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性介入诊疗中并发症的分析

龚辉;缪玉兵

关键词:血管性, 介入诊疗, 并发症, 支架置入术, 诊断及治疗, 医学影像学, 球囊扩张, 经验教训, 放射介入, 动脉栓塞, 术后, 技术, 患者, 处理
摘要:放射介入诊断及治疗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已在我国蓬勃发展,随之而来其并发症也日渐增多.为了能在术中、术后及时发现,正确判断、处理,并尽可能地防止其发生,并能吸取经验教训.现将我院自1999年~2005年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的各类介入诊疗患者850例,其中580例实施动脉栓塞、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治疗,发生的并发症29例,分析总结如下.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佳不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治疗方法分病因、病理.结果:2000年9月~2005年9月我院共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30例的临床表现.经半年以上随访,疗效均满意.结论:诊断该病必须综合性检查分析,MRI、CT、X线检查相结合,治疗宜早行手术治疗.

    作者:张吉发;吴志国;张春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DHS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27例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性转子间骨折已是常见的骨折之一,非手术治疗需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所以,手术治疗已经成为骨科界的共识[1,2].我院自1996年10月~2004年5月,应用DHS治疗该类骨折病人34例,得到随访27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运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整复后假性复位临床分析

    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如复位手法不对或患儿不合作,可误将疝内容物推置至腹壁组织间造成假性复位.由于对嵌顿疝假性复位认识不足或丧失了疝内容物仍然嵌顿的警惕,将对患儿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我院共收治假性复位患儿6例,报道如下.

    作者:胡元军;武玉睿;张宗瑞;冯立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婴幼儿血管瘤围手术期的观察与对策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本质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因其常位于体表,而且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浸润生长方式,瘤体迅速生长者才到医院诊治.自2001年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血管瘤病人192例,婴幼儿111例,占总数57.8%,手术102例.经过围手术期精心观察并采取准确的护理对策,手术效果满意,愈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美芬;刘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AO双钢板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体会

    目的:介绍AO双钢板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体会.方法:采用肘后正中纵行切口,行尺骨鹰 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6例,术后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结果:26例病人随访1年~2年,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定:优10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2.3%.结论:我们认为采用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骨折对位准确,固定牢靠,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配合中药薰洗,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是目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志海;何铭涛;李钊;蔡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A-F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是由于胸腰椎骨折压迫脊髓所致.A-F内固定的目的是恢复脊柱排列序列,恢复椎间隙正常,使压缩的椎体复位,从而恢复椎体的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成为一项十分成熟的骨科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并为诸多患者所接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它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手术安全等优点.我院从2002年~2005年应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其中,1 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瘫痪,16例植骨.除1例全瘫未恢复,1例拔钉外,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取得较好的效果.故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为了减少并发症,植骨也是必要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猛;丁兆宏;周鹏冲;韩庆强;吕荣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气动式手康复装置治疗偏瘫后手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后的手功能障碍的康复历来为偏瘫康复中的难点.本研究对气动式手康复装置治疗偏瘫后手手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进行观察.

    作者:侯立皓;顾晓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30例新生儿唇腭裂1期矫治术的护理

    新生儿唇腭裂因其直接影响美观.给家长造成很严重的心理打击.但是由于担心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手术对新生儿全身的影响、术后护理,对新生儿唇腭裂1期矫治术国内还未见报道.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开展新生儿唇腭裂1期矫治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栾兰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对病房噪声的认识和管理

    噪声,就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只要令人生厌,对人形成干扰就是噪声.而且它也是四大公害之一,可造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应激,故病房内噪声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潜在危害性也不容忽视.

    作者:魏春英;杨雁峰;蔡素钦;林瑞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人用药几点注意事项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寿命正在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而大多数疾病又为慢性病,需长期治疗,因此用药的机会和种类较多.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人用药应注意以下事项.

    作者:王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5年6月用DHS治疗的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对其中失败的9例进行分类并探讨失败的相关原因.结果:68例中有9例失败,失败类型为:加压钉穿出股骨头1例,加压钉位置不良2例,加压钉切割股骨头颈1例,髋内翻3例,螺钉松动1例,局部骨吸收1例.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骨的质量、手术技术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是失败的相关原因.结论:选择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的质量,骨折类型选择好适应症.对逆粗隆型骨折和高龄不禾急定型骨折DHS不应首选.

    作者:陈杰;刘志勇;王朝阳;何开猛;吴传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颈椎病的诊治

    1概述[1] 颈椎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颈椎自第二颈椎起共有6个椎间盘,共中五、六颈椎活动度及负荷大,易发生慢性劳损,其次六、七及四、五椎间盘.

    作者:钱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管性介入诊疗中并发症的分析

    放射介入诊断及治疗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已在我国蓬勃发展,随之而来其并发症也日渐增多.为了能在术中、术后及时发现,正确判断、处理,并尽可能地防止其发生,并能吸取经验教训.现将我院自1999年~2005年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的各类介入诊疗患者850例,其中580例实施动脉栓塞、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治疗,发生的并发症29例,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龚辉;缪玉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结肠癌引起肠梗阻33例分析

    本人在哈医大三院进修期间总结该院自1998~2001年收治结肠癌引起肠梗阻33例,所有病人均经手术证实.现就其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孙涛;董新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对90例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动态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复发间隔时间及复发率.结果:干预后患者复发时间延长,复发率降低.结论: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是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培菊;王霞;赵晓静;毕新颖;赵艳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是脑出血主要的病因.脑出血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男性,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多数发病时无前兆,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和意识障碍.脑出血急性期发生病伤死亡率极高,因此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作者:潘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壁人工肛门病人的术后康复

    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经腹壁再造人工肛门,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指导患者接受和科学的管理人工造口,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孙士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30例食管导联心电图在宽QRS心动过速中的鉴别

    宽QRS心动过速(W-QRS-WT)在临床工作中是经常遇到的有一部分光靠体表心电图很难以鉴别,同时也容易误诊.所以我们对30例宽QRS食管导联,可以帮助我们确诊.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食管导联对W-QRS-WT,具有明显的鉴别.

    作者:孙忠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纳洛酮及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NLX)及神经节苷脂(GM1)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运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7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NLX及GM1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6),观察治疗时期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结果:NLX及GM1治疗组病人呼吸循环较快稳定,呼吸异常(15%)、心律导异常(20%)及伤后1周颅内压显著升高(20%)和重度脑水肿者(20%)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NLX及GM1治疗组1周后意识转清醒率(35%)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4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残及死亡率(25%)明显减少(P<0.01).结论 NLX及GM1治疗组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恢复良好率

    作者:袁邦清;林川;陈志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诊复苏病人气道的管理和护理体会

    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基本急救措施,是急诊急救的基本功.护士在急救中除了熟练掌握抢救步骤配合医生外还需要重视呼吸道的管理才能提高心肺脑总体复苏的成功率.有效的气道管理不仅是复苏的基础,而且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病人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现就复苏中的有关呼吸道的管理结合本人多年的急诊工作的临床实践,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黄小红;杨丽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