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朱永林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 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46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hoh1分类法进行分类,分别使用螺钉、钢板、植骨等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6例手术病例中,按hohl分类:I型10例,II型12例,III型6例,IV型8例,V例10例.随诊时间为3个月-4年.骨折均愈合,疗效优23例,良17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86.9%.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正确的复位操作和坚强的内固定以及必要的植骨、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是胫骨平台骨折获得良好结果的关键.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喉癌患者术后焦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引发喉癌患者术后焦虑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2天内、3-7天和8-21天),对患者与焦虑相关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生活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在术后早期主要为各种留置导管(91.7%)、外环境干扰(100%)、饮食控制及进食不便(100%),而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为失音性交流障碍(100%)、容貌改变(86.1%)、复发忧虑(83.3%)以及经济负担(77.8%).结论:针对喉癌患者术后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3方面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会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范黎黎;葛绪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腰间盘突出症X线平片诊断与CT、MR比较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基层官兵在日常训练中时有发生,但由于基层医院诊断设备的不足,难以达到诊断的需求.在基层医院、卫生队X线平片是常用的辅助检查,但同时受到诊断水平的限制,漏诊率较高以至于导致病情的延误或加重.

    作者:王建平;侯鲁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股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患者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经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并发下肢静脉血栓(DVT)的股骨骨折患者,加强护理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结果:25例治疗5天-7天,15例治疗8天-15天症状好转,双下肤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检消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股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患者,在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丽;金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标准预防在产房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产房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是产妇分娩时的重要场所,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产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障母婴安全健康,避免产科感染发生,我院产房按标准预防的原则制定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笔者对标准预防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吕丽;高燕敏;王星;王志敏;林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25例体会

    目的:提高心包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5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置管.结果:25例均1次成功,未发现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准确性好、成功率高、风险小.

    作者:张维龙;康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引导式教育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中应用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治疗1-3岁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引导式教育方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65例.结果:引导式教育治疗总有效率为90.7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大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挠骨远端骨折48例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挠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手法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挠骨远端骨折48例.结果:术后功能评价应用改良的Sheap评分:优30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挠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柯铭锋;林久灶;林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O)后不同性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共选取63例ISO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和按摩对照组,连续观测VAS评分、PPI评分在治疗第3.7,10天和随访时的变化以及SF-McGill评分在治疗前后和随访时的变化.结果:2组VAS,PPI评分在治疗第3,7,10天以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脊髓损伤分级和脊髓损伤平面的进一步分析表明VAS,PPI评分变化差异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治疗组SF-McGill疼痛问卷跳动的、锐利的、热-烧灼的、触痛的等描述疼痛感觉类性质以及疲劳的筋疲力尽、惩罚的-令人痛苦等疼痛情绪类反应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治疗组疗效维持时间较按摩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能从感觉上和情绪上明显缓解ISO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损伤程度对疗效有影响,程度轻的疗效好、持续时间也较长.

    作者:罗苑青;窦祖林;李蕴麟;陈有生;黄卫;刁树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2011年1月使用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10例.结果:本组10例随访6-15个月,切口均1期愈合,无螺旋刀片切割、退出,髋内翻,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平均4个月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结论:PFNA一个部件完成抗旋转及稳定支撑,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沈立文;李子涛;廉洪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72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72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其中老年人30例,中青年42例.结果:老年人病因以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主,临床表现为不典型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常见且明显,并发症多,误诊率高及病死率高.结论:对以头痛、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病例应高度重视,常规进行脑脊液等检查以减少误诊,以便及时治疗.

    作者:盛延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屈肌起点滑移治疗晚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屈肌起点滑移术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I,II度的临床观察,运用该术式更趋合理,同时为完善该术式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对25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病例进行观察,并对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均采用屈肌止点滑移术治疗,总有效率100%,术后随访22例,失访3例,崎形矫正优良22例,达88%;手功能恢复优良18例,达72%.结论:(1)时前窝和肘尺侧筋膜室壁和神经血管穿入处是易受压的部位.(2)深屈指屈肌腱的滑移距离与屈指、屈腕的角度,前臂旋前崎形的程度与骨间膜的宽度,骨间膜及旋前方肌的的挛缩程度密切相关.(3)屈肌起点下移术,为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I,II度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李传福;崔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口内口外2种方法手法复位颖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

    目的:口内口外2种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的适应征及2者有无差异.方法:视颞下颌关节肿胀情况选择复位方法,肿胀较轻者采用口外手法复位,肿胀较重者因局部无法抓捏及按压后疼痛加重刺激肌肉收缩,影响复位,可采用口内手法复位.复位前均行颞下颌关节周围按摩35分钟,以松弛局部肌肉.复位后均采用绷带或颅颌弹力绷带固定于闭口位.总结8年来运用口内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病例,并与运用口外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脱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口内法复位成功率94.29%,口外法复位成功率94.12%,P>0.05.口内口外法手法复位无明显差异性,适应症选择正确临床均可采用.结论:口外法适用颞下颌关节肿胀较轻者及无牙颌磨牙缺失患者,复位效果很理想.口内法可以适用于颞下颌关节肿胀较重者及磨牙缺失少的患者急性前脱位复位,临床上针对不同病例可采用口内及口外法手法复位.2种方法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冀丽彬;陈沐群;商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的体会

    近年来锁定钢板技术在各种复杂骨折的治疗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锁定孔的角度可以按需要调整,固定效果可靠,能够有效的控制骨折重叠,分离,旋转移位,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得到肯定,本院自2007年1月-2009年2月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18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化;赵延君;武震;王鑫;杨伟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析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尿管拔出的佳时机及处理意见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排空膀胱利于手术的主要手段,在外科腹部手术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但术后患者由于对留置尿管的心理依赖、疼痛、活动差等各种因素,致留置尿管拔除后极易引起第1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作者:夏士新;颜婕;孙海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颈椎前路围手术期气道的管理

    目的:探讨92例颈椎前路围手术期病人采取的系统的气道管理的积极作用.方法:术前进行的气道的牵拉训练及体位训练,为术中术后气道的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术后主要从对生命体征的持续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的严密管理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气道管理.结论:颈椎前路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降低了肺部感染,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颈椎前路的死亡率.

    作者:白雪莲;和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谈一般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1 护理记录书写的意义:护理记录是医疗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患者在生病住院期间的全部医疗护理情况,客观真实的记录患者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的过程,是护理质量的真实反应.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内涵,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如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伤害案件、保险理赔等.

    作者:郑雪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种手术方式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眼科门诊就诊的翼胬肉患者99例(106眼),分为2组,A组(54眼)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MMC,B组(52眼)行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复发率,并发症.结果:A组6眼复发,复发率为11.1%,B组2眼复发,复发率为3.85%.手术时间:A组短于B组.恢复时间A组长于B组.2组手术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2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2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翼状胬肉,降低复发率.

    作者:魏秀华;苏金良;宿可昕;崔国栋;王兴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及治疗

    结核性脑膜爽(简称结脑)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可发病,但以儿童为多见.病理:结脑多为全身性果检型结核病的一部分,或为身体某一部分的结核血行播撒的结果,主要通过血行一脑脊液途径波及脑膜.其发病与其原发结核对机体的高度过敏性有关.

    作者:孙光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氢质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失神性发作癫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失神发作癫痫病患者颞叶NAA、Cr和Cho代谢物质的变化及探讨这些变化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失神发作癫痫患者25例,行颞叶1H-MRS检查.结果:失神发作组NAA/Cr+Cho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失神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NAA、Cho、Cr等代谢产物信号发生改变,NAA强度下降,Cho、Cr升高,这有助于癫痫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

    作者:何文龙;张敏;高重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的心得

    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部分严重的患儿往往需要终身康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很多患儿家庭的经济条件不能满足患儿在机构进行长期康复,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合理而又经济的康复模式来对这部分患儿进行康复.社区及家庭康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康复模式,家长是患儿好的康复治疗师,有先天的优势进行康复治疗,患儿容易接受家长的康复训练,但是家长往往非专业的康复人员,这就需要我们的患儿家长在我们专业的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而康复指导必将成为这个康复模式中的重要的一个因素.

    作者:曹宝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