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宁;崔迪;邹有丽;张靓
医院感染严重威胁着住院病人的健康和预后,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控制医院感染作为现代化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已刻不容缓。
作者:崔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所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确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疗效为显效1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66.7%,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疗效显著,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津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儿科常用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治疗的94例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2组,每组47例。一组研究对象使用三联疗法治疗,为对照组;一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为观察组。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2组研究对象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进行比较。对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年,统计溃疡的复发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按上述分组进行治疗,并对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研究对象的HP根除率为94.6%,愈合率95.2%及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溃疡的复发率5.5%,较对照组20.6%的复发率有明显优势,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儿科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在传统三联疗法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方剂能够提高溃疡愈合率,对溃疡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武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2011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偏瘫康复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平衡仪平衡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Pro-Kin平衡测试仪评定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Berg评分:2组患者治疗前的Be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Berg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的提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轨迹长度:2组患者治疗前运动轨迹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运动轨迹长度均有显著减少,但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arthel指数:2组患者治疗前改良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训练训练结合常规康复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丁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256层ICT在探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中的意义。方法:采用256层ICT对2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钙化积分由工作站软件自动获得,132例患者分为2组,55例稳定心绞痛,77不例稳定心绞痛。结果: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钙化积分要显著大于稳定心绞痛患者(p<0.05),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管钙化数目要明显多于稳定心绞痛组。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钙化更明显,因此预测冠状动脉情况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以作为重要指标。
作者:朱大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例,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结果:5例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殷红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为评价针灸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在疼痛和活动功能方面的疗效,寻找帮助急性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日康复的治疗手段。方法:于2010年1月~2012年10月,将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刺、艾灸治疗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对疼痛强度进行量化,应用胸廓扩展度、Schorber试验、晨僵时间、ESR(血沉)、CRP(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来评价患者的在疼痛和活动功能方面的改善程度。依据患者疼痛和活动功能改善程度及需要的时间长短,评价患者康复情况。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检测,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胸廓扩展度、Schorber 试验、晨僵时间均明显改善,ESR、CRP指标显著下降,康复周期显著缩短。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药物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不仅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度、降低其实验室炎症指标,并且能使其康复周期明显缩短。为患者尽早摆脱病痛提了可行性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高焱;李飞霞;郭会卿(通讯作者);周子朋;张依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尼莫通与血塞通用治疗脑外伤手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52例脑外伤手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进行比较,对照组用维脑路通注射液40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疗程。治疗组用尼莫通注射液10 mg+生理盐水500 m静脉滴注,6小时滴注完毕,每天1次;血塞通注射液400 mg加入2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高于对照组57.6%(P<0.01)。结论:尼莫通与血塞通联用治疗脑外伤手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好,能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死亡率。
作者:占双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早期预防和正确处理。方法:结本中心8例外渗患者处理经验。结果: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10mg和鲜海带间歇性外敷,效果明显。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减少外渗现象,50%硫酸镁+地塞米松10mg与鲜海带间歇性外敷应用于造影剂外渗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9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8例,给予参考组患者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动脉氧分压、心率变化及手术前、后血清钠离子、钾离子及氯离子的变化。结果:麻醉10分钟后,2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压及心率相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P>0.05),参考组出现明显变化(P<0.05),2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血清钠离子、钾离子及氯离子变化明显小于参考组, 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运用,起效快且麻醉效果好。
作者:吕严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能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结果:对照组痊愈8例(24.24%),显效2例(6.06),有效12例(36.36%),无效11例(33.33%),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痊愈13例(39.39),显效8例(24.24),有效7例(21.21),无效5例(15.15%),总有效率达84.84%。2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的一种术式。它比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日短、恢复快等优点,是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各种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为治疗胆囊疾患的一种新技术。
作者:崔新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冠状动脉窦瘤破裂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9例冠状动脉窦瘤的病变部位、血流状态,并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9例中患者右冠状动脉窦瘤7例,无冠状动脉窦瘤2例,右冠状动脉窦瘤破入右室流入道5例,破入右室流出道2例,无冠状动脉窦瘤均破入右房。1个破口6例,2个破口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右室流出道狭窄及肺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造影及手术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冠状动脉窦瘤破裂的有效方法,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均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医学上中西药的配伍使用也不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临床中,中西药配伍往往效果更加显著,让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因为中西药的治疗原理针对的病症都不相同,那么只要是合理的配伍就能够发挥出两者各自的优势,促进相互的治疗效果,抵消负面影响。一些比较难治疗的疑难杂症起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对于患者来说在经济上和身体上的负担都减轻了。中西药配伍要深入的研究两者的文献资料,为配伍提供基础。
作者:郭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的日常护理中的运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临床护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的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自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围术期给予患者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梁玉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胎膜早破患者,对其进行对症治疗。结果:经我院精心治疗,患者病情均康复,无死亡病例。结论:提高对胎膜早破的治疗水平,可减少产妇及新生儿的病死率。
作者:仝瑞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0月就诊的93例梅毒患者血清样本采用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PR法与ELISA法及TPPA法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灵敏度(Sen)分别为81.4%,95.7%,98.6%,其中,RPR法与ELISA法及TPPA法在灵敏度(Sen)、特异性(Spe)方面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与TPP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R法适用于梅毒筛查,其定量检测可作为疗效评价,而ELISA法和TPPA法均为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结果较为准确可靠,可用作临床标本的检测,对于RPR法与ELISA法检测阳性标本,TPPA法可作为确证试验。
作者:林耀堂;陈海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风湿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多数疾病缠绵难愈,有的患者需终身服药治疗。中医在风湿病的治疗上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作者:覃艳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护理健康宣教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确诊的糖尿病患者53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心理干预、合理用药、血糖监测等。结果:护理健康宣教后患者的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社区护理健康宣教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健意识,促进病情稳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史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眩晕[1]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映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临床上按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将眩晕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前者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临床上多以急性眩晕发病,多合并耳鸣、听力障碍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后者主要由前庭神经系统以外的病变引起,临床上多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而无外界或自身旋转或摇摆感很少伴恶心、呕吐。本文所提及的均为系统性眩晕。近年来,我院内科应用倍他司汀联合川芎嗪治疗眩晕50例,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