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周星彤;程远侠
髋关节结构稳固,只有在强大暴力下才能脱位,患者多为活动能力强的青壮年,其治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多见,其次为高处坠落伤,根据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央型脱位.尤以后脱位常见[1].本科自2001年~2006年年间,应用蹲起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27例,通过本文介绍的复位方法,均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病人中,4例其他科室会诊病人,23例本科住院病人;男22例,女5例,年龄小18岁,大45岁,平均36岁,自行摔伤4例,因车祸撞击伤23例,单纯脱位22例,合并髋臼骨片撕脱5例,坐骨神经损伤3例,合并股骨干、股骨颈及髋臼骨折等不在此讨论中.均为伤后2-4小时内复位.
作者:于泉;徐丽玲;李新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根尖周囊肿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与上颌前牙区域,多数囊肿经传统术式手术后均会有牙齿缺损及骨缺损,造成面部畸形,修复困难,也极大的损害了病人的身心健康.我们采用改进的根尖周囊肿手术术式,手术过程中不拔牙或极少拔牙,不做根尖切除,在大程度上保存了面部骨组织、恢复了颌骨外形,减少了面部畸形的发生.
作者:张忠良;武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为分娩总数的2~3%,仍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以往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多行盆腔动脉结扎术甚至子宫切除术来达到止血目的,但手术创伤大且预后不佳[2].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因其控制产后出血有效、成功率高,且为产妇保存其生育能力,为产后大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提倡.护理人员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亦承担着重要的配合作用.现通过回顾过去3年间我院采用介入手段治疗产后出血的病例,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休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般资料:选取2008年06月-2010年06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行介入治疗产后出血的患者8例,年龄24 ~ 38岁,平均28岁,孕37 ~ 42周;自然分娩3例,剖宫产5例.
作者:董尚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58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后康复效果良好,对术后护理满意.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及康复时间,减少患者不适,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耿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10年3月对56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年龄18~76岁,平均47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就诊时间0.5小时~2天.结果:55例获随访,1例因其它疾病死亡,平均随访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6~12周),功能评价,根据陆裕朴功能评价,优38例,良15例,可2例.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疗效优良、并发症少,费用低.
作者:郭学军;谈吴刚;李永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入院的110例新生儿进行血糖测定,对所有低血糖病例进行病因分析及临床特点统计.结果:低血糖的高危因素有: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喂养不当及糖尿病母儿等.结论:对存在各种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常规动态监测血糖,及早诊治,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李金梅;刘淑贤;曲琳琳;姚淑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乐果是常见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它的性质及中毒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造成组织乙酰胆碱的积聚,引起胆碱能受体活性紊乱,而使有胆碱能受体的器官功能障碍,由器官的平滑肌、腺体、汗腺等兴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与毒蕈中毒引起的症状相似,因而称毒草样症状.由交感神经节和横纹肌活动异常所引起的症状,与烟碱中毒所引起的症状相似,所以称烟碱样症状,乐果中毒死亡率很高.现将我院近10年救治的乐果中毒的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自2000年1月~2010年10月,因农药乐果中毒在我院救治的患者48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在15岁~54岁.其中危重8例,重度10例,中度25例,轻度5例.其中10例是给农作物喷药,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其他38例都是自杀经口服中毒.经抢救和治疗,其中3例死亡,其余的全部康复出院.本文将6例典型病例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淑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46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46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肝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术(TACE),术后所有患者给予定期随访.结果:本组46例病人中并发发热29例,出血2例,肾功能损害1例,骨髓抑制2例,胃肠道不适2例,腹痛和食欲下降的患者8例,留置导尿2例.结论:虽TACE是一种微创手术,但术后仍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防治TACE引发的并发症.
作者:吴俊满;许庆华;王海燕;胡瑞菊;周德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坦索罗新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输尿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每天饮水2L,并口服石淋通5片,每日3次;B组,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每天饮水2L,每晚口服坦索罗辛0.4mg.观察结石排出.结果:A组和B组患者在排石率、平均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坦索罗辛有促进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排出的作用.
作者:王百峰;王贵平;张万峰;刘会恩;王洪杰;丁晓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究血清胆红素与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50例健康体检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作者:张春英;吴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门诊静点室护患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服务态度不端正,沟通缺乏技巧,讲话不注意分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各项护理操作前未作解释,专业知识缺乏及实际操作能力差,法律意识单薄.结论:进行门诊静点不安全因素分析与评估,针对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有效地提高门诊输液工作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王玉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03)诱导并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3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03)诱导治疗,缓解后序贯化疗方案为蒽环类加Ara-C(阿糖胞苷)、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MDAra-C(小剂量阿糖胞苷).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获得完全缓解,CR率93.54%,达到CR的平均时间为(28.52±5.14)d,1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0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短、副作用少、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余霞;周箭;钟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素钠加地塞米松预防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的作用.方法:115例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分为2组,均使用超声引导穿刺.观察组采用50单位/ml肝素钠稀释液40ml加5毫克地塞米松预浸泡导管,再置入导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40ml浸泡导管后置管.2组病人置管后均采用超声监测PICC血管,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比较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肝素钠稀释液地塞米松浸泡导管可降低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何庆梅;张璐;高天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老龄化,老年病人将逐渐增多,只有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只有了解老年病人的临床心理特点,才能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1 老年病人的特点:(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由于退休,生活习惯骤然改变,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交往范围变小;再加上疾病的折磨,使老年人易产生孤僻抑郁、焦虑、烦躁、自尊心强、固执、自私、多疑心理问题.(2)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性自然衰老,,敏感性降低,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也下降,疾病的症状常隐匿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2 护理要点:(1)加强病情观察.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康复.主要应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粘膜的弹性、液体的出入量、睡眠习惯有无改变、肢体的活动情况以及药物的疗效、用药后的反应、药物的毒副作用等等,如服用降压药物应监测血压的变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发生等.(2)做好基础护理.生活能自理的病人,做好口腔卫生指导;指导病人定期洗澡,告诉病入饭后1小时内不宜洗澡,且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高热、昏迷、鼻饲等,给予特殊的口腔护理.
作者:杨秀兰;张丽敏;张淑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的临床表现,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掌握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结论:提倡中药采取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严格掌握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严禁混合配伍,加强用药监护,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胡海涛;王桂芝;郭宪清;李丽丽;孙莉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庆地区药品抽样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以实例阐述药品抽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掌握药品抽样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药品抽样效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白秀梅;史静杰;苏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与蒲参胶囊降脂效果差别.方法:将确诊的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舒伐他汀组42例,每晚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蒲参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8周.比较2组降脂效果,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比较,TC、LDL-C总有效率瑞舒伐他汀组优于蒲参胶囊组,TG总有效率蒲参胶囊组优于瑞舒伐他汀组,有明显差异(P<0.05);HDL-C总有效率2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瑞舒伐他汀对TC,LDL-C降低优于蒲参胶囊,蒲参胶囊对于TG的降低疗效优于瑞舒伐他汀钙片.
作者:邓庆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报告应用废弃示指异位再植再造拇指,并联合带蒂胸脐皮瓣重建手部功能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7例拇指毁损伴有示指近节毁损性离断伤合并虎口皮肤缺损者,将示指中远节异位再植至拇指位置,同时联合胸脐带蒂皮瓣修复虎口皮肤缺损,1期重建拇指功能,术后按断指再植常规进行系统化功能康复训练.临床随访并观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例异位再植指体及皮瓣全部成活,手部外形满意,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3例.结论:利用废弃示指中远节异位再植联合胸脐皮瓣1期重建拇指功能,效果满意,是特定情况下拇指再造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作者:江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NICU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08年1 0月~2010年12月全方位制定NICU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责任落实,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检测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的观念.结果:NICU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各项消毒隔离工作达到医院感染管理标准,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论: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了主导和关键的作用.
作者:陈向坤;刘文静;吴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Vojita疗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爬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3例中枢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Vojita疗法中的反射性俯爬(R-K)法配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仅用Bobath疗法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儿获得爬行能力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Vojita疗法中R-K法结合Bobath疗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爬行能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辛宁;赵南;张文超;赵文红;张文越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