并撕脱骨折1例。其中复查发现,髁上肱骨下端及尺骨近端骨膜反应并关节囊内肿胀各2例;发生畸形愈合共计5例,合并屈伸功能障碍3例;肘内翻及外翻各1例,总计肘关节临床表现伤残9例,达9%。本组因投照体位不规范,致髁上不完全性骨折、肱骨小头骨骺分离、上尺桡关节脱位以及不明显的撕脱骨折漏诊7例,诊断技术原因漏诊5例,共计漏诊12例(占12%)。结论:规范的儿童肘关节X线投照体位,熟悉的儿童肘关节X线解剖、加上健侧比对的方法,是减少儿童肘关节损伤漏诊的好方法。

    作者:杨生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回顾性分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3例疗效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9年7月~2012年8月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3例老年(大于70岁)肱骨近端有移位骨折。9例因痴呆或死亡使随访数据不完整,剩余34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年(1~4.2年)。结果:骨折复位满意率87%。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6%患者出现骨坏死。术后2周固定没有导致关节僵硬。至随访结束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屈伸143°±38°;平均外展131°±35°;内旋平均L1±2阶段,正常侧T8±2阶段;外旋35°±26°(表1)。平均ASES为69.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中仔细操作,对存在粉碎性骨折的给予充分植骨,术中内侧和内后侧复位良好,并采用短螺钉固定肱骨头,可以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并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作者:刘洋;刘金煜;孙庆顺;郗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小儿急性腹泻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25例急性腹泻患儿,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患儿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照组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等其它微生态制剂,2组重者均加用蒙脱石散口服,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必要时给予同时给予其它对症支持治疗。对2组腹泻患儿的大便次数、腹泻持续时间及总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天后,2组大便次数均较前明显减少,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6天后,2组大便次数均较前进一步减少和好转,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恢复快,腹泻持续时间短,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效果显著,较其它微生态制剂更佳,能显著减少患儿大便次数,缩短病程。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液净化对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对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按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用连续血液滤过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愈20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率80%,2组在有效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在昏迷时间、ChE活性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上的表现均由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临床采用连续血液滤过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可及时清楚患者体内毒素,确保临床抢救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焦晓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本院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精心治疗,患儿均康复出院,极大的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论:本院对重症肺炎患儿采取的治疗措施,使患儿均康复出院,因此本院对重症肺炎患儿采取的治疗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谢丹;孙刚;宋永辉;陈小娟;王爱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的治疗过程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3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照组68例为不接受治疗和监护或未曾发现病情症状的患者。实验组68例患者采用地塞米松、熊去氧胆酸等药物进行联合用药,对患者在孕期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远高于实验组,其中围产儿死亡率为17.6%,早产发生率为30.8%,羊水感染率为2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和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比不治疗组有明显提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汪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在临终艾滋病病人中的运用

    目的:对艾滋病病人实施临终护理人文关怀并总结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34例临终艾滋病病人,实施临终护理人文关怀。护理要点包括:安置于单独病房,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全程人性化心理护理,个性化的对症护理,科学的尸体处理。结果:对临终艾滋病病人实施临终护理人文关怀可减轻病人痛苦和不适,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给予了病人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结论:对艾滋病病人实施临终护理人文关怀可有效的使病人安详、从容的走完生命历程,维护了患者人格及生命尊严。

    作者:尹江云;陈燕平;吴海先;冯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在我国康复医学领域应用现状

    随着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在国内康复医学领域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中,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等速技术临床科研及应用的文献,总结并分析等速技术在我国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和优势。

    作者:吴伟峰;糜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脑积水2种术式术后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脑积水治疗的不同术式,寻找降低脑积水术后感染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012年共有78例脑积水患者,分别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术)(41例)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术)(37例)治疗,针对不同术式继发感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8例发生率19.51%,明显高于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后感染2例发生率5.40%( P<0.05)。结论:对交通性脑积水,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能有效降低脑积水术后感染几率。

    作者:任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升降学说在老年心力衰竭临床上的应用

    心力衰竭是指心输出量下降,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而引起的综合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也是多种心血管病的末期阶段。老年人群中慢性心衰更为常见和多发。升降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阐述中医生理病理,也是制定中医治法和遣方用药的重要依据。升降学说认为,气机的升降平衡失调,人体就会发生病变。所以从升降理论角度探讨老年慢性心衰的中医病机,并注重以升降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对临床治疗有参考意义。

    作者:陈红;张丛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