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兰;张丽敏;张淑红
目的:探讨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循环内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分为PBL实验组(每小组5-6人)和LBL对照组,PBL实验组53人,LBL对照组51人,分别采用PBL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比较2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调查2组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结果:对2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总分及病例分析PBL组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通过2组学生的自评问卷调查,得出PBL组学生与传统组学生之间综合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P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自主学习、与人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作者:张春芳;宋宏杉;白焱;王成全;吴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入院的110例新生儿进行血糖测定,对所有低血糖病例进行病因分析及临床特点统计.结果:低血糖的高危因素有: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喂养不当及糖尿病母儿等.结论:对存在各种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常规动态监测血糖,及早诊治,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李金梅;刘淑贤;曲琳琳;姚淑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鼻源性头痛指因鼻腔、鼻窦局部病变引起的头痛.患者均行脑电图、头颅核磁共振等检查,并请神经科和内科会诊,排除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疾病且有鼻腔、鼻窦局部病变方确诊为鼻源性头痛.一旦确诊,可尽早安排手术,解除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侧重切除局部病变,但常因破坏正常解剖结构而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且由于相邻病变未能去除,复发率高.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对鼻腔鼻窦解剖生理的进一步认识,鼻部手术已注重保留原有功能.近年,我们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7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周星彤;程远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改良网架床运用于脑卒中患者早期步态训练的下肢症状变化.方法:选择1例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改良网架床治疗进行为期60天的训练,采用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在治疗20天、40天、60天时分别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下肢反射无明显亢进现象,在髋屈曲、膝屈曲、踝屈、踝背屈方面有明显进步,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无明显差距,而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及分离运动却得到提高,同时下肢的协调及速度也得到改善.结论:改良网架床运用在早期康复训练尤其是步态训练,可改善患者的下肢症状.
作者:蔡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庆地区药品抽样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以实例阐述药品抽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掌握药品抽样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药品抽样效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白秀梅;史静杰;苏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门诊静点室护患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服务态度不端正,沟通缺乏技巧,讲话不注意分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各项护理操作前未作解释,专业知识缺乏及实际操作能力差,法律意识单薄.结论:进行门诊静点不安全因素分析与评估,针对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有效地提高门诊输液工作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王玉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的临床表现,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掌握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结论:提倡中药采取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严格掌握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严禁混合配伍,加强用药监护,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胡海涛;王桂芝;郭宪清;李丽丽;孙莉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依伦平)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单一治疗组的研究,对4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采用依伦平治疗12周,观察其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依伦平降压的总有效率为91.7%,治疗显效率为83.3%;舒张压<90 mm Hg的达标率为89.6%,舒张压<85 mm Hg的达标率为81.3%;有64.6%的高血压患者用1片依伦平可达标,在不能达标的患者中,有16.7%通过增加1片依伦平的剂量(1片,2次/d)可达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伦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率和达标率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丽香;郭宪清;宋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老龄化,老年病人将逐渐增多,只有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只有了解老年病人的临床心理特点,才能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1 老年病人的特点:(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由于退休,生活习惯骤然改变,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交往范围变小;再加上疾病的折磨,使老年人易产生孤僻抑郁、焦虑、烦躁、自尊心强、固执、自私、多疑心理问题.(2)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性自然衰老,,敏感性降低,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也下降,疾病的症状常隐匿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2 护理要点:(1)加强病情观察.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康复.主要应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粘膜的弹性、液体的出入量、睡眠习惯有无改变、肢体的活动情况以及药物的疗效、用药后的反应、药物的毒副作用等等,如服用降压药物应监测血压的变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发生等.(2)做好基础护理.生活能自理的病人,做好口腔卫生指导;指导病人定期洗澡,告诉病入饭后1小时内不宜洗澡,且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高热、昏迷、鼻饲等,给予特殊的口腔护理.
作者:杨秀兰;张丽敏;张淑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法律的逐步健全,公民的法制观念逐渐提高,尤其是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责任举证倒置,病人在医疗服务中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生纠纷,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再完善的纠纷处理方法也不如防患于未然.因此,护理人员只有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如何正确认识护患纠纷,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向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46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46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肝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术(TACE),术后所有患者给予定期随访.结果:本组46例病人中并发发热29例,出血2例,肾功能损害1例,骨髓抑制2例,胃肠道不适2例,腹痛和食欲下降的患者8例,留置导尿2例.结论:虽TACE是一种微创手术,但术后仍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防治TACE引发的并发症.
作者:吴俊满;许庆华;王海燕;胡瑞菊;周德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10年3月对56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年龄18~76岁,平均47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就诊时间0.5小时~2天.结果:55例获随访,1例因其它疾病死亡,平均随访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6~12周),功能评价,根据陆裕朴功能评价,优38例,良15例,可2例.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疗效优良、并发症少,费用低.
作者:郭学军;谈吴刚;李永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长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人群采取控制斑块、改善高危因素等综合干预,观察斑块面积、颈部动脉血管内至中层厚度(IMT)、斑块性质的改变及对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影响.方法:将3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干预组在饮食控制基础上,口服阿托洛伐他汀20 mg每日1次,连续12个月;同时给予控制血糖、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结果:综合干预治疗12个月后,(1)颈动脉IMT、硬化斑块面积、性质与自身前和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均P<0.05).(2)干预组总体卒中发生减少,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3)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干预治疗后与对照组同等患者在缺血事件发生上,无显著差异(P>0.05);且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该类患者卒中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1)对颈动脉硬化斑块人群长期给予调酯、降糖、控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治疗,可稳定甚至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达到斑块逆转,在二级预防中有助于预防卒中的发生.(2)而对于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重度狭窄,狭窄率>90%的患者,综合干预不能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
作者:惠凯;李春双;周典贵;历国艳;伍丽红;杨巍;郭柳彩;蔡振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与蒲参胶囊降脂效果差别.方法:将确诊的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舒伐他汀组42例,每晚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蒲参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8周.比较2组降脂效果,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比较,TC、LDL-C总有效率瑞舒伐他汀组优于蒲参胶囊组,TG总有效率蒲参胶囊组优于瑞舒伐他汀组,有明显差异(P<0.05);HDL-C总有效率2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瑞舒伐他汀对TC,LDL-C降低优于蒲参胶囊,蒲参胶囊对于TG的降低疗效优于瑞舒伐他汀钙片.
作者:邓庆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罗哌卡因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拟行前臂与手部手术的成年男性患者,ASA Ⅰ - 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均用0.25%罗哌卡因35 mL作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臂丛神经阻滞前5分钟静注生理盐水.B组在臂丛神经阻滞前5分钟静注氯诺昔康4mg.记录术中和术后2、4、8、12、24小时围手术期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VAS)、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中1小时和术后4小时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8小时、12小时、24小时时疼痛评分(VAS)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增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田春梅;吴丽霞;高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6~2010年对8例胸腰椎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行感染病灶清除、灌洗、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等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感染均控制,伤口愈合.结论: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病灶区植入冲洗、引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全身营养支持是有效的方法,可达到解除症状、维持脊柱内固定及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效果.
作者:杨占春;周继承;李春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的:研究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MRI表现形式、病变部位、形态、信号特点,提高本病的MRI诊断水平.方法:2011年1月~7月底收治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12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使用HPILIPS1.5T Achieva Nova Dual.结果:12例中,病变位于延髓-脑桥交界处10例,延髓、中脑1例,延髓、右额叶1例.T1像上呈低信号12例,T2像上呈高信号12例,DWI像上呈高信号10例、呈低信号2例.病变周边模糊1 0例、边界清楚2例.结论:MRI诊断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保成;刘斌;原聚祥;孙长录;李振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应用绿激光治疗系统经尿道膀胱镜下对3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选择性光汽化治疗,术后辅以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结果:本组3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均1次直接汽化成功,术中几乎无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无水中毒发生,术后随访12个月~30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3个月时复发,给予上述相同方法治疗,术后继续随访.术后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1次,见膀胱黏膜已修复完整,未见膀胱炎症存在,术后1年随机对本组中20例患者行膀胱组织活检,病理显示:未见Brunn's巢,本组患者术后疗效满意.结论: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效果确切、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曲嘉林;刘会恩;张万峰;杨振涛;王贵平;丁晓晖;王洪杰;王百峰;李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刮匙刮宫术后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片及妈富隆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不孕不育患者常规行宫腔镜检查,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5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片;B组行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后口服妈富隆3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情况、妊娠率和复发率.结果:A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长,3个月复发率高,B组较A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复发率低.2组术后妊娠率无显着差异.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配以妈富隆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作者:张玲玲;梁庆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坦索罗新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输尿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每天饮水2L,并口服石淋通5片,每日3次;B组,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每天饮水2L,每晚口服坦索罗辛0.4mg.观察结石排出.结果:A组和B组患者在排石率、平均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坦索罗辛有促进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排出的作用.
作者:王百峰;王贵平;张万峰;刘会恩;王洪杰;丁晓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