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冉;张宪英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患者临床治疗同时配合综合康复运动的疗效.方法:观察128例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分阶段进行个体化综合康复运动(包括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心功能均达到Ⅱ级,平均住院时间:康复组为12.6天±5.5天,安全性达100%,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3天±5.7天;两组患者比较入院时及出院时的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运动对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患者可以有显著的生理及心理改善作用,降低心率及氧耗,提高活动耐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红;李永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很多,手术治疗是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手段,但其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对脊柱稳定破坏较大,并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目前,微创疗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热点.本文将结合近年来有关微创疗法治疗该症的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贾维中;关智宇;王家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腹部外伤肝破裂的个性化处理方案.方法:对76例不同年龄、不同致伤原因、不同肝损伤部位、不同肝损伤程度的腹部外伤肝破裂患者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依一般状况、肝损伤部位及肝损伤程度的不同而实行个性化手术方案,方法包括: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在抢救休克的同时尽早手术.术式有肝单纯缝合、肝动脉结扎、部分肝切除术及填塞法.建立充分引流,术后积极处理并发症.结果:患者大多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腹部外伤肝破裂的病例,手术方式应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杨金福;王集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因此,消毒供应室已越来越受到各项医疗部门的重视.我院是本地区规模较大,患者日入诊量多的三级甲等医院,从2000年起,对消毒供应室加大了资金投入,高起点配置了先进的设备,建立行之有效的消毒灭菌系统.本文拟就如何创建现代化消毒供应室谈一谈,我院的做法和体会.
作者:谭海娟;罗运光;王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颈椎病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外伤及退变致颈部软组织、关节炎、韧带骨化、间盘脱出等压迫椎动脉、神经根、脊髓,出现头痛、头晕、颈背痛及肢体运动障碍,严重时引起不完全及完全瘫痪,以及二便障碍,及时预防及早期诊治非常重要.以免后期手术治疗带来不良后果,本人采用针灸、四步按摩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杨轶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2年10月~2005年2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6例.PFN组:63例,DHS组:63例.从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内置物理想位置、术后引流量、行走能力作对比研究.结果:PFN组在上述各方面均优于DHS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FN具有创伤小、 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理想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之一.
作者:何铭涛;杨晓光;彭尚君;黄杰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在手术室所遇到的断指(趾)的患者病情急,需要争分夺秒的争取佳治疗时间,所以不允许护士与患者更多的语言交流.这类手术病人多采用臂丛、颈丛或者硬膜外麻醉方法,神志清淅,患者担心自己的指(趾)功能、美观、健全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一系列情绪反应.这些应激心理若得不到及时调整、疏导和控制,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影响治疗效果[1],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掌握非语言交流的技巧,以改善患者的应激心理,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更好的配合好手术治疗.
作者:于建英;刘展梅;李凤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本质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因其常位于体表,而且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浸润生长方式,瘤体迅速生长者才到医院诊治.自2001年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血管瘤病人192例,婴幼儿111例,占总数57.8%,手术102例.经过围手术期精心观察并采取准确的护理对策,手术效果满意,愈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美芬;刘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NLX)及神经节苷脂(GM1)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运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7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NLX及GM1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6),观察治疗时期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结果:NLX及GM1治疗组病人呼吸循环较快稳定,呼吸异常(15%)、心律导异常(20%)及伤后1周颅内压显著升高(20%)和重度脑水肿者(20%)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NLX及GM1治疗组1周后意识转清醒率(35%)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4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残及死亡率(25%)明显减少(P<0.01).结论 NLX及GM1治疗组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恢复良好率
作者:袁邦清;林川;陈志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及时发现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的皮肤反应,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病人痛苦.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放疗的进行放疗的732例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和密切观察,发现入射性皮肤反应225例,占30.7%,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处理.结果:通过宣教指导,使患者了解放射野皮肤护理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对已经发生皮肤反应的患者,经过及时合理用药,皮肤反应均痊愈,没有影响放射治疗的进行,没有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结论:加强对放射治疗病人照射野皮肤的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放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晓屹;刘雪融;菅德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宽QRS心动过速(W-QRS-WT)在临床工作中是经常遇到的有一部分光靠体表心电图很难以鉴别,同时也容易误诊.所以我们对30例宽QRS食管导联,可以帮助我们确诊.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食管导联对W-QRS-WT,具有明显的鉴别.
作者:孙忠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间盘突出症,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1.7%,易漏诊.自2003年~2004年我院行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文立臣;付尧;彭湃;肖全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脆骨症又称成骨不全症,是一种少见的骨骼遗传性疾病,极易发生骨折,出现骨折畸形愈合,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甚至重残.有关脆骨症治疗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就一例脆骨症患者前后7次股骨骨折情况作一介绍.
作者:薛青贵;林国兵;郭文荣;洪志群;沈锋;陈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应用CMP配合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并髁间骨折12例的疗效.方法:对12例股骨髁上骨折并髁间骨折采用DCS治疗.结果:骨折愈合率为100%,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6%.结论:DCS治疗股骨髁上并髁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确实,操作方便,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林国叶;左杨斌;黄玉栋;沈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高血压是常邮的心血管病,近10年来在我国的患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脑、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过去人们主要依靠药物对高血压进行治疗,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愈来愈注重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自我保健.近两年来,我简直人员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检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健康指导,并提供宣传小册子,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潘俊红;谢璇红;刘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基本急救措施,是急诊急救的基本功.护士在急救中除了熟练掌握抢救步骤配合医生外还需要重视呼吸道的管理才能提高心肺脑总体复苏的成功率.有效的气道管理不仅是复苏的基础,而且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病人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现就复苏中的有关呼吸道的管理结合本人多年的急诊工作的临床实践,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黄小红;杨丽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来收治的21例动静脉瘘患者的病理类型、影像特点、治疗方法,总结其疗效特点.结果:随访6个月~5年,平均1年11个月.20例未见肢体供血不足与复发表现,但其中6例远侧肢体肿胀,经迈之灵和驱动袜治疗后,4例1年内完全消退,2例1年内部分消退.1例股动静脉瘘行四头结扎后,因肢体坏死而截肢.结论:手术治疗外伤性动静脉瘘可取得临床满意疗效,但四头结扎术仅适用于前臂与小腿以远分支血管有两套动静脉系统、回流静脉较多的部位.
作者:冯超;尹乐平;顾毅;刘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放射介入诊断及治疗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已在我国蓬勃发展,随之而来其并发症也日渐增多.为了能在术中、术后及时发现,正确判断、处理,并尽可能地防止其发生,并能吸取经验教训.现将我院自1999年~2005年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的各类介入诊疗患者850例,其中580例实施动脉栓塞、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治疗,发生的并发症29例,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龚辉;缪玉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病人越来越多,心血管病是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医务人员的重视,心血管病人的病程长,病情复杂多变,近年来心血管方面的一些新型诊断、治疗技术不断出现,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心血管科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也是冠心病确诊的手段之一.目前使用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主要采用穿刺股动脉送入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又称Judkins法,此方法操作简单,检查迅速,并发症少,故应用较为普遍.我院自2005年9月1日~2005年10月30日共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0例,均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方秀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自2001年9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锁骨钩接骨板治疗Rockwood口度以上肩锁关节脱位3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沿洲;张超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