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英
目的:深入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临床及 X线、超声的诊断,以及预防节育环异位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在门诊诊治的8例患者节育器异位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X线、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结果:对本组8例节育器异位都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选择技术好的医生放节育器,选择合适类型与合适型号的节育器,是防止节育器异位的关键保证。
作者:丛秀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手足口病在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它是由数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感染所致引起的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2011年7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住院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共计167例,选择早期并无神经系统受累而在恢复期出现易惊现象者共6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2天,体温38.5℃左右,无寒颤及抽搐;皮疹多见发热1天后出现,分布于手心、足底、臀部,约4天后逐渐消退;口腔内可见红色疱疹;无头痛及呕吐,无昏迷及肌肉震颤,无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将其随机分为2组,以甘露醇治疗为治疗组,以钙剂治疗为对照组,观察手足口病恢复期患儿出现易惊时的疗效。
作者:李萍;何培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可调式床头牌在病房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在我院各科室应用可调式床头牌,设外系科室为观察组共1385例,内系科室为对照组共1895例,观察可调式床头牌使用后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使用可调式床头牌后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调式床头牌的应用提高了医患之间的满意度、护士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提高,医疗差错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后牙残冠依靠残存的牙体牙根进行钉固位修复,分析其临床疗效,临床实施的要点及可能的预后。方法:对50名进行后牙残冠钉固位修复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该50名患者均严格按照后牙残冠钉固位的修复实施要点进行根管治疗,桩核制备,全冠修复的修复过程,在修复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修复的效果。结果:经随访,该50名患者经后牙残冠钉固位的修复后,1年内仅有2名患者出现修复效果较差的现象,其他均达到了预期效果,合格率为96.0%。结论:对后牙残冠进行根管治疗,桩核制备,全冠修复的钉固位修复中,严格按照临床实施要点进行修复,就能够达到理想的预后效果。
作者:郑朗;董敏奇;卢小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在手术治疗前后及过程中实施配套护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手术配合护理措施。结果:36患者成功治愈,死亡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其中死亡原因主要包括颅脑严重挫裂伤、脑干严重损伤及并发严重脑病。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严重疾病,临床手术及时治疗是减少死亡的关键因素。但正确有效的临床配套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的必要措施。
作者:徐风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术治疗唇腭裂继发重度发育畸形。方法:对2例患者首先采用牵张成骨技术前徙后缩的上颌骨,2期继而采用正颌手术后退下颌骨,术后进一步正畸治疗矫正咬合关系排齐牙列。结果:2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上颌骨水平牵引距离为9~12mm,ANB由术前的~9.5°增加到~1.41°,面型及咬合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经1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唇腭裂继发重度发育畸形可以获得满意效果,具有更强的颌骨延长能力和更理想的术后稳定性。
作者:付雪飞;王青;徐卫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0月之间于本院治疗的9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为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观测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均有较明显缩短,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HR、CPR 、MAP、SpO2稳定性优于对照组,且2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的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优,值得推广。
作者:习社盈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下肢矫形器疗法对偏瘫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收治的偏瘫患儿46例,随机分为下肢矫形器治疗组26例和传统康复治疗组20例,下肢矫形器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与膝踝足矫形器(KAFO)相互配合的康复治疗方法,传统康复治疗组采用PT、OT等经典康复训练方法。结果:康复治疗后评测的下肢FMA、平衡FAM、与运动功能有关FIM、FIM总分、每周FIM增加值和步行自立度的结果,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下肢矫形器疗法可明显改善偏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倪钰飞;李强;陈建华;丁晓莉;陆梅娟;鮑雪梅;张小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4例,接受髓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接受钉板系统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末期对患者进行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相应的疗效评价,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对照组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7.5± ;15.9分、66.8±15.3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疗效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与钉板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相当。
作者:李朝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比较2种不同的止血方法,探讨减少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渗血的方法。方法:将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200例)与对照组(91例),用2种不同的方法止血。统计2组出现的渗血情况、脱管例数和患者满意度,采用R ×C表的x2检验和2×2表的x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发生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渗血的构成比差异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0级渗血、Ⅰ级渗血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菌方形纱布制作成方形纱球,接着用无菌胶带固定成方形纱球置于穿刺点,后采用3M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的止血方法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作者:林真凤;吴温玉;朱彩兰;陈莲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治疗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因创伤性休克来院急诊的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2例是由急救车送入院,并给予院前急诊治疗,94例是由患者家属送入院,未施行院前急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急诊入院组抢救成功率93.8%,高于家属送入院组的74.5%;MODS发生率5.4%,低于家属送入院组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院前急诊治疗干预有利于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MODS发生率。
作者:陈志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160例断指再植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对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病人不同特点,进行排便训练、腹部按摩、饮食指导、适当活动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21.2%,灌肠率为7%;对照组分别为46.5%、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作者:王明明;王涛;墨天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胰岛素泵应用中的实施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4例根据入院编号的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采用胰岛素泵经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周期为4周。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值为5.49±1.82mmol/L,对照组为6.12±1.67mmol/L,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依次为58.13±20.63分、26.27±12.84分、21.67±11.68分、57.00±14.36分;对照组评分依次为51.20±16.28分、21.08±11.15分、16.54±12.36分、50.15±14.23分。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胰岛素泵应用中的实施更加有利于降低血糖,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琳婷;杨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流产方式在终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有剖宫产史的早孕患者随机分A、B、C 3组,每组各32例。 A组采用药物流产,B组行常规人工流产术,C组采用药物联合负压吸引术。对照分析3组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B、C 2组流产效果、术后阴道流血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P<0.05);C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但B、C 2组流产效果、术后阴道流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与负压吸宫术联合终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流产方法。
作者:苗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整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自2009年10月~2013年10月选择在我院就诊的40例直肠癌患者,医师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其实施手术治疗,然后随机将4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20例患者,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整体护理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病情康复情况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整体护理的护理方法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实施护理是治愈疾病的关键,这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这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再予以压疮预防专项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评价压疮专项护理在预防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2.0%,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压疮专项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但其护理成本相对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病程选择使用,以降低压疮高危人群压疮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体会。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n=50)与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n=
作者:许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穿坡跟鞋对纠正步行中重心过度后倾或重心不稳的作用分析。方法:将20例步行时重心不稳或重心后倾易摔倒的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一组作为治疗组给予训练后穿坡跟鞋,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果:穿坡跟鞋的脑瘫儿童步行中重心过度后倾或重心不稳明显改善,步行稳定性显著提高。结论:儿童穿坡跟鞋对纠正步行中重心过度后倾或重心不稳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冬芝;徐晓;万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7.5%,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提高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作者:邢继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感染率的作用,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自护能力、情绪状况、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防感染认知评分89.4±6.2分,自护能力评分84.4±11.7分,对护理满意度95.35%,感染率4.65%;对照组感染认知评分71.6±15.6分,自护能力评分68.7±13.3分,对护理满意度76.74%,感染率16.28%。各指标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多变,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红彦;焦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