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丁胺醇、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70例

秦瑞娟;李海莹;张霞

关键词:沙丁胺醇, 酮替芬,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沙丁胺醇、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采作为用沙丁胺醇联合酮替芬治疗;另外选择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扑尔敏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经统计显示,14例有效(20.0%),53例显效(75.7%),3例无效(4.3%)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中有22例为有效(31.4%),32例为显效(45.7%),16例无效(22.9%),总有效率为77.1%;经比较我们可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够及早发现病症并进行正确诊断,正规服药,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沙丁胺醇、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患者病症复发率低,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格列美脲片(力贻萍)与进口格列美脲片(亚莫利)体外溶出度研究

    目的:考察国内重庆康刻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格列美脲片(力贻萍?)与原研片(亚莫利?)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度,并比较国产力贻萍片与原研格列美脲片的体外溶出差异。方法:采用溶出度浆法装置进行体外溶出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含量测定,计算不同时间点的累计溶出度,并比较力贻萍?与亚莫利?的相似因子。结果:重庆康刻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力贻萍?片与亚莫利?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相似因子(f2)均大于75。结论:国产力贻萍?片与亚莫利?片体外溶出度相似,具有明显的体外溶出一致性。

    作者:钟朝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查找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0位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强化组100人,对照组10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强化组进行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并与社区联合进行服药依从性干预。观察2组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强化组服药依从性佳患者94人,占94%;常规组服药依从性佳患者75人,占75%;2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可以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对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有明显作用。

    作者:段海霞;王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5例乳腺癌患者病理诊断

    目的:探讨病理诊断在乳腺癌保乳法治疗选择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5例采取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保乳法手术的具体操作方法,总结病理诊断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5例乳腺癌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的有14例,诊断为非浸润性癌的有7例,诊断为浸润性特殊型癌的有4例;应用保乳法治疗的患者有17例,应用肿瘤根除手术法的患者有4例,应用改良的肿瘤根除手术的患者有4例;19例患者无复发,另有5例患者复发,还有1例患者终死亡。经治疗,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理诊断在乳腺癌手术治疗手段和保乳治疗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为外科医生提供可靠地决策依据,在临床上极具应用价值。

    作者:王英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状腺肿大91例临床病检及分析

    甲状腺肿大是临床上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理形态,对于甲状腺肿大的治疗关键是确诊肿大引起的原因,而甲状腺的病检是确诊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对甲状腺肿大的病理检查的取材方法和不同病理形态进行描述,并对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比发现单纯性甲状腺肿大仍然是引起甲状腺肿大的重要原因。甲状腺肿瘤引起的肿大是甲状腺肿大的第2大原因,应当引起相当的重视。现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91例甲状腺疾病的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诊断率,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东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评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4例,依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依据是否发生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检测比较患者入院时及入院48小时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非MODS组患者入院时SCR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和MODS组(t=2.74,2.76,P<0.05);入院48小时内2者SCRP水平差异仍具有显著性差异(t=3.07,2.98,P<0.05)。结论:早期检测SCRP水平可用于评价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赵鑫;张国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基层医院如何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在近几年的妇幼保健工作中加强业务知识培训,规范妇幼台账,加强责任心,及时筛查高危因素。结果:制订了适合孕产妇及儿童保健需求的模式,使妇幼保健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结论: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服务水平高的妇幼队伍,全心全意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作者:杜翠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治疗卵巢囊肿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44例卵巢囊肿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2组,每组22人,比较在2组患者术后的相应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操作时间65±8分钟、术后出血量69±15ml、术后进食时间1.3±0.3天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的76±9分钟、118±32ml、2.5±0.7天,腹腔镜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也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的(27.25%)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恢复,安全系数等都要优于开腹手术,是治疗卵巢肿瘤的首选。

    作者:牛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目的:对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进行研究,分析其护理干预特征。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改善护理水平,使并发症的机率降低。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缩短了住院时间,改善了生活质量,未出现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而且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术。

    作者:杨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谈谈对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诊断

    目的:深入探讨对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14例急性肠梗阻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X线电视腹部透视和拍片进行检查和诊断。结果:对1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都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并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临床结合X线电视腹部透视和拍片检查诊断急性肠梗阻效果好,诊断率高。是首选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黄学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前来就诊并确诊为异位妊娠诊断患者共计80例,进行实验分析,对其异位妊娠的包块位置、形态及内部回声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8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75例,误诊或漏诊5例;患者中未流产破裂型患者48例,流产型患者20例,破裂性患者12例。结论:超声在异位妊娠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防止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刘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产科救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都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后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剖宫产率、妊娠期的高血压疾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羊水过多、孕期感染发生率、巨大胎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营养指导有利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史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并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胸管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5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38.09%),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0.76±3.64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41.39±3.28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

    作者:刘慧玲;魏水华;潘文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224例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24例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63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6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猝死1例,2例术后感染,2例假体脱位,经手法复位痊愈,1例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6%。结论:通过严格的术前综合评估,合适的假体选择和固定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效果明显,能够减少患者痛苦,回复髋关节大部分功能,维持正常活动。

    作者:磨志;谭义煌;卢军;韦炳清;唐黎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救配合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实施急救配合与护理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参考。结果:经急救配合和护理后,8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就诊40分钟内处于失血休克状态70例,处于濒死状态11例,心跳呼吸骤停3例。79例患者在抢救后获得进一步治疗,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采取系统、科学的急救配合与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内固定术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随访时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以及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差别不明显;治疗后研究组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值都较低,同时研究组脊髓损伤恢复较好。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更有利于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恢复。

    作者:郭剑鸿;谢楚海;杨竣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喉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2例喉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按照喉癌手术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结束时2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理护理干预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喉癌患者负性情绪,缓解身心压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徐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影响门诊导诊护士与患者沟通的因素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门诊,作为一个医院的窗口单位,患者首先接触的就是门诊导诊护士,所以护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门诊具有接触患者多、不同层次的患者都有,同时传染病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医院,病种繁杂,患者要求高等特点,给导诊工作带来压力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导诊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爱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肝硬化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总结我院从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18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8例患者的经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等健康相关知识普及后,18例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患者痛苦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肝硬化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精心护理才能提高临床救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成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 uterine artery chemotherapy embolization ,UACE)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c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 ,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2年2月安徽省立医院医院收治的17例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7例因瘢痕妊娠贸然清宫术中发生大出血而采用急诊UACE,所有发生大出血患者于UACE术后均停止出血,其中1例在术后第4天妊娠组织自行脱落,复查彩超子宫下段异常回声团消失,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未予吸宫出院;8例患者采用UACE术后3天在B超监测下行吸宫术,吸宫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自行脱落组织及吸宫组织均送病理,病理可见大量坏死的绒毛组织;4例患者UACE术后配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3天,其中3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下降明显,疤痕处包块缩小,未清宫出院,1例患者术后血β-HCG下降缓慢,且包块突向子宫浆膜层,UACE术后第7天行子宫疤痕部位局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另4例在吸宫术中已见绒毛组织的患者,UACE术后血β-HCG下降明显,疤痕处包块缩小,未再给予米非司酮及吸宫出院,术后恢复良好。所有患者1月后复查β-HCG均完全降至正常。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CSP相对微创、有效,尤其适用于CSP患者大出血的紧急治疗。

    作者:姚凤球;陈素玉;高婷;王群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外感风寒发热病人使用升降散擦浴佳时机的研究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程阶段使用升降散擦浴物理降温的效果,探索急诊外感高热患者的佳擦浴时间。方法:77例体温≥38℃的外感高热的患者均用升降散进行擦浴,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34例)为在发热病程24小时内进行升降散擦浴的患者;对照组(43例)为在发热病程24~48小时之间进行升降散擦浴的患者。分别比较擦浴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的降温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降温处理后的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降温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降温幅度大,反弹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升降散擦浴降温方法均有效果,但病程早期(24小时内)进行擦浴降温的效果更好。

    作者:陈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