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涛;王桂芝;郭宪清;李丽丽;孙莉君
目的:观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03)诱导并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3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03)诱导治疗,缓解后序贯化疗方案为蒽环类加Ara-C(阿糖胞苷)、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MDAra-C(小剂量阿糖胞苷).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获得完全缓解,CR率93.54%,达到CR的平均时间为(28.52±5.14)d,1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0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短、副作用少、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余霞;周箭;钟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刮匙刮宫术后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片及妈富隆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不孕不育患者常规行宫腔镜检查,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5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片;B组行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后口服妈富隆3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情况、妊娠率和复发率.结果:A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长,3个月复发率高,B组较A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复发率低.2组术后妊娠率无显着差异.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配以妈富隆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作者:张玲玲;梁庆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门诊静点室护患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服务态度不端正,沟通缺乏技巧,讲话不注意分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各项护理操作前未作解释,专业知识缺乏及实际操作能力差,法律意识单薄.结论:进行门诊静点不安全因素分析与评估,针对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有效地提高门诊输液工作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王玉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究血清胆红素与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50例健康体检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作者:张春英;吴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老龄化,老年病人将逐渐增多,只有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只有了解老年病人的临床心理特点,才能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1 老年病人的特点:(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由于退休,生活习惯骤然改变,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交往范围变小;再加上疾病的折磨,使老年人易产生孤僻抑郁、焦虑、烦躁、自尊心强、固执、自私、多疑心理问题.(2)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性自然衰老,,敏感性降低,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也下降,疾病的症状常隐匿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2 护理要点:(1)加强病情观察.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康复.主要应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粘膜的弹性、液体的出入量、睡眠习惯有无改变、肢体的活动情况以及药物的疗效、用药后的反应、药物的毒副作用等等,如服用降压药物应监测血压的变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发生等.(2)做好基础护理.生活能自理的病人,做好口腔卫生指导;指导病人定期洗澡,告诉病入饭后1小时内不宜洗澡,且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高热、昏迷、鼻饲等,给予特殊的口腔护理.
作者:杨秀兰;张丽敏;张淑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与蒲参胶囊降脂效果差别.方法:将确诊的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舒伐他汀组42例,每晚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蒲参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8周.比较2组降脂效果,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比较,TC、LDL-C总有效率瑞舒伐他汀组优于蒲参胶囊组,TG总有效率蒲参胶囊组优于瑞舒伐他汀组,有明显差异(P<0.05);HDL-C总有效率2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瑞舒伐他汀对TC,LDL-C降低优于蒲参胶囊,蒲参胶囊对于TG的降低疗效优于瑞舒伐他汀钙片.
作者:邓庆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58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后康复效果良好,对术后护理满意.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及康复时间,减少患者不适,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耿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素钠加地塞米松预防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的作用.方法:115例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分为2组,均使用超声引导穿刺.观察组采用50单位/ml肝素钠稀释液40ml加5毫克地塞米松预浸泡导管,再置入导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40ml浸泡导管后置管.2组病人置管后均采用超声监测PICC血管,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比较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肝素钠稀释液地塞米松浸泡导管可降低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何庆梅;张璐;高天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循环内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分为PBL实验组(每小组5-6人)和LBL对照组,PBL实验组53人,LBL对照组51人,分别采用PBL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比较2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调查2组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结果:对2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总分及病例分析PBL组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通过2组学生的自评问卷调查,得出PBL组学生与传统组学生之间综合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P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自主学习、与人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作者:张春芳;宋宏杉;白焱;王成全;吴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1 20例糖尿病患者,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治疗信心.结论:使治疗收到良好效果,明显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庆地区药品抽样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以实例阐述药品抽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掌握药品抽样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药品抽样效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白秀梅;史静杰;苏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2009~2011年,我院共收治了50例椎体骨折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龄大91岁,小的23岁,平均年龄72岁.83~91岁8例,70~82岁25例,55~70岁10例,23~55岁7例.病程3天至15天.病灶部位:T61例,T8 1例,T93例,T104例,T11 4例,T12 9例,L1 10例,L2 8例,L3 4例,L42例,L5 4例.致伤原因:34例外伤跌倒致骨折,10例病理性骨折,6例车祸骨折;其中合并风心病1例,临床表现:胸腰背部疼痛,不能活动.2 手术材料:采用美国Kyphon公司提供的器械,包括骨穿针、导针、扩张管、填充器、特制球囊及装有压力表的注射器.
作者:王涛;马德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坦索罗新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输尿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每天饮水2L,并口服石淋通5片,每日3次;B组,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每天饮水2L,每晚口服坦索罗辛0.4mg.观察结石排出.结果:A组和B组患者在排石率、平均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坦索罗辛有促进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排出的作用.
作者:王百峰;王贵平;张万峰;刘会恩;王洪杰;丁晓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由于麻醉剖宫产技术的提高,输血的进展,又受到围产医学、优生医学、计划生育学等方面的影响,剖宫产的死亡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剖宫产术已代替了围生儿助产术,并成为诸多妊娠合并症的主要分娩途径,剖宫产术式的多样性,也互相弥补不足,大化发挥优点,减少母儿副损伤.其剖宫产术式的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手术进展难易,并发症的多少以及母婴安危,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而且要掌握正确选择术式的原则.以下就剖宫产不同术式比较腹膜外腹膜内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应用.
作者:栾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法律的逐步健全,公民的法制观念逐渐提高,尤其是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责任举证倒置,病人在医疗服务中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生纠纷,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再完善的纠纷处理方法也不如防患于未然.因此,护理人员只有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如何正确认识护患纠纷,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向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眩晕常见病因、发病年龄及其各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 0例主诉眩晕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头位激发试验,以及头部CT、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彩超等检查结果,分析病因和发病年龄,总结临床特征.结果:110例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50例(45.45%)、后循环缺血(PCI) 41例(37.27%)、神经症4例(3.64%)、梅尼埃病5例(4.55%)、脑出血4例(3.64%)、前庭神经元炎2例(1.81%)、桥小脑角肿瘤2例(1.81%)、药物性眩晕1例(0.91%)、多发性硬化1例(0.91%).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后循环缺血是眩晕的常见病因,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各种疾病有其临床特征,可通过发病年龄、发作诱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特征进行鉴别诊断,老年人以PCI居多,一旦发生梗死后果严重,应予重视.
作者:张春红;李永;吴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4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术后早期正确饮食、早期活动指导以及安装静脉止痛泵止痛等预防措施;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未给予特殊处置,待肛门排气后进食.对2组产妇术后腹胀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出现腹胀的相关因素.结果:实验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给予早期正确饮食及活动指导、腹部按摩、有效止痛是减少和解除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雪冬;李云鹏;朱莉;周春娜;梁庆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长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人群采取控制斑块、改善高危因素等综合干预,观察斑块面积、颈部动脉血管内至中层厚度(IMT)、斑块性质的改变及对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影响.方法:将3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干预组在饮食控制基础上,口服阿托洛伐他汀20 mg每日1次,连续12个月;同时给予控制血糖、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结果:综合干预治疗12个月后,(1)颈动脉IMT、硬化斑块面积、性质与自身前和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均P<0.05).(2)干预组总体卒中发生减少,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3)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干预治疗后与对照组同等患者在缺血事件发生上,无显著差异(P>0.05);且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该类患者卒中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1)对颈动脉硬化斑块人群长期给予调酯、降糖、控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治疗,可稳定甚至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达到斑块逆转,在二级预防中有助于预防卒中的发生.(2)而对于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重度狭窄,狭窄率>90%的患者,综合干预不能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
作者:惠凯;李春双;周典贵;历国艳;伍丽红;杨巍;郭柳彩;蔡振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浅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体会,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肾结石患者63例,男35例,女28例,先行患侧输尿管插管,改俯卧位,超声引导下肾穿刺,建立微创经皮肾取石通道,wolf硬式肾镜寻找结石,气压弹道粉碎结石,并利用灌注泵冲出.结果:60例为1期手术,3例因术中发现肾积脓留置造瘘管改2期手术,手术时间48 ~ 220分钟(104±42.5分钟),术中出血量约58~ 650ml (186.4±39.1ml),1期手术结石清除率86.7%(52/60),2期手术结石总清除率95.2%(60/63),肾盂梗阻解除率100%,肾功不全及肾积水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胸膜及周围脏器损伤.结论:侧卧位手术降低麻醉要求,提高了安全性,适合于呼吸及循环系统较差患者,同时便于超声引导穿刺,避免X线辐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乐果是常见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它的性质及中毒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造成组织乙酰胆碱的积聚,引起胆碱能受体活性紊乱,而使有胆碱能受体的器官功能障碍,由器官的平滑肌、腺体、汗腺等兴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与毒蕈中毒引起的症状相似,因而称毒草样症状.由交感神经节和横纹肌活动异常所引起的症状,与烟碱中毒所引起的症状相似,所以称烟碱样症状,乐果中毒死亡率很高.现将我院近10年救治的乐果中毒的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自2000年1月~2010年10月,因农药乐果中毒在我院救治的患者48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在15岁~54岁.其中危重8例,重度10例,中度25例,轻度5例.其中10例是给农作物喷药,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其他38例都是自杀经口服中毒.经抢救和治疗,其中3例死亡,其余的全部康复出院.本文将6例典型病例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淑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