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少姜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简称AOSC)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随着胆石症发病率的升高,本病发生率亦有增高趋势.现就我区2000年~2005年收治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就其诊治体会进行讨论.
作者:杨晓武;李丽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腹泻是指某种原因使肠蠕动过快,肠粘膜分泌与吸收功能异常,导致大便次数超过3次/d,粪便量大于200g/d,水分超过粪便量的85%[1].根据临床观察,入住ICU的患者发生腹泻率较高,这既加重病情、延长病程,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此我们共同探讨ICU-患者腹泻原因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娟;王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脆骨症又称成骨不全症,是一种少见的骨骼遗传性疾病,极易发生骨折,出现骨折畸形愈合,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甚至重残.有关脆骨症治疗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就一例脆骨症患者前后7次股骨骨折情况作一介绍.
作者:薛青贵;林国兵;郭文荣;洪志群;沈锋;陈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急腹症是每日急诊就诊患者中所占比例多的,腹痛是急腹症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任何一个急腹症患者均需谨慎对待.急腹症不仅常见于外科,而且涉及消化内科、心血管科、儿科、妇科、神经内科等专科.急诊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仔细进行预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配合医生进行早期诊断与及时处理.
作者:翁明月;官亚华;柯亚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静脉穿刺技术作为护士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给小儿这个特殊群体进行浅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难度相对较大.故护士应掌握小儿静脉穿刺的要点,不断提高穿刺技术,以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赵兰华;赵凤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在通常情况下,皮下出血按照其正常生理变化规律,完全吸收、消退大约需要2周~3周的时间.笔者在日常检案过程中,遇到两例伤者,伤后两月余,皮下出血依然存在,并无完全吸收,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立家;潘光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护理工作者身居临床第一线,直接给予病人药物,在工作中熟练运用药理学的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合理调整输液顺序,协助医师合理用药,使药品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使非常重要的,现把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梅莲;蔡雪华;赖明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4例羊水栓塞的临床处理,总结认识与体会.方法:1993年~2006年4例羊水栓塞的处理、母儿预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3例,死亡1例,应用肝素2例,总量50mg~100mg.1例发生肺栓塞并发急性呼吸困难应用地塞米松20m g静推,肝素100mg及辅助呼吸,存活,2例在剖宫产术中出现不凝固出血,1例行次全子宫切除存活,另1例未行子宫切除而死亡,均未用地塞米松,1例于出现不凝固出血后给予应用肝素.地塞米松及凝血因子,仍出血不止,而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存活.结论:抢救成功的关键为识别早期症状.较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阻断发病环节.肝素的选择性应用,剂量宜小不宜大.快速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充分供氧,如需切除子宫应果断行子宫切除以免失去抢救机会,要识别肺功能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
作者:赖娟娟;黄美霞;闵羡蕙;郭庆森;宋少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经腹壁再造人工肛门,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指导患者接受和科学的管理人工造口,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孙士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关注脊髓损伤后并处理好并发症状,是改善伤残患者生命生活质量的前提.顺利进入康复训练的保证.方法:1、加强医护的责任,提高诊疗质量,预防在先.2、及时及早发现,处理措施及时合理,手段方法前沿.3、注意每个伤残个体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调整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结果: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并发症较多见的有14类,经过不同时间分别获得了改善,缓解和控制.结论:并发症状是脊髓伤后影响生活质量的大问题,科学的预防,有效的处置,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前提.
作者:刘大立;张俊;范永春;王庆锁;李长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宫外孕和黄体破裂是妇科急腹中常见的疾病.两者的临床特征和超声诊断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故在诊断易出现混淆,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我院近5年住院的均经手术筛选术前超声诊断为宫外孕的56例,卵巢黄体破裂21例,经手术对照后,发现在诊断有失误,现分析如下.
作者:林洪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基本急救措施,是急诊急救的基本功.护士在急救中除了熟练掌握抢救步骤配合医生外还需要重视呼吸道的管理才能提高心肺脑总体复苏的成功率.有效的气道管理不仅是复苏的基础,而且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病人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现就复苏中的有关呼吸道的管理结合本人多年的急诊工作的临床实践,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黄小红;杨丽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运用血小板检测手段,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方法:对60例不同烧伤面积的病人,在烧伤的不同时期进行血小板检测.结果:<10%TBSA的烧伤病人,血小板检测无变化,>10%TBSA以上的烧伤病人,血小板检测均发生程度不等的变化,且下降的程度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结论:通过血小板值的动态观察,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间盘突出症,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1.7%,易漏诊.自2003年~2004年我院行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文立臣;付尧;彭湃;肖全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心脏损伤是胸部损伤中的重症损伤,其发病突然,方式复杂,时间短,血液循环瞬间改变大,从而短时间危及人的生命.因此,留给我们临床诊断治疗的时间不多,运用仪器确诊的余地更加有限.我院17例心脏损伤的病人均绿色通道送入病室,急诊入手术室诊治.因此,要求我们临床医生对心脏损伤及疑有心脏损伤的病人能尽快做出判断;术中运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在极短的时间里挽救病人的生命.现回顾总结我院17例心脏损伤病人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杨旭东;于连娟;纪朝霞;刘树霞;李树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是由于胸腰椎骨折压迫脊髓所致.A-F内固定的目的是恢复脊柱排列序列,恢复椎间隙正常,使压缩的椎体复位,从而恢复椎体的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成为一项十分成熟的骨科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并为诸多患者所接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它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手术安全等优点.我院从2002年~2005年应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其中,1 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瘫痪,16例植骨.除1例全瘫未恢复,1例拔钉外,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取得较好的效果.故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为了减少并发症,植骨也是必要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猛;丁兆宏;周鹏冲;韩庆强;吕荣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对全麻手术病人围拔管期心血管反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例病人随机分成硝酸甘油(MTG)组、利多卡因(LI)组、硝酸甘油加利多卡因(NTG+LI)混合组及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心率、血压较明显, NTG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LI组血压变化明显,NTG+LI组血压、心率较平稳.结论:NTG、LI混合应用能较好预防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
作者:郑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放射介入诊断及治疗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已在我国蓬勃发展,随之而来其并发症也日渐增多.为了能在术中、术后及时发现,正确判断、处理,并尽可能地防止其发生,并能吸取经验教训.现将我院自1999年~2005年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的各类介入诊疗患者850例,其中580例实施动脉栓塞、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治疗,发生的并发症29例,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龚辉;缪玉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科近几年,有记载的共收治典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98例,现将治疗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辉;王殿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因此,消毒供应室已越来越受到各项医疗部门的重视.我院是本地区规模较大,患者日入诊量多的三级甲等医院,从2000年起,对消毒供应室加大了资金投入,高起点配置了先进的设备,建立行之有效的消毒灭菌系统.本文拟就如何创建现代化消毒供应室谈一谈,我院的做法和体会.
作者:谭海娟;罗运光;王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