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内外营养在肠瘘治疗中的应用

高岩;徐淑云;李大艳

关键词:营养支持, 肠瘘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在肠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总结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9月时18例肠瘘病人的治疗情况.结果:TPN应用3-28天,平均15.3天,引流量明显减少后改为PN+EN,3-15天,平均8.5天,逐渐过渡到完全胃肠内营养(TEN).1例因经济困难治疗18天自动出院,2例为唇状瘘,手术治疗,其余15例均自行愈合,自愈率为83.3%,无死亡病例.结论:合理应用肠外、内营养和生长抑素,在通畅引流和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基础上,是治疗肠瘘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前路围手术期气道的管理

    目的:探讨92例颈椎前路围手术期病人采取的系统的气道管理的积极作用.方法:术前进行的气道的牵拉训练及体位训练,为术中术后气道的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术后主要从对生命体征的持续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的严密管理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气道管理.结论:颈椎前路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降低了肺部感染,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颈椎前路的死亡率.

    作者:白雪莲;和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外侧创面的应用

    目的:探讨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外侧软组织缺损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2月,应用顺行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外侧缺损创面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7-54岁.缺损范围为3cm×3.5cm-4cm×8cm.术中切取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大小为4cmx4.5cm-5cm×9cm.,供区采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3例皮瓣均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约2mm,经2期整复推进皮瓣创面愈合.13例均获随访3-6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患足均能正常负重行走,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结论: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是修复足背远端外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叶国强;朱小平;刘远秀;姚晓芳;朱展亮;黄志珩;覃碧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单枚中空螺钉固定齿状突骨折1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颈前路单枚螺钉固定齿状突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中空螺打固定手术病人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8-63岁.Alonzon分型:Ⅱ型骨折13例,Ⅲ型骨折5例,合并C1前脱位12例,合并寰椎前后弓骨折3例,合并枢椎椎弓骨折1例,合并下颈椎损伤3例.结果:18例均骨性愈合,15例枕颈部恢复至伤前活动范围,3例颈部旋转轻度受限.结论:前路单枚齿状突螺打固定技术是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

    作者:刘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喉癌患者术后焦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引发喉癌患者术后焦虑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2天内、3-7天和8-21天),对患者与焦虑相关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生活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在术后早期主要为各种留置导管(91.7%)、外环境干扰(100%)、饮食控制及进食不便(100%),而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为失音性交流障碍(100%)、容貌改变(86.1%)、复发忧虑(83.3%)以及经济负担(77.8%).结论:针对喉癌患者术后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3方面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会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范黎黎;葛绪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绞窄性肠梗阻误诊误治原因探讨

    急性肠梗阻分单纯性,闭拌性和绞窄性3种类型.单纯性肠梗阻的死亡率的死亡率为0-5%,而绞窄性肠梗阻则高达梗286例,手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75例,其中:26例有不同程度的延误治疗,约占30%,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周洪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后路椎板切除同时行颈椎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管内肿瘤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板切除摘除椎管内肿瘤,同时行颈椎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10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早期(3周以内)可下床活动,无1例出现眩晕、颈痛、头痛等颈椎不稳的表现.随访6个月-2年未见后凸崎形发生,颈椎活动不受限制,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板切除同时行经颈椎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管内肿瘤,能够维持手术后颈椎的稳定性,防止远期后凸崎形的发生.

    作者:邓桂彬;张琛海;黄春明;罗绍坚;钟成凡;李先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护理体会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长期左向右分流使肺瘀血,顺应性降低,肺功能下降,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要加强术后护理,调整和提高心脏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心脏负荷,恢复和维护肺功能,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降低术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毓辉;刘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小儿麻醉的心理学分析

    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儿手术麻醉前如未做好适当的心理准备,不仅影响麻醉的实施及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因此必须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在术前为病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以减少或避免小儿的精神创伤,便于麻醉的实施,本文初步探讨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作者:孙静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目的:分析发生椎间盘感染的原因,描述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9例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策略、ODI评分,并将腰椎术后椎间盘感染分为有明确原因类、无明显原因类,并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7例发生在术后1周-1个月内、2例分别发生在术后5个月、术后1年.其中找到明确原因者4例:术前患有过敏性皮炎1例、术前糖尿病漏诊1例、无菌操作不严格2例;未找到明显原因5例.本组9例患者保守治疗7例、手术治疗2例;平均随访44.6个月(1-96个月),终末期随访时ODI评分为27.0(12-36),较治疗前的83.2(68-96)显著改善(P<0.05).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8.9%.结论:术中谨慎操作及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将明显降低术后椎间盘感染的发生率;在积极运用抗生素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椎间盘感染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黄曹;王尔天;王敏;刘东宁;易伟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关节病变的螺旋CT表现特点,评介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们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螺旋CT扫描,对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螺旋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硬化或吸收、骶髂韧带钙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黄柳明;张松林;罗光著;陈建彪;张勇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鼻中隔血肿的临床分析

    鼻中隔血肿是指鼻中隔一侧或两侧软骨膜下积血,常见于鼻部外伤,鼻骨骨折或中隔发生骨折,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甚至各种出血性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现,其有可能自行吸收,或可能并发鼻中隔膜脓肿,甚至出现鞍鼻畸形,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置.

    作者:李丽;高长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屈肌起点滑移治疗晚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屈肌起点滑移术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I,II度的临床观察,运用该术式更趋合理,同时为完善该术式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对25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病例进行观察,并对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均采用屈肌止点滑移术治疗,总有效率100%,术后随访22例,失访3例,崎形矫正优良22例,达88%;手功能恢复优良18例,达72%.结论:(1)时前窝和肘尺侧筋膜室壁和神经血管穿入处是易受压的部位.(2)深屈指屈肌腱的滑移距离与屈指、屈腕的角度,前臂旋前崎形的程度与骨间膜的宽度,骨间膜及旋前方肌的的挛缩程度密切相关.(3)屈肌起点下移术,为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I,II度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李传福;崔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膜癌病21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1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以头痛、呕吐为主,可伴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均力不同程度增高,细胞数、蛋白升高,糖、氯化物下降;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结论:影像学,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敏;高重阳;郜国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步态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是下肢功能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步态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步态异常的机制和原因,获得定量的步态数据,选择优治疗策略,以及评价康复疗效.1步态分析方法1.1定性分析:通过目测从前、后、侧3个方向观察病人在行走过程中关节、肌肉、骨盆的运动情况以及姿势的协调性.

    作者:李香平;郭彦华;舒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体位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共19例患者26个病椎,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手术过程包括体位复位,经双侧椎弓根置入2枚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用骨水泥充填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内空腔.观察术后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由术前的8.4±1.2分降至术后的2.2±0.8分(P<0.05).经X线检查确认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6.96mm恢复到术后的20.64mm,后凸崎形平均矫正13.3°.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无疼痛,伤椎高度无丢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体位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足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并恢复脊柱序列.

    作者:田大胜;荆珏华;周云;钱军;许新忠;吕浩;游木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1临床资料:常有受寒、劳累等诱因或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1/3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数起病较急.部分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老年人肺炎、医院内肺炎起病隐匿.发热常见,多为持续高热,抗生素治疗后热型可不典型.咳嗽、咳痰甚多,早期为干咳,渐有咳痰.痰量多少不一.

    作者:徐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谈一般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1 护理记录书写的意义:护理记录是医疗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患者在生病住院期间的全部医疗护理情况,客观真实的记录患者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的过程,是护理质量的真实反应.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内涵,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如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伤害案件、保险理赔等.

    作者:郑雪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50例肛肠类疾病术前术后的护理

    肛肠类疾病:主要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等等,其中环状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陈旧性肛裂、直肠脱垂需手术治疗.才能达到彻底的根治,而这些疾病术前,术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现将我院2010至今150例病人术前及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严六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试析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我国新医改方案的颁布和实施,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日渐显露.而对医院的整个管理来说,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目前医院财务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杨宝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丰富多媒体电教形式提高护理专业实践技能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在教学、实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大量护理实践技能.然而由于学科特点、教学资源、学生人数等条件限制,很多学校往往难以给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电化教学是一种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的教学方法.

    作者:邵岩;马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