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枚中空螺钉固定齿状突骨折18例的疗效观察

刘东

关键词:中空, 螺钉固定, 齿状突骨折, 骨折手术治疗, 枢椎椎弓骨折, 下颈椎损伤, 手术病人, 临床效果, 颈部旋转, 活动范围, 后弓骨折, 固定技术, 骨性愈合, 枕颈部, 前脱位, 颈前路, 结果, 恢复, 寰椎, 分型
摘要:目的:观察颈前路单枚螺钉固定齿状突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中空螺打固定手术病人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8-63岁.Alonzon分型:Ⅱ型骨折13例,Ⅲ型骨折5例,合并C1前脱位12例,合并寰椎前后弓骨折3例,合并枢椎椎弓骨折1例,合并下颈椎损伤3例.结果:18例均骨性愈合,15例枕颈部恢复至伤前活动范围,3例颈部旋转轻度受限.结论:前路单枚齿状突螺打固定技术是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10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03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100例,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无血栓形成.结论:细致良好的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万东华;李文清;英丹;杨立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红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纹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复查常规心电图、测定血流变学参数及血脂参数.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6.4%),显著高于对照组(57.1%)(P<0.05)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3%),显著优于对照组(71%)(P<0.05);治疗组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率(93%)显著优于对照组(72%)(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纹痛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谷思洋;孙明月;王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例洋地黄中毒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

    洋地黄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常用的药物,常见的表现,而以心律失常为严重,在洋地黄中毒中约80%-90%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室早、室速、室颤、房室阻滞等.通常其治疗量是中毒量的60%,而中毒时的剂量已为小致死量的40%-50%.

    作者:孙凌男;田娟娟;金小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分析

    我科自1999年开展微创手术以来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治疗对象,10年间共做微创术634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手术中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634例均有高血压史,长30年,短1年,平均7年.男361例,女273例,年龄39-81岁,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

    作者:徐海燕;姜海波;徐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PFNA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采用PFNA治疗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结果:36例均获随访,根据Harris评分,优22例,良11例,中3例,优良率为91.7%.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简化了手术操作,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下床活动早,骨折愈合率高,防旋转、切割,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理想器械,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作者:马东升;隋福革;张勇;杨峰;刘萍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肛肠梗阻导管在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5例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5-7天后手术.结果:5例患者经冲洗后梗阻症状明显缓解,肠腔内残留大便完全冲出,减少感染几率,近段肠管水肿明显减轻使手术能够达到1期吻合避免2次手术.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作者:王勇;翟云起;陈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小儿麻醉的心理学分析

    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儿手术麻醉前如未做好适当的心理准备,不仅影响麻醉的实施及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因此必须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在术前为病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以减少或避免小儿的精神创伤,便于麻醉的实施,本文初步探讨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作者:孙静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颈椎前路围手术期气道的管理

    目的:探讨92例颈椎前路围手术期病人采取的系统的气道管理的积极作用.方法:术前进行的气道的牵拉训练及体位训练,为术中术后气道的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术后主要从对生命体征的持续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的严密管理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气道管理.结论:颈椎前路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降低了肺部感染,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颈椎前路的死亡率.

    作者:白雪莲;和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目的:分析发生椎间盘感染的原因,描述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9例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策略、ODI评分,并将腰椎术后椎间盘感染分为有明确原因类、无明显原因类,并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7例发生在术后1周-1个月内、2例分别发生在术后5个月、术后1年.其中找到明确原因者4例:术前患有过敏性皮炎1例、术前糖尿病漏诊1例、无菌操作不严格2例;未找到明显原因5例.本组9例患者保守治疗7例、手术治疗2例;平均随访44.6个月(1-96个月),终末期随访时ODI评分为27.0(12-36),较治疗前的83.2(68-96)显著改善(P<0.05).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8.9%.结论:术中谨慎操作及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将明显降低术后椎间盘感染的发生率;在积极运用抗生素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椎间盘感染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黄曹;王尔天;王敏;刘东宁;易伟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与护理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2010年住院的103例急性脑卒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肤体训练、语言训练及二便训练等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脑卒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患者均以佳心态接受治疗,主动配合,配合率达100%.103例患者出院随访98%能回归社会,其中67例重返工作岗位,36例达到生活自理.结论:针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又.

    作者:曲薇;翟慧晶;丁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1例两性畸形术前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两性崎形围手术期护理过程.方法: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体护理.明确护理干预对提高两性崎形手术成功率的积极作用.在于2003年-2009年我院治疗的两性崎形患者11例,可知患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状态下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结果:我院治疗的两性崎形患者都得到了良好的手术治疗,解除病患的疾苦,恢复自身形象.结论:对两性崎形患者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减轻角色冲突、心理障碍,可提高对术后的生活期望值.

    作者:郑雪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谈胃肠外科手术中腹腔镜的应用

    当前,尽管全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完成的胃及小肠手术种类众多,但数量还相对较少,特别是腹腔镜胃切除术还缺乏大宗的报道,腹腔镜治疗胃癌的经验有限,普及率不高,还需不断地改进及完善技术设备及积累经验.1腹腔镜手术的常用术式:(1)胃楔型切除术:适用于胃息肉、胃良性肿瘤及早期胃癌的治疗.

    作者:姜孔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标准预防在产房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产房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是产妇分娩时的重要场所,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产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障母婴安全健康,避免产科感染发生,我院产房按标准预防的原则制定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笔者对标准预防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吕丽;高燕敏;王星;王志敏;林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了能达到尽早恢复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和并发症,避免内固定失败后所承受的第2次手术打击.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是较好的选择.笔者自2005年1月-2010年6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33例,效果满意.

    作者:刘轶鹏;王利臣;付春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鼻中隔血肿的临床分析

    鼻中隔血肿是指鼻中隔一侧或两侧软骨膜下积血,常见于鼻部外伤,鼻骨骨折或中隔发生骨折,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甚至各种出血性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现,其有可能自行吸收,或可能并发鼻中隔膜脓肿,甚至出现鞍鼻畸形,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置.

    作者:李丽;高长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优质服务管理在临床护理中重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的医疗服务强调以人体护理工作模式,是社会进步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优质护理是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关爱之心相结合体现.因此,优质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护理实践的核心是人,而如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已经引起护理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宫培艳;陈翠杰;孔祥茄;刘彦;李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谈一般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1 护理记录书写的意义:护理记录是医疗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患者在生病住院期间的全部医疗护理情况,客观真实的记录患者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的过程,是护理质量的真实反应.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内涵,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如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伤害案件、保险理赔等.

    作者:郑雪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丰富多媒体电教形式提高护理专业实践技能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在教学、实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大量护理实践技能.然而由于学科特点、教学资源、学生人数等条件限制,很多学校往往难以给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电化教学是一种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的教学方法.

    作者:邵岩;马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外侧创面的应用

    目的:探讨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外侧软组织缺损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2月,应用顺行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外侧缺损创面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7-54岁.缺损范围为3cm×3.5cm-4cm×8cm.术中切取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大小为4cmx4.5cm-5cm×9cm.,供区采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3例皮瓣均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约2mm,经2期整复推进皮瓣创面愈合.13例均获随访3-6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患足均能正常负重行走,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结论: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是修复足背远端外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叶国强;朱小平;刘远秀;姚晓芳;朱展亮;黄志珩;覃碧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膜癌病21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1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以头痛、呕吐为主,可伴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均力不同程度增高,细胞数、蛋白升高,糖、氯化物下降;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结论:影像学,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敏;高重阳;郜国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