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黎黎;葛绪萍
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儿手术麻醉前如未做好适当的心理准备,不仅影响麻醉的实施及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因此必须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在术前为病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以减少或避免小儿的精神创伤,便于麻醉的实施,本文初步探讨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作者:孙静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在CT引导下对颅内血肿进行三维定位,选定靶点后行软通道穿刺引流血肿,间断用尿激酶溶解并引流出残留凝血块.评价标准包括平均手术时间、血肿体积减少量、术前与术后GCS评分、1周内死亡率及远期随访.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4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35%,平均手术时间25分钟,1周内死亡率10.5%.结论: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易于掌握普及、定位准确、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全新手术模式,更适宜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推广使用.
作者:张毅;陈红伟;徐金山;吴茂春;潘海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治疗及护理要点.结果:我院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成功、康复出院.结论: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术后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郑雪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解剖锁定钢板在胫骨远产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我科对19例胫骨远端骨折应用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并随诊观察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12.6个月(6-18个月),术后所有的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3-7个月),无1例发生感染、延迟全愈合等并发症.参照Marzur标准:优16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 94.7%.结论:微创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以减少骨折端血运损害,固定牢固,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曹会斌;尹和平;林炳禄;黄志龙;杨剑平;张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经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并发下肢静脉血栓(DVT)的股骨骨折患者,加强护理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结果:25例治疗5天-7天,15例治疗8天-15天症状好转,双下肤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检消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股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患者,在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丽;金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富马酸比索洛尔(康忻,德国默克公司生产5MG/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患者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及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程度、血压、心率变化来评价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2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心率更明显.结论:比索洛尔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和心室重构,并能有效控制心率和调节血压.患者对此药的耐受程度主要分布在5mg,为该药的常规剂量.
作者:谷思洋;李静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O)后不同性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共选取63例ISO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和按摩对照组,连续观测VAS评分、PPI评分在治疗第3.7,10天和随访时的变化以及SF-McGill评分在治疗前后和随访时的变化.结果:2组VAS,PPI评分在治疗第3,7,10天以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脊髓损伤分级和脊髓损伤平面的进一步分析表明VAS,PPI评分变化差异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治疗组SF-McGill疼痛问卷跳动的、锐利的、热-烧灼的、触痛的等描述疼痛感觉类性质以及疲劳的筋疲力尽、惩罚的-令人痛苦等疼痛情绪类反应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治疗组疗效维持时间较按摩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能从感觉上和情绪上明显缓解ISO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损伤程度对疗效有影响,程度轻的疗效好、持续时间也较长.
作者:罗苑青;窦祖林;李蕴麟;陈有生;黄卫;刁树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肤体运动功能.
作者:曾学清;滕东时;张子辉;何小花;吕洪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纹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复查常规心电图、测定血流变学参数及血脂参数.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6.4%),显著高于对照组(57.1%)(P<0.05)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3%),显著优于对照组(71%)(P<0.05);治疗组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率(93%)显著优于对照组(72%)(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纹痛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谷思洋;孙明月;王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我科自1999年开展微创手术以来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治疗对象,10年间共做微创术634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手术中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634例均有高血压史,长30年,短1年,平均7年.男361例,女273例,年龄39-81岁,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
作者:徐海燕;姜海波;徐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下肤深静脉红细胞叠加征提早发现可避免部分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为无创检查,为筛查的静脉病变首选手段,对防止血栓形成起到重要性作用.
作者:陈晓旭;韩秋;周鹏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产房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是产妇分娩时的重要场所,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产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障母婴安全健康,避免产科感染发生,我院产房按标准预防的原则制定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笔者对标准预防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吕丽;高燕敏;王星;王志敏;林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肘部尺神经炎的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时部尺神经炎患者行带尺神经尺侧上副动脉及尺侧返动脉后支的吻合支、尺神经前置的方法治疗,观察肘部尺神经血供特点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2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1年半,平均11.6个月.按Pasque时管综合征评分系统评定:优1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与术前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是治疗时管综合征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文才;陈永春;李玉成;白玉江;李晓龙;李博;陈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在腰椎间盘翻修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2月-2010年10月间,我们应用TLIF技术进行治疗的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和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医源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0-190分钟,平均150分钟,出血量200-750ml,平均390ml.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8.6个月,末次随访临床结果优15例,良3例.结论:应用TLIF手术进行腰椎间盘翻修手术,不但简化了手术操作,而且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田华;汤逊;徐永清;苏涌跃;陈海东;李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2010年住院的103例急性脑卒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肤体训练、语言训练及二便训练等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脑卒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患者均以佳心态接受治疗,主动配合,配合率达100%.103例患者出院随访98%能回归社会,其中67例重返工作岗位,36例达到生活自理.结论:针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又.
作者:曲薇;翟慧晶;丁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取100例ASAⅠ-Ⅱ级普外科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即1组(50例):地佐辛1.Omg/Kg+阿扎司琼10mg;对照组即2组(50例):舒芬太尼tug/Kg+阿扎司琼1Omg.结果:镇痛效果两组间无显著差异,1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组.结论:地佐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及降低副反应发生率,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术后镇痛药物.
作者:曲宪杰;孙永锋;王寒冰;关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Y锁定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35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采用肱三头肌劈开入路Y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30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6个月.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优13例,良17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85.71%.结论:Y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术野显露充分,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固,为早期功能锻炼,提高疗效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王晓军;刘卓;孙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PFNA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采用PFNA治疗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结果:36例均获随访,根据Harris评分,优22例,良11例,中3例,优良率为91.7%.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简化了手术操作,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下床活动早,骨折愈合率高,防旋转、切割,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理想器械,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作者:马东升;隋福革;张勇;杨峰;刘萍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随着临床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现代护理更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精神的护士,精通专业知识,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广泛的人文科学知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政治素养.因此,应该重视护士的人文素质教育,引导护士树立高尚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标准取向,提高护士综合素养,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刘桂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5例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5-7天后手术.结果:5例患者经冲洗后梗阻症状明显缓解,肠腔内残留大便完全冲出,减少感染几率,近段肠管水肿明显减轻使手术能够达到1期吻合避免2次手术.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作者:王勇;翟云起;陈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