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巫菊芳;周建设;罗玲玲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49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49例胰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有45例患者得到满意的治愈效果,3例患者有效,1临床患者无效。结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快且急,护理过程存在一定难度,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高。整体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工作态度,实施人性化和整体化的护理干预是治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关键。
作者:张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深入分析前置胎盘伴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加强对前置胎盘伴出血患者综合预防的认识,有效降低前置胎盘伴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80例前置胎盘伴出血的患者,给予充分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及科学的护理干预,前置胎盘伴出血的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孕产妇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在临床一线护理过程中,对待前置胎盘伴出血患者要积极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对出血情况加以监护和处理,恢复前置胎盘患者和各项生理机能,通过上述方法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前置胎盘伴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是值得医护人员推广和应用的。
作者:王慧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该院近几年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出现情况的分析,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时出现问题的具体的处理办法以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对该院从2009年~2012年的2000例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结果:通过对这2000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得出其中输血前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为20例,阳性率为1%。采用微柱凝胶法检出率为100%。其中男性8例,占阳性患者的40%。女性患者12人,占阳性患者的60%。结论: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出率高,可以通过这一技术有效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抗产生的因素比较的多在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有着一定的可能性,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俊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前置胎盘产妇,对她们提供有效的治疗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措施。结果:40例前置胎盘产妇均母婴安全。其中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28例,产钳助产2例。结论:有效的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是确保前置胎盘产妇安全及顺利分娩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婷;曹静;刘晓;景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头颈肿瘤与外科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共选择50例头颈肿瘤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分析不同病变类型及外科治疗方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舌癌PSS~HN平均分明显低于鼻咽癌、喉癌( P<0.05),但3种不同部分头颈肿瘤在PACT-H&N平均分比较上,无明显差异( P>0.05)。术前PSS-HN评分267.7分,术后1个月为164.7分,有明显下降(P<0.05)。术前FACT-H&N为114.4分,术后1个月为92.6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喉部分切除术PACT-H&N评分高于全切术,舌癌直接拉拢缝合高于舌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据头颈肿瘤不同部位、类型,对手术和修复方案进行个体化选择,可显著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鄢斌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双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收的64例患者使用双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诊断,共检查出48个小肝癌。由经验资深的医师将图像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小肝癌的检出率。结果:48个小肝癌在动脉期的检出率为87.5%,在门静脉期的检出率为62.5%,在延迟期的检出率为93.8%,动脉+静脉+延迟的检出率为95.8%。结论:使用双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能够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
作者:董宝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电动吸乳器应用对母乳足量分泌的影响。方法:自我科2013年7月~2013年12月接收的产妇中随机选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位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挤奶和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使用电动吸乳器协助催乳。比较2组产妇在2、3、4、5天内乳汁的分泌量,比较2组产妇10天内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2、3、4、5天内乳汁的分泌量分别是13.21±2.18ml、28.32±5.82ml、39.85±8.75ml、50.21±9.82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产妇的喂养情况评分为2.56±0.3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动吸乳器可以增加产妇乳汁分泌量,提高喂养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玮伦;钟远梅;郑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并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1月~2013年11月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伤椎及并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00例,观察术前、术后4天及术后12个月随访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比值及椎管容积侵占率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副损伤,均无切口感染,获得12~26个月平均16.5个月的随访,术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容积侵占率分别为:28.4±4.8,48.5±8.4%,52.1±8.6%;术后4天 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容积侵占率分别为:4.9±1.2°、98.2±4.3%、23.8±4.5%;术后12个月分别为:5.8±1.4°9.5±4.5%、24.1±4.6%。以上3项指标术后4天、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4天比较,此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所有患者植骨融合率100%,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并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行,能够恢复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改善椎管狭窄。通过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增加经伤椎固定,即6枚钉固定,能够使螺钉问的力臂缩短,从而增加了连接棒及螺钉的承载能力,更好地恢复并维持伤椎前中柱高度。
作者:陈松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6例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中医治疗后狂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高,42例患者病情痊愈,4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留院继续治疗。结论:中医治疗狂症病在临床治疗上得到满意的结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大量输血后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大出血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4~51岁,平均37.5岁。出血原因:肝破裂5例、脾破裂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例、重度损伤(多发骨折)14例、产后大出血2例。输血量为2000~4500 ml,平均2800 ml。分别检测其输血前及输血后第1、3、7天的凝血4项指标,对输血前与输血后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大量输血后第1天与输血前比较 PT、APTT、TT时间有显著延长( P<0.05), FIB显著降低(P<0.05);输血后第3天与输血后第1天比较, PT、APTT、TT时间有显著缩短(P<0.05), FIB则显著增高(P<0.05);输血后第7天与输血前比较 PT、APTT、TT、FI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科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时,应进行凝血4项指标的动态检测,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诊断依据,选择适合的成分输血,避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不必要的出血。
作者:马增新;倪广臻;胡雪伟;李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中药足浴加足底按摩在剖宫产妇女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分娩产妇61例,按给予不同护理措施分为常规护理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组(31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中药足浴及足底按摩),分析比较2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产妇的睡眠质量及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产妇(P<0.05);优质护理组产妇术后宫底高度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组产妇(P<0.05)。结论:中药足浴加足底按摩可促进剖宫产妇女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小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查找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0位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强化组100人,对照组10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强化组进行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并与社区联合进行服药依从性干预。观察2组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强化组服药依从性佳患者94人,占94%;常规组服药依从性佳患者75人,占75%;2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强化的在院教育和出院随访可以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对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有明显作用。
作者:段海霞;王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冷沉淀输注对新生儿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对92例出现凝血异常的新生儿和早产儿在输注冷沉淀前后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2例患儿输注冷沉淀前后对比,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 )均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冷沉淀的输注对纠正新生儿凝血异常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杨菊红;卢春生;曹文平;叶宝玉;邬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相关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均行直丝弓正畸治疗后,治疗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对照组给予横腭杆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移位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不但能有效矫正畸形,而且不良反应少,疗效稳定,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月娇;陈巨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和探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措施。方法: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22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过程和经验。结果:通过有效和优质的针对手术特点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使患者痛苦减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结论:对于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患者进行系统而完善的护理,为手术成功创造了条件。本组无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作者:王付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深化,因而达到育龄家庭则把优生优育作为家庭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优生优育相关知识在我国家庭中的不断普及,加之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及医疗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对优生优育显然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误解。笔者通过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对优生优育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方式和措施。
作者:黄安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13例,对其超声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超声确诊191例,超声确诊符合率为89.67%。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确诊符合率低(71.1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宋保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阴式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切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 CSP )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10月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患者22例,其中11例采用阴式疤痕妊娠病灶切除加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A组,另外11例为同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1例患者为B组。对比2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结果:相对于B组患者,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血清β-HCG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天的WHOQOL-100评分有显著优异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阴式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切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后疤痕妊娠的疗效优于腹腔镜手术,且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此种术式。
作者:李坚雄;袁迎九;马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其他类风湿疾病的60位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抽取静脉血以后,将血清分离,并将其敏感性差异进行对比。结果:在抗rRNP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以及AnuA阳性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中,抗rRNP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以及AnuA有着重要的作用,采取联合检测方式,能使准确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概率得到提高。
作者:李江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TAP是否可作为分子水平上判断常见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倾向程度的独立指标,从而在临床工作上起到较明确的指导作用。方法: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胃窦腺癌,4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双盲法检测末梢血TAP。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窦腺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结论:TAP检测可用于判断胃窦腺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倾向程度的早期实验室诊断,特别适用于健康人和高危人群肿瘤普查。
作者:吴永梅;张霁雯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