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清
目的:通过对屈肌起点滑移术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I,II度的临床观察,运用该术式更趋合理,同时为完善该术式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对25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病例进行观察,并对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均采用屈肌止点滑移术治疗,总有效率100%,术后随访22例,失访3例,崎形矫正优良22例,达88%;手功能恢复优良18例,达72%.结论:(1)时前窝和肘尺侧筋膜室壁和神经血管穿入处是易受压的部位.(2)深屈指屈肌腱的滑移距离与屈指、屈腕的角度,前臂旋前崎形的程度与骨间膜的宽度,骨间膜及旋前方肌的的挛缩程度密切相关.(3)屈肌起点下移术,为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I,II度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李传福;崔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心包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5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置管.结果:25例均1次成功,未发现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准确性好、成功率高、风险小.
作者:张维龙;康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排空膀胱利于手术的主要手段,在外科腹部手术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但术后患者由于对留置尿管的心理依赖、疼痛、活动差等各种因素,致留置尿管拔除后极易引起第1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作者:夏士新;颜婕;孙海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科学、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从生命体征监护、基础护理、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总结26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脑卒中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早期科学、规范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急性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能力.
作者:何婷;赵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重症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急聚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半数在12岁以前发病,成人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约20%患者有家庭史.
作者:王志敏;刘乎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肛肠类疾病:主要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等等,其中环状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陈旧性肛裂、直肠脱垂需手术治疗.才能达到彻底的根治,而这些疾病术前,术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现将我院2010至今150例病人术前及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严六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部分严重的患儿往往需要终身康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很多患儿家庭的经济条件不能满足患儿在机构进行长期康复,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合理而又经济的康复模式来对这部分患儿进行康复.社区及家庭康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康复模式,家长是患儿好的康复治疗师,有先天的优势进行康复治疗,患儿容易接受家长的康复训练,但是家长往往非专业的康复人员,这就需要我们的患儿家长在我们专业的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而康复指导必将成为这个康复模式中的重要的一个因素.
作者:曹宝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了能达到尽早恢复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和并发症,避免内固定失败后所承受的第2次手术打击.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是较好的选择.笔者自2005年1月-2010年6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33例,效果满意.
作者:刘轶鹏;王利臣;付春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使用透明腕式加压止血器的临床优势.方法:根据手术顺序从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为2组,加压止血器组100例,弹力绷带组100例,对2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止血效果,舒适度,满意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加压止血器组术后切口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挠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使用透明加压止血器和弹力绷带,止血效果均安全有效,但前者止血时间短,直观性强,患者舒适度更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刘涤;董毓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应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骨折按AO分型,31.A2.15例,31.A311例.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4.1个月;24例患者均获得1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26周,平均16.4周.髋关节功能按Sanders评分标准评价:优18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1.7%.结论:对于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卢;王俊义;倪晓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失,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软组织破溃和坏死.也称为压迫性溃疡.它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有生命危险.
作者:张孝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在肠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总结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9月时18例肠瘘病人的治疗情况.结果:TPN应用3-28天,平均15.3天,引流量明显减少后改为PN+EN,3-15天,平均8.5天,逐渐过渡到完全胃肠内营养(TEN).1例因经济困难治疗18天自动出院,2例为唇状瘘,手术治疗,其余15例均自行愈合,自愈率为83.3%,无死亡病例.结论:合理应用肠外、内营养和生长抑素,在通畅引流和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基础上,是治疗肠瘘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岩;徐淑云;李大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04年11月-2010年6月78例通过各种方法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析手术适应征的选择,手术方法,疗效.78例患者均为手术病例,年龄68岁-92岁,平均80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Ⅰ、Ⅱ23例、Ⅲ43例、Ⅳ12例,应用DHS治疗11例,PFN治疗18例,PFNA治疗8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25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16例.结果:Harris评分,优朽例,良21例,差12例,优良率84.6%.结论:根据骨折分型及患者骨质情况、一般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积极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于林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46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hoh1分类法进行分类,分别使用螺钉、钢板、植骨等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6例手术病例中,按hohl分类:I型10例,II型12例,III型6例,IV型8例,V例10例.随诊时间为3个月-4年.骨折均愈合,疗效优23例,良17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86.9%.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正确的复位操作和坚强的内固定以及必要的植骨、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是胫骨平台骨折获得良好结果的关键.
作者:朱永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当前,尽管全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完成的胃及小肠手术种类众多,但数量还相对较少,特别是腹腔镜胃切除术还缺乏大宗的报道,腹腔镜治疗胃癌的经验有限,普及率不高,还需不断地改进及完善技术设备及积累经验.1腹腔镜手术的常用术式:(1)胃楔型切除术:适用于胃息肉、胃良性肿瘤及早期胃癌的治疗.
作者:姜孔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在腰椎间盘翻修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2月-2010年10月间,我们应用TLIF技术进行治疗的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和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医源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0-190分钟,平均150分钟,出血量200-750ml,平均390ml.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8.6个月,末次随访临床结果优15例,良3例.结论:应用TLIF手术进行腰椎间盘翻修手术,不但简化了手术操作,而且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田华;汤逊;徐永清;苏涌跃;陈海东;李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富马酸比索洛尔(康忻,德国默克公司生产5MG/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患者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及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程度、血压、心率变化来评价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2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心率更明显.结论:比索洛尔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和心室重构,并能有效控制心率和调节血压.患者对此药的耐受程度主要分布在5mg,为该药的常规剂量.
作者:谷思洋;李静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2011年1月使用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10例.结果:本组10例随访6-15个月,切口均1期愈合,无螺旋刀片切割、退出,髋内翻,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平均4个月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结论:PFNA一个部件完成抗旋转及稳定支撑,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沈立文;李子涛;廉洪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引发喉癌患者术后焦虑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2天内、3-7天和8-21天),对患者与焦虑相关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生活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在术后早期主要为各种留置导管(91.7%)、外环境干扰(100%)、饮食控制及进食不便(100%),而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为失音性交流障碍(100%)、容貌改变(86.1%)、复发忧虑(83.3%)以及经济负担(77.8%).结论:针对喉癌患者术后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3方面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会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范黎黎;葛绪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急性肠梗阻分单纯性,闭拌性和绞窄性3种类型.单纯性肠梗阻的死亡率的死亡率为0-5%,而绞窄性肠梗阻则高达梗286例,手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75例,其中:26例有不同程度的延误治疗,约占30%,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周洪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