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郭剑鸿;谢楚海;杨竣青

关键词: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摘要:目的:研究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内固定术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随访时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以及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差别不明显;治疗后研究组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值都较低,同时研究组脊髓损伤恢复较好。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更有利于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恢复。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自身抗体诊断Ⅰ型糖尿病的价值及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自身抗体诊断Ⅰ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Ⅰ型糖尿病患者1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中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胰岛细胞抗体( ICA)和胰岛素抗体( IAA)进行测定。结果:GADA阳性率为81.6%,ICA阳性率为68.7%,IAA阳性率为48.6%,GAD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抗体(P<0.01),GADA/ICA和IAA 3种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抗体检测的阳性率。结论:GADA、ICA和IAA检测在Ⅰ型糖尿病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对Ⅰ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器械缝合消化道术后吻合口及缝合口瘘的防治

    目的:减少器械吻合和缝合消化道术后并发吻合口及缝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从1985年7月~2012年10月我们完成器械吻合和缝合消化道手术1450例(2723次),发生吻合口及缝合口瘘12例,约占(0.83%),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组织水肿6例,器械故障3例,术者操作不当3例,器械吻合和缝合消化道术后并发瘘直接与术者操作、器械情况、适应证选择有关,术后并发瘘者1例死亡,其余经治疗获愈。结论:器械吻合和缝合消化道只要正确操作、正确选择适应证仍具有许多优越性,消化道的吻合和缝合口瘘可以预防。

    作者:梅文杰;李春伟;张恩勇;曾兴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对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患者年龄在40~60岁。结果:我院对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取依据病因、充分供养、增加左心搏出量以及减少循环血量等治疗措施,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经过我院科学有效的治疗,30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得到了好转,均顺利出院。

    作者:岳和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超声和CT结合对甲状腺多发结节中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超声和CT在甲状腺多发结节中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240例,术前分别使用CT、超声及CT-超声结合对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进行诊断,患者的检查结果按检查方式分为CT组、超声组和联合组,根据检查结果对这三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T检查与超声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率均显著低于CT-超声联合检查(P<0.05),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与CT-超声联合检查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符合率明显低于CT-超声综合判断( P<0.05)。结论:超声与增强CT结合可提高甲状腺多发结节中良恶性结节的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复张性肺水肿7例的处理及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40~75岁。其中自发性气胸3例,食管癌术后胸腔积液2例,创伤性大量血气胸1例,肺癌并大量胸水1例,肺萎陷时间3~10天,有2例从外院转入。临床表现:4例为大量排气排液后1小时突然出现胸闷、烦躁不安、大汗、剧烈咳嗽、咳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液,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患肺听诊可闻及广泛湿罗膏。3例为大量排气排液后4~6小时后发生。本组病人均经吸氧(湿化瓶中盛50%酒精)静脉滴注速尿、地塞米松、氨茶碱、应用强心药物,严格控制晶体液输入,其中3例应用呼吸机呼气正压通气处理,患者均在1~3天逐渐好转。

    作者:刘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就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共80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硬膜外复合全麻方式和单纯全麻。结果:观察2组患者MAP、HR、CRP等检测水平,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检测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式麻醉方式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志宏;徐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术团队成员手卫生认知及依从性行为调查及对策

    目的:了解和提高手术团队成员手卫生依从性,为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规范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观察和发放问卷方式。结果:76.45%认为难按照“手卫生指南”做好洗手工作,33%认为在摆完体位后未洗手进行导尿有交叉感染的风险,57.2%认为静脉穿刺或硬外穿刺未洗手进行其他操作有交叉感染的风险,20%手术医生接台手术摘手套后未外科洗手有交叉感染的风险。结论: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和督导,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周豫华;周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将14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评分,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达66.2%,年龄较大的患者认知障碍受损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率较高,在早期进行筛查对预防血管性痴呆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郝豫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突发性耳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护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描述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自护依从性情况,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护依从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符合标准的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MIUS)进行评估,自制住院日志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自护依从行为指标。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与自护依从性存在显著负相关(r=0.255,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患者自护依从性,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疾病知识及不确定感的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不确定感,提高依从性,促进康复。

    作者:刘军燕;周建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14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肢使用止血带,采用膝后内侧直切口显露骨折用空心螺钉术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骨性愈合。 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13例,良1例。结论:后内侧入路复位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显露方便,操作简单,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作者:刘世峰;崔文波;廖志峰;赵小泉;张炯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护理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患者71例,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明显,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马丽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查找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0位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强化组100人,对照组10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强化组进行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并与社区联合进行服药依从性干预。观察2组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强化组服药依从性佳患者94人,占94%;常规组服药依从性佳患者75人,占75%;2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可以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对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有明显作用。

    作者:段海霞;王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突发冲动行为用药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治疗期间出现冲动行为的用药与无冲动行为病人用药区别。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0月入住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一般信息的采集及用药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纳入的患者中,出现冲动行为者43人,无冲动行为者157人。冲动行为组中: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28人,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15人;无冲动行为组中单一用药138人,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19人。在全部病例中,联用多的药物是利培酮片联合氯氮平片。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在住院期间突发冲动行为的病人联合用药情况较无冲动行为病人显著增多,增加了副反应的发生率。奥氮平可以降低病人治疗期间突发冲动行为的风险。

    作者:田春生;王娜;朱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TAP测定及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TAP是否可作为分子水平上判断常见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倾向程度的独立指标,从而在临床工作上起到较明确的指导作用。方法: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胃窦腺癌,4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双盲法检测末梢血TAP。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窦腺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结论:TAP检测可用于判断胃窦腺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倾向程度的早期实验室诊断,特别适用于健康人和高危人群肿瘤普查。

    作者:吴永梅;张霁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烧伤病人使用湿润暴露疗法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讨烧伤病人应湿润暴露疗法的护理方法与经验。方法:对2011~2013年收治的60例烧伤患者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及对症支持治疗,规范护理,分析治疗效果,介绍护理体会。结果:6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治愈。。结论: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伤,疗效显著。

    作者:曹双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运用直线回归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方法:通过对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问卷调查,借助单因素和多因素交叉回归分析对其致病率的影响情况。结果: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吸烟率为69.3%,有缺血性脑卒中家族史患者占75.6%。单因素分析对其发病率的影响顺序为:吸烟、性别、缺血性脑卒中家族史、年龄。多因素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因素的大小顺序为:年龄、缺血性脑卒中家族史、吸烟与否、性别。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年龄、缺血性脑卒中家族史和吸烟在影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诊断中应加以重视。

    作者:柳要伟;闫玉敏;夏银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儿童肘关节损伤的X线诊断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损伤的X线诊断漏诊原因。方法:随机抽取近4年DR、CR的100例1~6岁儿童因外伤而漏诊的常规肘关节正侧位平片进行分析。结果:投照位置标准20例,占20%;投照位置倾斜40例,占40%;有双侧比对40例,占40%。其中髁上骨折骨折63例(伸直型56例,屈曲型7例),占63%;外上髁骨折10例,占10%内上髁骨折(合并髁分离)10例,占10%;鹰嘴骨折2例;桡骨颈骨折1例,肱骨小头骨骺分离3例,肘关节脱位2例,上尺桡关节脱位(包括半脱位)6例,占6%;全髁分离2例,肘关节单纯性脱位并撕脱骨折1例。其中复查发现,髁上肱骨下端及尺骨近端骨膜反应并关节囊内肿胀各2例;发生畸形愈合共计5例,合并屈伸功能障碍3例;肘内翻及外翻各1例,总计肘关节临床表现伤残9例,达9%。本组因投照体位不规范,致髁上不完全性骨折、肱骨小头骨骺分离、上尺桡关节脱位以及不明显的撕脱骨折漏诊7例,诊断技术原因漏诊5例,共计漏诊12例(占12%)。结论:规范的儿童肘关节X线投照体位,熟悉的儿童肘关节X线解剖、加上健侧比对的方法,是减少儿童肘关节损伤漏诊的好方法。

    作者:杨生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基层医院如何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在近几年的妇幼保健工作中加强业务知识培训,规范妇幼台账,加强责任心,及时筛查高危因素。结果:制订了适合孕产妇及儿童保健需求的模式,使妇幼保健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结论: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服务水平高的妇幼队伍,全心全意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作者:杜翠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外科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动态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大量输血后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大出血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4~51岁,平均37.5岁。出血原因:肝破裂5例、脾破裂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例、重度损伤(多发骨折)14例、产后大出血2例。输血量为2000~4500 ml,平均2800 ml。分别检测其输血前及输血后第1、3、7天的凝血4项指标,对输血前与输血后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大量输血后第1天与输血前比较 PT、APTT、TT时间有显著延长( P<0.05), FIB显著降低(P<0.05);输血后第3天与输血后第1天比较, PT、APTT、TT时间有显著缩短(P<0.05), FIB则显著增高(P<0.05);输血后第7天与输血前比较 PT、APTT、TT、FI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科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时,应进行凝血4项指标的动态检测,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诊断依据,选择适合的成分输血,避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不必要的出血。

    作者:马增新;倪广臻;胡雪伟;李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流程管理在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全面梳理手术室腹腔镜设备使用的流程规范,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以核心流程、辅助流程和质控流程为指导,对腹腔镜设备的使用维护全过程进行监控,加强设备的有效利用。结果:规范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的使用,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医生满意度由84%上升至96%。手术时间缩短,腔镜设备维修次数降低及配件购买费用降低。结论:构建规范、流程的腹腔镜设备使用流程,可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

    作者:赵洁;陈质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