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FNA内固定治疗26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张卢;王俊义;倪晓辉

关键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应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骨折按AO分型,31.A2.15例,31.A311例.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4.1个月;24例患者均获得1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26周,平均16.4周.髋关节功能按Sanders评分标准评价:优18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1.7%.结论:对于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的理想方法.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科学、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从生命体征监护、基础护理、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总结26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脑卒中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早期科学、规范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急性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能力.

    作者:何婷;赵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护理体会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长期左向右分流使肺瘀血,顺应性降低,肺功能下降,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要加强术后护理,调整和提高心脏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心脏负荷,恢复和维护肺功能,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降低术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毓辉;刘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氢质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失神性发作癫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失神发作癫痫病患者颞叶NAA、Cr和Cho代谢物质的变化及探讨这些变化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失神发作癫痫患者25例,行颞叶1H-MRS检查.结果:失神发作组NAA/Cr+Cho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失神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NAA、Cho、Cr等代谢产物信号发生改变,NAA强度下降,Cho、Cr升高,这有助于癫痫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

    作者:何文龙;张敏;高重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例Elecsys2010免疫分析仪特殊故障排除

    我科于2007年引进罗氏Elecsys2010免疫分析仪,此仪器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维护方便等特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一特殊故障,现将这一特殊故障的处理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及时解除故障.1故障现象:仪器使用1年多以后,经常出现做完某项目的定标后,下次开机扫描试剂时会出现某些正常使用的试剂扫描不出来.

    作者:贺映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简述泌尿系结石分析

    泌尿系结石(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尿石症大部分的评估和治疗都是建立在结石分析的基础卜的,本文简述了了结石成分的化学、物理分析的方法及其相关进展.1化学分析方法:(1)化学定性分析化学定性分析是通过观察结石外形、颜色或对结石标本预处理和预试验,考察结石与某试剂的化学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沉淀、气体等,来初步判断为何种组成.

    作者:耿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肛肠梗阻导管在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5例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5-7天后手术.结果:5例患者经冲洗后梗阻症状明显缓解,肠腔内残留大便完全冲出,减少感染几率,近段肠管水肿明显减轻使手术能够达到1期吻合避免2次手术.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作者:王勇;翟云起;陈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例洋地黄中毒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

    洋地黄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常用的药物,常见的表现,而以心律失常为严重,在洋地黄中毒中约80%-90%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室早、室速、室颤、房室阻滞等.通常其治疗量是中毒量的60%,而中毒时的剂量已为小致死量的40%-50%.

    作者:孙凌男;田娟娟;金小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红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纹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复查常规心电图、测定血流变学参数及血脂参数.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6.4%),显著高于对照组(57.1%)(P<0.05)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3%),显著优于对照组(71%)(P<0.05);治疗组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率(93%)显著优于对照组(72%)(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纹痛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谷思洋;孙明月;王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挠动脉介入术后透明腕式加压止血器临床优势调查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使用透明腕式加压止血器的临床优势.方法:根据手术顺序从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为2组,加压止血器组100例,弹力绷带组100例,对2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止血效果,舒适度,满意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加压止血器组术后切口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挠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使用透明加压止血器和弹力绷带,止血效果均安全有效,但前者止血时间短,直观性强,患者舒适度更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刘涤;董毓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步态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是下肢功能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步态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步态异常的机制和原因,获得定量的步态数据,选择优治疗策略,以及评价康复疗效.1步态分析方法1.1定性分析:通过目测从前、后、侧3个方向观察病人在行走过程中关节、肌肉、骨盆的运动情况以及姿势的协调性.

    作者:李香平;郭彦华;舒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46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hoh1分类法进行分类,分别使用螺钉、钢板、植骨等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6例手术病例中,按hohl分类:I型10例,II型12例,III型6例,IV型8例,V例10例.随诊时间为3个月-4年.骨折均愈合,疗效优23例,良17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86.9%.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正确的复位操作和坚强的内固定以及必要的植骨、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是胫骨平台骨折获得良好结果的关键.

    作者:朱永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腰间盘突出症X线平片诊断与CT、MR比较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基层官兵在日常训练中时有发生,但由于基层医院诊断设备的不足,难以达到诊断的需求.在基层医院、卫生队X线平片是常用的辅助检查,但同时受到诊断水平的限制,漏诊率较高以至于导致病情的延误或加重.

    作者:王建平;侯鲁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1临床资料:常有受寒、劳累等诱因或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1/3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数起病较急.部分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老年人肺炎、医院内肺炎起病隐匿.发热常见,多为持续高热,抗生素治疗后热型可不典型.咳嗽、咳痰甚多,早期为干咳,渐有咳痰.痰量多少不一.

    作者:徐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苦参素配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分析

    目的:探讨苦参素配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法:肝泰乐、护肝片等护肝支持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组35例,除用上述方法治疗外,加用苦参素胶囊300mg,3次/d,口服,并配合舒肝健脾之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1剂/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AL,HBsAg及HBeAg,HBV -DNA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症状、体征及ALT均明显好转,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eAg,IW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1,且停药3个月后仍保持疗效.结论:苦参素配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明显改善症状、肝功能及抗病毒作用.且疗效稳定,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刘景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50例肛肠类疾病术前术后的护理

    肛肠类疾病:主要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等等,其中环状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陈旧性肛裂、直肠脱垂需手术治疗.才能达到彻底的根治,而这些疾病术前,术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现将我院2010至今150例病人术前及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严六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关节病变的螺旋CT表现特点,评介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们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螺旋CT扫描,对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螺旋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硬化或吸收、骶髂韧带钙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黄柳明;张松林;罗光著;陈建彪;张勇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经临床实践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心病的患病率、死亡率逐渐升高,除少数死于儿童期外,95%以上的患者在55岁以后死亡.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发作的次数、是否及时诊治及合理氧疗与否都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肺心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对延缓肺心病的发展,降低致残、死亡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西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犬HA涂层股骨柄结合自体颗粒骨移植后假体周围骨CT值评估

    目的:从CT值的角度分析髓腔颗粒骨植骨对犬HA涂层股骨柄置换后股骨柄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颗粒骨组和非颗粒骨组,每组各12只;均行右侧人工股骨柄置换术,实验组在植入HA涂层股骨柄的同时,髓腔植入自体微小颗拉骨,对照组不植入颗粒骨.术后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仪来测定并分析假体周围的CT值,随访时间为3个月.每个股骨测量70个CT值(每个股骨按照Gruen法,分为7个区,每区取10个点)组成数据集,采集数据时应用标准的CT软件ADW4.2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手术方式、术后时间对假体周围R0I1和ROI 7(ROI:感兴趣区)CT值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手术方式与术后时间也不存在交互作用,P值均大于0.05;手术方式与术后时间对ROI5,ROI6区CT值的影响均有显著性(p<0.05);R0I2,ROI3,ROI 4随时间椎移假体周围CT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方式时此三区术后CT值变化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个月内2组股骨假体周围的大部分区域骨密度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颗粒骨在假体周围某些区域可缓解股骨柄移植后的骨密度降低.骨CT值可间接反映骨密度的变化,CT测量准确便捷,可提供了大量三维CT值,适于进行骨密度的研究.

    作者:王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6例

    目的:探讨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在CT引导下对颅内血肿进行三维定位,选定靶点后行软通道穿刺引流血肿,间断用尿激酶溶解并引流出残留凝血块.评价标准包括平均手术时间、血肿体积减少量、术前与术后GCS评分、1周内死亡率及远期随访.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4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35%,平均手术时间25分钟,1周内死亡率10.5%.结论: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易于掌握普及、定位准确、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全新手术模式,更适宜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推广使用.

    作者:张毅;陈红伟;徐金山;吴茂春;潘海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10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03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100例,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无血栓形成.结论:细致良好的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万东华;李文清;英丹;杨立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