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涤;董毓辉
护理伦理学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以护理道德哲学作为研究对象和任务的,而良心伦理学的重要范畴,它是人们内心深入的一种情感,它是各种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总和,是人们把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化作为自己内心信念的结果,是道德感情的升华,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负道德责任感的自觉认识,是对自己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
作者:吕桂香;王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胆道疾病病人(胆结石、胆息肉)常伴发糖尿病.围术期应激反应可改变机体的内分泌,代谢及免疫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改善麻醉技巧,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配伍,是调控围术期应激反应的有效措施,可避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康复.我院观察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病人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和全凭静脉全麻对病人术中血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雪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应用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重建屈肘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5例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损伤者,采用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缝合术.术中切取正中神经后内侧,横截面的1/ 6为移位束支.结果:术后对患肢正中神经功能的影响轻微;患者均出现手部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对手部肌力无明显影响.经1~3 年的随访,5例患者均在10~12个月恢复了屈肘功能.根据肱二头肌肌力恢复情况及肘关节活动范围,优3例,可2例.结论: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型根性撕脱伤、重建屈肘功能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冯亚高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破裂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2007年收治的12例子宫破裂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破裂发生以多胎、多产、高龄产妇、分娩阻滞有关.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妊娠期保健,合理使用药物引产,熟练正确地处理阴道难产,可大程度地预防子宫破裂的发生.
作者:黄慈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8年5月,慢性肺心病的患者88例,随机按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抗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强心、利尿、激素、纠正电解质失衡、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生脉注射液3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点,10天为1个疗程.结果:生脉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浆黏度、全血粘度也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闫丽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严密地观察和护理.给予心理调节,恢复期促进肢体运动及功能康复,适当锻炼.结果:40例中基本痊愈31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5例.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丽萍;高芳;郑国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为了准确地反映开颅手术中患者实际的血压状态 .方法:同时同侧上肢袖带无创血压(肱动脉血压)和桡动脉直接测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桡动脉直接测压均比无创袖带(肱动脉)间接测压高.结论:直接测压动脉波形变化,可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能力,作为指导治疗和评价药物疗效的依据,还便于随时采取血标本,减少患者创伤,提高术中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瑛璇;颜景佳;王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高热所致的惊厥,是小儿惊厥中常见的原因,据统计3%~4%小儿有过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一般为6个月~5岁之间,且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发作之前有发热的特点,症状比较隐蔽,不易被家属发现.多在体温聚升之时,38.5℃~40℃或更高.惊厥其表现形式一般为全身性,持续时间短,发作后意识迅速恢复,且无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和体征.
作者:苗长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症状,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健忘、心情不平静、时常哭泣和流泪、依赖、焦虑、恐惧、疲倦、伤心、易怒暴躁、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对自己和新生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常失去生活自理和照料新生儿的能力.造成产后郁抑症的可能因素很多,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本例患者因生第二胎又是女孩,使其心情不快,加之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又住在农村,重男轻女,家人对此病不了解,使病人出现严重症状走失.
作者:盖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梗死前心绞痛、恶化性心绞痛、中间综合征)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属于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易进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包括缺血所致的心脏性猝死.阻止疾病的进行性恶化,及时治疗使之恢复稳定状态极为重要.我们于2005年6月~2007年7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华;刘海潮;张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甲状腺功能障碍可导致以并发肌病、突眼性眼肌麻痹,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等各种神经肌肉的病变,但突出的内科症状可掩盖肌肉病变之表现.其中以甲状腺毒性疾病(]甲亢性肌病)的发生率高[1]多为慢性起病,逐渐进展,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以近端肌肉受累常见,多数患者有上台阶困难,蹲起费力.本文收集近5年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21例甲状腺毒性肿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许晓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门诊手术室和换药室是全天侯对病人开放的窗口,是配合医生抢救外伤病人,以及手术后病人换药,拆线的场所.因此,在该科工作的护士不仅仅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强烈的责任心,还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技术能力,才能确保病人在门诊手术室短时间内得到抢救和治疗.所以手术室护士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作者:李笑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仅次于宫颈癌.是一个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实施乳腺癌根治术后对患者预后良好,然而由于患者术前对癌症的恐惧和术后担心复发及患侧乳房切除后的外形改变等,给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直接影响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
作者:傅慧;陈荣;张艳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行计划分娩.产妇需要在分娩时尽量减少疼痛,理想的无痛分娩必须对母婴影响小,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能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要,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而达到无痛分娩目的,即施行硬膜外麻醉.
作者:汤淑华;王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脑梗死后便秘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我科同时配合电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1例联体新生儿联体手术的配合体会.此例患者年龄小,病情较复杂,手术护理中全面正确地评估患者,制定完善地护理措施;术前手术物品准备齐全,术中敏捷有序地快速配合,术后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
作者:肖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急性左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是老年人常见的可危及生命的内科危重症,发展快,抢救若不及时,可迅速发展为心源性休克,死亡率较高.护理人员若能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尽早抢救,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琳;许聪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87例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做好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心理干预措施,84例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干预,成为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宿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例30多岁的女性患者,在一次偶然肩部外伤后,发现右肱骨上段骨肿瘤收入院.患者平时局部及全身均无症状,要不是这次拍片,还不知何时发现肱骨有肿瘤.骨肿瘤累及肱骨头至肱骨中上段,范围较大,从CT与X线平片观察,肱骨皮质菲薄,有随时发生骨折的可能,必须进行治疗.问题是术前诊断尚难确定,从发病年龄、肿瘤近端有皂泡样改变、穿透骺板等特点,有骨巨细胞瘤的可能,单房性骨囊肿有靠近骺板与远离骺板之分,一般都不穿透骺板,随年龄增长,骨囊肿逐渐远离骺板,该例却穿过骺板进入肱骨头,距肱骨头软骨面仅数毫米,这一特点又不像骨囊肿,但发病部位与病变远侧端口又有单房性骨囊肿的可能.骨囊肿是良性骨囊肿,当前尚未见有恶性变的报道.而巨细胞肿瘤则是良性肿瘤中易于恶变的肿瘤,不同的诊断将会有不同的预后,治疗方法与疗效也差异很大.
作者:张功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颈内静脉穿刺术是一种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操作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对于急性失血失液而需要快速补液的病人、因为各种疾病而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在手术中测定中心静脉压的病人、需要紧急放置心内起搏导管的病人等.但是,在学校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体操作几乎没有,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完全掌握该项操作技术.
作者:彭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