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胜;荆珏华;周云;钱军;许新忠;吕浩;游木荣
目的:探讨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在CT引导下对颅内血肿进行三维定位,选定靶点后行软通道穿刺引流血肿,间断用尿激酶溶解并引流出残留凝血块.评价标准包括平均手术时间、血肿体积减少量、术前与术后GCS评分、1周内死亡率及远期随访.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4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35%,平均手术时间25分钟,1周内死亡率10.5%.结论: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易于掌握普及、定位准确、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全新手术模式,更适宜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推广使用.
作者:张毅;陈红伟;徐金山;吴茂春;潘海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两性崎形围手术期护理过程.方法: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体护理.明确护理干预对提高两性崎形手术成功率的积极作用.在于2003年-2009年我院治疗的两性崎形患者11例,可知患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状态下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结果:我院治疗的两性崎形患者都得到了良好的手术治疗,解除病患的疾苦,恢复自身形象.结论:对两性崎形患者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减轻角色冲突、心理障碍,可提高对术后的生活期望值.
作者:郑雪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儿手术麻醉前如未做好适当的心理准备,不仅影响麻醉的实施及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因此必须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在术前为病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以减少或避免小儿的精神创伤,便于麻醉的实施,本文初步探讨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作者:孙静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富马酸比索洛尔(康忻,德国默克公司生产5MG/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患者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及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程度、血压、心率变化来评价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2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心率更明显.结论:比索洛尔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和心室重构,并能有效控制心率和调节血压.患者对此药的耐受程度主要分布在5mg,为该药的常规剂量.
作者:谷思洋;李静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从CT值的角度分析髓腔颗粒骨植骨对犬HA涂层股骨柄置换后股骨柄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颗粒骨组和非颗粒骨组,每组各12只;均行右侧人工股骨柄置换术,实验组在植入HA涂层股骨柄的同时,髓腔植入自体微小颗拉骨,对照组不植入颗粒骨.术后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仪来测定并分析假体周围的CT值,随访时间为3个月.每个股骨测量70个CT值(每个股骨按照Gruen法,分为7个区,每区取10个点)组成数据集,采集数据时应用标准的CT软件ADW4.2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手术方式、术后时间对假体周围R0I1和ROI 7(ROI:感兴趣区)CT值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手术方式与术后时间也不存在交互作用,P值均大于0.05;手术方式与术后时间对ROI5,ROI6区CT值的影响均有显著性(p<0.05);R0I2,ROI3,ROI 4随时间椎移假体周围CT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方式时此三区术后CT值变化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个月内2组股骨假体周围的大部分区域骨密度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颗粒骨在假体周围某些区域可缓解股骨柄移植后的骨密度降低.骨CT值可间接反映骨密度的变化,CT测量准确便捷,可提供了大量三维CT值,适于进行骨密度的研究.
作者:王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肤体运动功能.
作者:曾学清;滕东时;张子辉;何小花;吕洪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颈前路单枚螺钉固定齿状突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中空螺打固定手术病人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8-63岁.Alonzon分型:Ⅱ型骨折13例,Ⅲ型骨折5例,合并C1前脱位12例,合并寰椎前后弓骨折3例,合并枢椎椎弓骨折1例,合并下颈椎损伤3例.结果:18例均骨性愈合,15例枕颈部恢复至伤前活动范围,3例颈部旋转轻度受限.结论:前路单枚齿状突螺打固定技术是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
作者:刘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共19例患者26个病椎,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手术过程包括体位复位,经双侧椎弓根置入2枚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用骨水泥充填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内空腔.观察术后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由术前的8.4±1.2分降至术后的2.2±0.8分(P<0.05).经X线检查确认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6.96mm恢复到术后的20.64mm,后凸崎形平均矫正13.3°.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无疼痛,伤椎高度无丢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体位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足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并恢复脊柱序列.
作者:田大胜;荆珏华;周云;钱军;许新忠;吕浩;游木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产房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是产妇分娩时的重要场所,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产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障母婴安全健康,避免产科感染发生,我院产房按标准预防的原则制定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笔者对标准预防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吕丽;高燕敏;王星;王志敏;林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10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03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100例,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无血栓形成.结论:细致良好的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万东华;李文清;英丹;杨立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的医疗服务强调以人体护理工作模式,是社会进步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优质护理是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关爱之心相结合体现.因此,优质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护理实践的核心是人,而如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已经引起护理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宫培艳;陈翠杰;孔祥茄;刘彦;李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月应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骨折按AO分型,31.A2.15例,31.A311例.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4.1个月;24例患者均获得1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26周,平均16.4周.髋关节功能按Sanders评分标准评价:优18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1.7%.结论:对于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卢;王俊义;倪晓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急性肠梗阻分单纯性,闭拌性和绞窄性3种类型.单纯性肠梗阻的死亡率的死亡率为0-5%,而绞窄性肠梗阻则高达梗286例,手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75例,其中:26例有不同程度的延误治疗,约占30%,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周洪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外侧软组织缺损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2月,应用顺行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外侧缺损创面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7-54岁.缺损范围为3cm×3.5cm-4cm×8cm.术中切取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大小为4cmx4.5cm-5cm×9cm.,供区采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3例皮瓣均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约2mm,经2期整复推进皮瓣创面愈合.13例均获随访3-6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患足均能正常负重行走,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结论:顺行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是修复足背远端外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叶国强;朱小平;刘远秀;姚晓芳;朱展亮;黄志珩;覃碧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口内口外2种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的适应征及2者有无差异.方法:视颞下颌关节肿胀情况选择复位方法,肿胀较轻者采用口外手法复位,肿胀较重者因局部无法抓捏及按压后疼痛加重刺激肌肉收缩,影响复位,可采用口内手法复位.复位前均行颞下颌关节周围按摩35分钟,以松弛局部肌肉.复位后均采用绷带或颅颌弹力绷带固定于闭口位.总结8年来运用口内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病例,并与运用口外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脱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口内法复位成功率94.29%,口外法复位成功率94.12%,P>0.05.口内口外法手法复位无明显差异性,适应症选择正确临床均可采用.结论:口外法适用颞下颌关节肿胀较轻者及无牙颌磨牙缺失患者,复位效果很理想.口内法可以适用于颞下颌关节肿胀较重者及磨牙缺失少的患者急性前脱位复位,临床上针对不同病例可采用口内及口外法手法复位.2种方法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冀丽彬;陈沐群;商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失神发作癫痫病患者颞叶NAA、Cr和Cho代谢物质的变化及探讨这些变化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失神发作癫痫患者25例,行颞叶1H-MRS检查.结果:失神发作组NAA/Cr+Cho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失神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NAA、Cho、Cr等代谢产物信号发生改变,NAA强度下降,Cho、Cr升高,这有助于癫痫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
作者:何文龙;张敏;高重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长期左向右分流使肺瘀血,顺应性降低,肺功能下降,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要加强术后护理,调整和提高心脏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心脏负荷,恢复和维护肺功能,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降低术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毓辉;刘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排空膀胱利于手术的主要手段,在外科腹部手术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但术后患者由于对留置尿管的心理依赖、疼痛、活动差等各种因素,致留置尿管拔除后极易引起第1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作者:夏士新;颜婕;孙海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常有受寒、劳累等诱因或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1/3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数起病较急.部分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老年人肺炎、医院内肺炎起病隐匿.发热常见,多为持续高热,抗生素治疗后热型可不典型.咳嗽、咳痰甚多,早期为干咳,渐有咳痰.痰量多少不一.
作者:徐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学已由过去单纯的辅助检查逐渐向造影诊疗与介入性治疗等领域扩展.护理人员要适应影像检查的特殊性,配合好影像医师的各项工作,使患者顺利安全地达到诊疗月的而不发生意外情况.现就护理工作在影像检查中的作用介绍如下.
作者:刘欣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