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思洋;李静秋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应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骨折按AO分型,31.A2.15例,31.A311例.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4.1个月;24例患者均获得1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26周,平均16.4周.髋关节功能按Sanders评分标准评价:优18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1.7%.结论:对于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卢;王俊义;倪晓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72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其中老年人30例,中青年42例.结果:老年人病因以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主,临床表现为不典型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常见且明显,并发症多,误诊率高及病死率高.结论:对以头痛、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病例应高度重视,常规进行脑脊液等检查以减少误诊,以便及时治疗.
作者:盛延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1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以头痛、呕吐为主,可伴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均力不同程度增高,细胞数、蛋白升高,糖、氯化物下降;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结论:影像学,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敏;高重阳;郜国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心包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5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置管.结果:25例均1次成功,未发现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准确性好、成功率高、风险小.
作者:张维龙;康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治疗及护理要点.结果:我院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成功、康复出院.结论: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术后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郑雪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部分严重的患儿往往需要终身康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很多患儿家庭的经济条件不能满足患儿在机构进行长期康复,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合理而又经济的康复模式来对这部分患儿进行康复.社区及家庭康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康复模式,家长是患儿好的康复治疗师,有先天的优势进行康复治疗,患儿容易接受家长的康复训练,但是家长往往非专业的康复人员,这就需要我们的患儿家长在我们专业的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而康复指导必将成为这个康复模式中的重要的一个因素.
作者:曹宝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肘部尺神经炎的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时部尺神经炎患者行带尺神经尺侧上副动脉及尺侧返动脉后支的吻合支、尺神经前置的方法治疗,观察肘部尺神经血供特点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2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1年半,平均11.6个月.按Pasque时管综合征评分系统评定:优1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与术前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是治疗时管综合征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文才;陈永春;李玉成;白玉江;李晓龙;李博;陈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我科于2007年引进罗氏Elecsys2010免疫分析仪,此仪器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维护方便等特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一特殊故障,现将这一特殊故障的处理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及时解除故障.1故障现象:仪器使用1年多以后,经常出现做完某项目的定标后,下次开机扫描试剂时会出现某些正常使用的试剂扫描不出来.
作者:贺映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引发喉癌患者术后焦虑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2天内、3-7天和8-21天),对患者与焦虑相关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生活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在术后早期主要为各种留置导管(91.7%)、外环境干扰(100%)、饮食控制及进食不便(100%),而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为失音性交流障碍(100%)、容貌改变(86.1%)、复发忧虑(83.3%)以及经济负担(77.8%).结论:针对喉癌患者术后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3方面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会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范黎黎;葛绪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7年12月6日,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原新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05人遇难,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省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矿难造成108人死亡.数起矿难发生后,悲伤与绝望笼罩着一个个受灾的家庭.爆炸之后,各级政府在高度重视物质援助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心理的援助,灾难发生后若立即进行有效的灾后心理干预,可帮助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积极应对灾难和经历的痛苦.
作者:车艳辉;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失神发作癫痫病患者颞叶NAA、Cr和Cho代谢物质的变化及探讨这些变化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失神发作癫痫患者25例,行颞叶1H-MRS检查.结果:失神发作组NAA/Cr+Cho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失神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NAA、Cho、Cr等代谢产物信号发生改变,NAA强度下降,Cho、Cr升高,这有助于癫痫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
作者:何文龙;张敏;高重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经临床实践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心病的患病率、死亡率逐渐升高,除少数死于儿童期外,95%以上的患者在55岁以后死亡.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发作的次数、是否及时诊治及合理氧疗与否都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肺心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对延缓肺心病的发展,降低致残、死亡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西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长期左向右分流使肺瘀血,顺应性降低,肺功能下降,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要加强术后护理,调整和提高心脏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心脏负荷,恢复和维护肺功能,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降低术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毓辉;刘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5例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5-7天后手术.结果:5例患者经冲洗后梗阻症状明显缓解,肠腔内残留大便完全冲出,减少感染几率,近段肠管水肿明显减轻使手术能够达到1期吻合避免2次手术.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作者:王勇;翟云起;陈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当前,尽管全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完成的胃及小肠手术种类众多,但数量还相对较少,特别是腹腔镜胃切除术还缺乏大宗的报道,腹腔镜治疗胃癌的经验有限,普及率不高,还需不断地改进及完善技术设备及积累经验.1腹腔镜手术的常用术式:(1)胃楔型切除术:适用于胃息肉、胃良性肿瘤及早期胃癌的治疗.
作者:姜孔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屈肌起点滑移术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I,II度的临床观察,运用该术式更趋合理,同时为完善该术式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对25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病例进行观察,并对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均采用屈肌止点滑移术治疗,总有效率100%,术后随访22例,失访3例,崎形矫正优良22例,达88%;手功能恢复优良18例,达72%.结论:(1)时前窝和肘尺侧筋膜室壁和神经血管穿入处是易受压的部位.(2)深屈指屈肌腱的滑移距离与屈指、屈腕的角度,前臂旋前崎形的程度与骨间膜的宽度,骨间膜及旋前方肌的的挛缩程度密切相关.(3)屈肌起点下移术,为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I,II度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李传福;崔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挠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手法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挠骨远端骨折48例.结果:术后功能评价应用改良的Sheap评分:优30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挠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柯铭锋;林久灶;林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在教学、实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大量护理实践技能.然而由于学科特点、教学资源、学生人数等条件限制,很多学校往往难以给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电化教学是一种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的教学方法.
作者:邵岩;马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在CT引导下对颅内血肿进行三维定位,选定靶点后行软通道穿刺引流血肿,间断用尿激酶溶解并引流出残留凝血块.评价标准包括平均手术时间、血肿体积减少量、术前与术后GCS评分、1周内死亡率及远期随访.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4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35%,平均手术时间25分钟,1周内死亡率10.5%.结论: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易于掌握普及、定位准确、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全新手术模式,更适宜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推广使用.
作者:张毅;陈红伟;徐金山;吴茂春;潘海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的医疗服务强调以人体护理工作模式,是社会进步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优质护理是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关爱之心相结合体现.因此,优质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护理实践的核心是人,而如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已经引起护理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宫培艳;陈翠杰;孔祥茄;刘彦;李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