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骨钩接骨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张沿洲;张超

关键词:锁骨钩, 接骨板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 现报告如下, 疗效
摘要:自2001年9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锁骨钩接骨板治疗Rockwood口度以上肩锁关节脱位3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病的诊治

    1概述[1] 颈椎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颈椎自第二颈椎起共有6个椎间盘,共中五、六颈椎活动度及负荷大,易发生慢性劳损,其次六、七及四、五椎间盘.

    作者:钱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肿瘤病人放射治疗后皮肤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及时发现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的皮肤反应,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病人痛苦.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放疗的进行放疗的732例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和密切观察,发现入射性皮肤反应225例,占30.7%,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处理.结果:通过宣教指导,使患者了解放射野皮肤护理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对已经发生皮肤反应的患者,经过及时合理用药,皮肤反应均痊愈,没有影响放射治疗的进行,没有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结论:加强对放射治疗病人照射野皮肤的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放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晓屹;刘雪融;菅德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面对每日百名以上的患儿静脉输液心理压力及对策

    我院是处于南京市中心一家专科医院,每天接待本市和外省、市患儿达两千名以上,作为一家专科医院越来越显示出医疗质量及护理技术的重要性.患儿来院就诊后,绝大多数是在门诊接受治疗,门诊护士,尤其输液室护士与患儿及家长接触时间相对较少,沟通机会也很少,易发生护患关系的紧张,造成心理压力,静脉输液技术发挥失常,其主要原因分析及对策如下.

    作者:张洁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800例临床分析

    我院妇科门诊自2002年1月以来,对800例早孕人工流产妇女,术前服用米索前列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宗玉;郭正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征与MRI影像学变化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变化.方法:分析82例大面积脑梗塞的病因、临床特征、MRI及CT相关改变.结果:颈内动脉远端或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多;额顶颞叶及内囊区梗塞常见;伴有严重缺血性脑水肿及高颅压;梗塞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易发生多脏器衰竭,病死率较高;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极其重要;MRI对急性期大面积脑梗塞有高度敏感性,能早期发现病灶及水肿的部位和范围.结论:大面积脑梗塞易发生脑水肿和脑疝而病情凶险;MRI是诊断急性期大面积脑梗塞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凤玉;王淑荣;史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非语言沟通在断指(趾)再植中的应用

    在手术室所遇到的断指(趾)的患者病情急,需要争分夺秒的争取佳治疗时间,所以不允许护士与患者更多的语言交流.这类手术病人多采用臂丛、颈丛或者硬膜外麻醉方法,神志清淅,患者担心自己的指(趾)功能、美观、健全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一系列情绪反应.这些应激心理若得不到及时调整、疏导和控制,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影响治疗效果[1],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掌握非语言交流的技巧,以改善患者的应激心理,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更好的配合好手术治疗.

    作者:于建英;刘展梅;李凤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脑外伤术后的护理体会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一个较新的领域,专科性强,近年来发展较快,神经外科的发展,促进了神经外科护理的发展,如颅底疾病、神经外科功能疾病、脑血管疾病、脊髓疾病的护理,颅脑外伤的护理,各种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症多而严重,使护理问题也随之增多.

    作者:陈碧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佳不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治疗方法分病因、病理.结果:2000年9月~2005年9月我院共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30例的临床表现.经半年以上随访,疗效均满意.结论:诊断该病必须综合性检查分析,MRI、CT、X线检查相结合,治疗宜早行手术治疗.

    作者:张吉发;吴志国;张春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羊水栓塞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4例羊水栓塞的临床处理,总结认识与体会.方法:1993年~2006年4例羊水栓塞的处理、母儿预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3例,死亡1例,应用肝素2例,总量50mg~100mg.1例发生肺栓塞并发急性呼吸困难应用地塞米松20m g静推,肝素100mg及辅助呼吸,存活,2例在剖宫产术中出现不凝固出血,1例行次全子宫切除存活,另1例未行子宫切除而死亡,均未用地塞米松,1例于出现不凝固出血后给予应用肝素.地塞米松及凝血因子,仍出血不止,而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存活.结论:抢救成功的关键为识别早期症状.较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阻断发病环节.肝素的选择性应用,剂量宜小不宜大.快速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充分供氧,如需切除子宫应果断行子宫切除以免失去抢救机会,要识别肺功能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

    作者:赖娟娟;黄美霞;闵羡蕙;郭庆森;宋少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针灸、四步按摩法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外伤及退变致颈部软组织、关节炎、韧带骨化、间盘脱出等压迫椎动脉、神经根、脊髓,出现头痛、头晕、颈背痛及肢体运动障碍,严重时引起不完全及完全瘫痪,以及二便障碍,及时预防及早期诊治非常重要.以免后期手术治疗带来不良后果,本人采用针灸、四步按摩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杨轶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药源性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低血糖对机体来说,一方面是应激,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起初的头晕、心悸、乏力、饥饿感、四肢湿冷等;另一方面是中枢神经系统缺乏能量来源而表现的种种功能障碍,如意识朦胧、定向力障碍、抽搐、昏迷等,也可表现为偏瘫、精神错乱.临床上60%o-80%以上的低血糖为药源性低血糖.患者发作时的症状、体症,对治疗的反应,血糖测定结果,是诊断低血糖症的三个主要方面.

    作者:孙芳;李瑞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

    白花蛇舌草(Hydyotis diffusia Widdl)为茜草科一年生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或新鲜全草.多生于田边、园地和旷野,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1]的作用,故临床上常应用于肝炎、肾炎、尿道炎及蛇毒的治疗.近年来白花蛇舌草又有了新的用途,已应用于各种癌的治疗,也用于爱滋病的治疗.

    作者:杜宇;吴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PM配合DCS治疗股骨髁上并髁间骨折

    目的:观察应用CMP配合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并髁间骨折12例的疗效.方法:对12例股骨髁上骨折并髁间骨折采用DCS治疗.结果:骨折愈合率为100%,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6%.结论:DCS治疗股骨髁上并髁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确实,操作方便,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林国叶;左杨斌;黄玉栋;沈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A-F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是由于胸腰椎骨折压迫脊髓所致.A-F内固定的目的是恢复脊柱排列序列,恢复椎间隙正常,使压缩的椎体复位,从而恢复椎体的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成为一项十分成熟的骨科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并为诸多患者所接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它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手术安全等优点.我院从2002年~2005年应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其中,1 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瘫痪,16例植骨.除1例全瘫未恢复,1例拔钉外,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取得较好的效果.故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为了减少并发症,植骨也是必要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猛;丁兆宏;周鹏冲;韩庆强;吕荣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脊髓损伤并发症处理与康复对策

    目的:关注脊髓损伤后并处理好并发症状,是改善伤残患者生命生活质量的前提.顺利进入康复训练的保证.方法:1、加强医护的责任,提高诊疗质量,预防在先.2、及时及早发现,处理措施及时合理,手段方法前沿.3、注意每个伤残个体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调整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结果: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并发症较多见的有14类,经过不同时间分别获得了改善,缓解和控制.结论:并发症状是脊髓伤后影响生活质量的大问题,科学的预防,有效的处置,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前提.

    作者:刘大立;张俊;范永春;王庆锁;李长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7例心脏损伤外科诊治体会

    心脏损伤是胸部损伤中的重症损伤,其发病突然,方式复杂,时间短,血液循环瞬间改变大,从而短时间危及人的生命.因此,留给我们临床诊断治疗的时间不多,运用仪器确诊的余地更加有限.我院17例心脏损伤的病人均绿色通道送入病室,急诊入手术室诊治.因此,要求我们临床医生对心脏损伤及疑有心脏损伤的病人能尽快做出判断;术中运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在极短的时间里挽救病人的生命.现回顾总结我院17例心脏损伤病人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杨旭东;于连娟;纪朝霞;刘树霞;李树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整复后假性复位临床分析

    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如复位手法不对或患儿不合作,可误将疝内容物推置至腹壁组织间造成假性复位.由于对嵌顿疝假性复位认识不足或丧失了疝内容物仍然嵌顿的警惕,将对患儿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我院共收治假性复位患儿6例,报道如下.

    作者:胡元军;武玉睿;张宗瑞;冯立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与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

    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与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2003年9月~2004年9月我院对脊髓型颈病上述两种术式各5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进行放射学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5例,除1例钛板置入角度轻度偏斜,融合时间延迟至1年外,其余4例均于术后3个月~6个月获得良好的椎间融合,无椎间不稳.骨块滑脱、鹅颈畸型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5例,1例骨块滑脱,2例鹅颈畸型,但椎间植骨已融合,1例不融合,形成假关节、椎间不稳.结论: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能有效预防由单纯植骨易发生的骨块滑脱、椎间不稳、鹅颈畸型等并发症,疗效满意.

    作者:周俊英;吕晓微;杨忠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切口切开复位梅花形髓内针对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

    四肢骨折是骨科急诊创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车祸及高处坠落伤,并且常为复合伤,伴有颅脑损伤,腹腔内脏器损伤,泌尿系损伤,亦常伴有相应血管神经损伤.2004年10~2005年10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梅花形髓内针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45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汇报如下.

    作者:吴可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桡神经移位术在肱骨干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桡神经的解剖观测,为桡神经移位术和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的顺利实施及避免桡神经术中和术后取内固定物时再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5具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男性尸体30侧上肢桡神经的走行进行了解剖观察与测量,同时对100侧干燥肱骨的桡神经沟长度及桡神经走行的角度(桡神经沟与肱骨纵轴夹角)进行观测,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应用于桡神经移位术的方案设计及实施.结果:①骨标本测量:桡神经沟长度左侧为56.52mm±10.13mm(43 82mm~7568mm),右侧65.74mm±5.80mm(55.42mm~78.82mm).桡神经走行的角度左侧为13.00°±1.08°(10.00°~13.50°);右侧13.86°±0.97°(10.50°~14.50°).②尸体标本观察,桡神经走行中的角度:桡神经在桡神经沟内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穿过外侧肌间隔后行向内下方,形成向内开放的钝角.角度明显29侧占96.67%;不明显1侧,占3.33%.③从桡神经出口到桡神经分叉的距离(弧距)为14.26cm±1.01cm(12.80cm~19.20cm).④临床56例行桡神经移位后骨折内固定,骨折全部愈合,无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桡神经移位术设计合理,减少桡神经再损伤的发生.

    作者:王金国;刘峰;朱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