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赛必妥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复通后再粘连的临床研究

王智伟;王蓓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 赛必妥, 输卵管复通后再粘连
摘要:目的:探讨赛必妥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输卵管复通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经X线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确诊为输卵管近端梗阻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月经干净后3~7天介入治疗实施输卵管复通术,术中使用的药物为庆大霉素8万单位,2%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生理盐水5ml,赛必妥2ml,缓慢向宫腔内注药防止粘连。治疗组患者手术后每天行中药保留灌肠(经期除外),方剂如下:红藤、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各30g,丹参、丝瓜络各20g,三棱、莪术各15g,桃仁、红花、枳实、乌药各10g,煎成浓汤100ml,用9号导尿管插入肛门14cm,缓慢灌肠,之后卧床休息30分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3%、47.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赛必妥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输卵管复通后再粘连,效果明显。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尿药的药物分析

    利尿药是直接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及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既能治疗心、肾、肝疾病引起的水肿、腹水,也对高血压、尿崩症等非水肿性疾病有疗效。高效能利尿药包括呋塞米(呋喃苯胺酸)、依他尼酸、布美他尼(丁苯氧酸)。现对利尿药物对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及高效能利尿药进行分析。

    作者:潘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治性皮肤疮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治性皮肤疮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难治性皮肤疮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采用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显效27例,占总数的67.5%,有效12例,占总数的30.0%,无效1例,占总数的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显效21例,占总数的52.5%,有效10例,占总数的25.0%,无效9例,占总数的22.5%,总有效率为77.5%,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治性皮肤疮疡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宋永卫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清醒状态下的无痛肠镜与传统无痛肠镜的临床对照分类探讨

    目的:分析清醒状态下的无痛肠镜与传统无痛肠镜的麻醉和镇痛特点,探讨清醒状态下的无痛肠镜的优势。方法:对我院住院并行肠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清醒状态下的无痛肠镜组(实验组)和传统无痛肠镜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清醒时间、离室观察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清醒状态下的无痛肠镜组患者术中血压、血氧饱和度、清醒时间、离室观察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无痛肠镜组,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醒状态下的无痛肠镜能达到于传统无痛肠镜相似的镇痛、镇静效果,且有利于早期苏醒,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建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零感氧连接面罩在人工气道患者雾化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使用零感氧连接面罩进行雾化吸入的有效性及用氧安全。方法:对32例采用零感氧连接面罩行雾化吸入的患者进行护理总结、分析。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无1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零感氧连接面罩的使用能提高雾化的有效性,减少患者的护理痛苦,降低人工气道的感染率,从而降低人工气道患者的医疗费用。

    作者:李秀萍;丁雪梅;魏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乳腺炎X射线钼靶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对乳腺炎X射线钼靶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乳腺炎患者100例,均进行彩超检查和X线钼靶检查,对2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彩超检查乳腺炎准确比例对比X线钼靶检查确诊率,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检查导致严重不适症状发生。其中X线钼靶检查影像特征为可有钙化点发生,边缘整齐,可见条索状或颗粒状钙化、点片状密度影发生,范围呈广泛性和局限性。结论:应用X线钼靶检查乳腺炎疾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乳腺炎的准确诊断比例低于彩超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可联合临床症状或是彩超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但X线钼靶检查可准确的鉴别乳腺癌或良性肿瘤性病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周江平;刘世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减少宫颈癌后装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治疗。方法:2011~2013年对78例宫颈癌患者]~192腔内后装治疗过程中心理疏导、饮食护理,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有效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信心。结果:通过正确护理措施的实施,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淡化病人角色,提高生存质量。结论:正确实施]-192腔内后装治疗患者的有效护理,有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生存率高,耐受好,顺利完成整个周期的治疗。

    作者:刘金萍;刘翠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83例分娩方式分析

    目的:探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所选择分娩方式的优劣及其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为我院妇产科于2011年6月1日~2013年6月1日收治的18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将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92例产妇设为对照组1。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头胎且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设为对照组2。将剖宫产术后选择自然阴道分娩的91例产妇设为实验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之间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产褥感染率、住院费用等情况。以此来探析剖宫术后再次妊娠产妇所选择分娩方式的优劣,及其安全性。结果:通过研究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8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1之间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产褥感染率、住院费用等情况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实验组与对照组2之间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产褥感染率、住院费用等情况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如果具备自然分娩的条件,也可以选择自然分娩,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刘满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早期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测定及手术时机选择

    目的:探讨早期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眩光下和不加眩光对比敏感度测定,探讨佳手术时机的选择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早期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于手术前、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对比敏感度测定,探讨佳手术时机。结果:术前视力0.5者21眼,术后0眼,术后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术后不同视角CSF显著提高,接近正常范围。结论:对早期白内障患者行对比敏感度测定,可以为早期白内障患者提供客观依据。当白内障患者视力逐渐变差,影响日常工作、生活时,即可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付桂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松弛素水平与无复流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松弛素(Relaxin RLX)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入选8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患者,根据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水平分为2组,ST段回落值<50%定义为无复流阳性组,而ST回落值≥50%者为无复流阴性组。比较2组间各项生物标志物以及临床特征的差异。以ROC曲线计算RLX预测无复流发生的阈值以及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似,经ROC回归分析显示RLX水平≥24.15 ng/mL在预测无复流发生方面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9.8%。多因素分析表明RLX水平和胸痛时间超过6小时是PCI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时RLX水平作为一项生物学标志物可能具有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发生的作用。

    作者:范广慈;崔国方;秦琴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单层间断缝合在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单层间断缝合在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在胃肠道吻合术中应用3-0、4-0号丝线将消化道全层作一起缝合,重建消化道。结果:在167例消化道重建术中采用上述方法吻合均未出现吻合口漏、瘘、出血、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单层间断缝合重建消化道术式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作者:王延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术,对照组常规进行小切口超声乳化方法并人工晶体术。结果:治疗组的视力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治疗组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好,对于预后生活质量有很大促进改善作用。

    作者:孙朝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GABAA受体亚基变异与癫痫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癫痫(epilepsy,EP)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短暂性失调的一组综合征。近年来利用PCR、直接测序等多种方法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受体)亚基基因变异与癫痫密切相关,很多变异通过改变氨基酸残基、影响GABAA受体复合物功能性组装而致使受体滞留在内质网或被降解,从而降低细胞表面表达,导致抑制性配体门控通道功能的丧失而引起癫痫的发生。该文就GABAA受体亚基基因变异与癫痫的关系研究进展作综述。

    作者:徐敏;王菊莉;张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加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变,脑梗死已成为目前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多发病[1]。虽然近年来脑梗死的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但脑梗死治疗后致残率仍较高,尤其表现在日常生活能力、认识能力、运动功能障碍方面。为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本研究选择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8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旨在让患者大限度地恢复整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那些必须行切开复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24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病例,男16例,女8例,年龄6~11岁,平均8.5岁。术前常规化验、心电图、胸片、患肢肘关节正侧位片,全麻或臂丛麻醉,取肘关节前内侧L型切口,先探查修复肱动脉、正中神经,然后显露并复位肱骨髁上骨折,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前臂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拍片见骨痂后撤石膏、克氏针,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4例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活动良好,21例肘关节屈伸达正常范围,1例较正常范围小10度,1例较正常范围小20度,1例轻度肘内翻。结论:对于手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前内侧入路优于其它入路,值得推广。

    作者:刘祥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人在128层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在128层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位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特殊的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比较两者之间情绪、心率及图像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比对照组的患者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心率波动范围缩小,图像质量的合格率显著上升。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消除或缓解老年人在CT冠状动脉造影时的焦虑情绪,使心率波动范围缩小,提高了图像质量。

    作者:刘雪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服锌制剂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陈云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沐舒坦经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沐舒坦经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儿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全部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沐舒坦超声电导仪局部导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样的药液配给方式,给予雾化吸入给药。结果: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沐舒坦经超声电导透皮给药可减少毒副作用,对患儿的要求低,可得到患儿的配合,尤其适合儿科临床应用。

    作者:栾生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以及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DVT例数和下肢肿胀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DVT,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王晶;李妙玉;王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和肝素钠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肝素钠和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福徕喜)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封管的效果。方法:将50例PICC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用福徕喜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对PICC回血堵管、封管时间、导管相关感染、护理人员损伤、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PICC回血堵管、静脉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导管相关感染、封管时间及护理人员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福徕喜封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福徕喜)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封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邬嘉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行为转变理论在骨外科糖尿病前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12月在本院治疗的24例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本院同期治疗的糖尿病前期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治疗的同时实施行为转变理论进行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患者进行回访和调查,对患者的满意度、血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结果: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0%、血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优良率为95.8%;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8.0%、血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优良率为75.0%,经统计学分析,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患者的满意度、血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并且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可以有效的加强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时的配合程度,患者的满意度和疗效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作者:李妙玉;王展;王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