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肩背软组织疼痛的手法治疗(附286例病例报告)

王军

关键词:手法, 颈肩背, 软组织疼痛
摘要:目的:采用手法治疗有颈椎管内外慢性软组织损害引起的颈肩背软组织疼痛. 方法:针对上、中、下颈段角度和水平的位置异常,分别实施颈部定点引伸归挤、颈椎牵引定点旋扳手法,同时对锁骨上窝、颈、肩、背部软组织压痛点应用点压、点揉、点拨、点顺等手法.结果总有效率94.06% 结论通过手法达到整复、松解、减压、矫正滑移祛痛致松、松则不痛的目的.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31例规则性肝切除术外科解剖和电刀应用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切除的具体手术方法.方法:对31例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规则性肝切除的第一、二、三肝门部的电刀解剖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而得以痊愈出院.结论:电刀解剖法具有省时、安全、出血少、解剖清晰、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对于肝脏胆管疾病的外科临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岳树强;窦科峰;杨雁灵;帝振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中,手术治疗26例,选择性肝动脉栓塞3例,保守治疗2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应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而出血得以控制.结论:准确的诊断、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正确的术中处理或有效的保守治疗措施是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治疗的重要保障.

    作者:杨雁灵;窦科峰;李开宗;岳树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为提高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方法:对我院17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椎板减压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讨论:对严重增厚及骨化的黄韧带先磨薄,从正常间隙进入,沿硬膜两侧切除椎板是安全的方法;对于与硬膜骨化一起者,应磨薄、孤立、漂浮.

    作者:万年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CNA和CEA在大肠癌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PCNA是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36K多肽,其表达和合成与细胞增殖周期有关.CEA是从结肠癌分离出来的一组酸性糖蛋白,其广泛存在于各种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各种腺癌.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大肠癌进行研究,结果提示,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和组织分化的降低,PCNA和CEA呈明显递增的趋势.对PCNA和CEA的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和估计肿瘤的恶性潜能,以判断预后.

    作者:郭振海;陈晓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组人BMP-2、bFGF与HA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以及在骨修复过程中bFGF和BMP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羟基磷灰石(HA)作为载体,将一定量的BMP和/或bFGF 与之复合,形成HA/BMP/bFGF、HA/BMP复合物,分别修复1.ocm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新骨形成的定量分析.结果:新骨能长入植入材料孔道内和覆盖植入材料,修复骨缺损.第2、4、8、12周时,植入HA/BMP/bFGF复合材料侧新骨形成量均多于HA/BMP侧.结论:BMP/bFGF复合后骨修复作用优于单一的BM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BMP和bFGF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作者:闵红巍;王友成;张新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膝关节镜术后康复训练计划的临床应用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关节镜手术后如何使病人的早日康复仍是临床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从1993年开始进行关节镜手术以来借鉴国内外临床资料[1,2]在工作中摸索制定出一套膝关节镜术后康复训练计划,用于指导病人的康复练习,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永杰;邢燕;李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广西边境局部战争几种特殊伤、病的防治

    在建国以来,有关作者根据几次战争及局部冲突的战伤资料进行战后研究,并总结出战伤伤情特点,发生规律及救治体会指导以后战场伤员救治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而关于山岳丛林战区一些特殊伤、病发生原因和特点论述较少.本文是在广西边境,即亚热带山岳丛林地这一特定的地理、气候作战时,所发生的几种特殊伤、病,是迄今国内战伤资料未曾总结和报道过的伤例.故此进行总结以为广西边境局部战争战伤资料的补充和完善, 提高对这些伤、病防护和救治技术,从而减少战伤伤亡率,提高战斗力.

    作者:李全岳;刘伟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肛门直肠畸形与脊髓栓系

    目的:肛门直肠畸形可伴有脊髓栓系,同样可以影响排便功能,本文探讨其诊断及治疗. 方法:复习5例肛门直肠畸形伴脊髓栓系的诊断及治疗. 结果:5例经相应的肛门直肠畸形纠治术后,2例排便功能正常,3例仍有异常,再行脊髓栓系松解术后,2例恢复正常,1例好转. 结论:肛门直肠畸形常可伴有脊髓栓系,并影响排便功能,因此若肛门直肠纠治术后排便控制仍不理想,或存在有脊髓栓系的高发因素时,应想到脊髓栓系的存在,并做相应检查.一旦确诊有脊髓栓系,宜及早积极治疗.

    作者:鲍南;施诚仁;顾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部队官兵鼻(鼻丑)临床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鼻(鼻丑)(Epistaxis) 又称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亦为耳鼻咽喉科急诊常见疾病.部队官兵长期执勤训练,风吹日晒,受气候、环境污染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鼻粘膜较易发生糜烂、损伤,故为鼻衄高发人群.大部分患者经门诊治疗,如前、后鼻孔填塞,止血药物,激光、微波、电灼等可止血.有些患者出血往往凶猛顽固,可引起严重贫血及一系列并发症,有些患者则反复发作.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针对鼻衄具体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尽量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复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我们需深刻总结及分析之问题.故对1997年~2001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鼻衄患者364例,就其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建梅;孙河太;尹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腰椎软骨板破裂症

    目的:探讨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2001年收治的26例腰椎软骨板破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26例患者采用单侧椎板间开窗手术8例,双侧椎板间开窗手术18例,手术疗效优21例,良4例差1例.结论:椎板间开窗椎间盘髓核及破裂软骨板摘除术是治疗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田华;汤逊;林月秋;翁龙江;周中英;王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听性脑干反应的探讨

    目的: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对颅脑外伤患者,尤其颅脑外伤后的脑震荡综合征患者检测,观察是否有脑干器质性损伤.方法:56例颅脑外伤患者先作纯音听力测试,然后作ABR测试.结果:56例颅脑外伤患者中33例ABR波Ⅲ、波Ⅴ潜伏期、Ⅰ~Ⅲ,Ⅲ~Ⅴ及Ⅰ~Ⅴ波波间潜伏期延长.结论:56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38例诊断为脑震荡后综合征,结果发现有22例ABR异常,ABR异常为脑震荡后综合征病人具有脑器质性损害,提供了一个电生理学指标.

    作者:杨崇玲;薛晓红;高白云;王幼勤;李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治疗

    目的:报道15例大脑中动脉瘤急诊早期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2000年4月~2002年7月我院收治并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位于M1~2段的有12例,M3~4段的有3例;HUNT-HESS分级Ⅱ~Ⅲ级12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果:随访3个月~2年,除1例死亡,1例遗留偏瘫外,其余的均恢复优良.结论:对大脑中动脉瘤进行急诊早期手术能有效预防其致命的再次破裂出血,及时清除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英斌;罗良生;林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Dick钉、AF钉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比较

    作者自1995年~2001年间应用Dick钉及AF钉,共治疗8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病人,共中78例获完整病例资料,现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尹世昌;史成富;万年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闪光视网膜电图对黑核白内障术后效果的评价

    目的:研究闪光视网膜电图对黑核白内障术后效果的预测意义.方法:对21例28眼黑核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常规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测,检测结果为:ERG各波形未引出或大反应引出低平波.结果:白内障术后随访三个月至两年,矫正视力低于0.1者2眼,0.1至0.5者17眼,0.6至1.0者9眼.结论:闪光视网膜电图虽可做为视网膜功能评价的客观指标,可预测白内障术后效果,但该项检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黑核白内障病人闪光视网膜电图波形可能极差,然而白内障术后却获得了良好的视力,所以该检查不能作为对视网膜功能的唯一评价指标,要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增强黑核白内障病人接受手术的信心.

    作者:李志坚;陈章明;张燕;张凤云;刘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单层人羊膜对颜面创面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经γ射线辐射的单层人羊膜作为生物敷料用于颜面创伤创面的临床治疗的有效保护作用. 方法我们对颜面105个创伤创面对照贴敷人羊膜和油纱条,进行临床观察治疗. 结果我们发现颜面浅II度创面用人羊膜治疗侧比用油纱条治疗侧平均提前愈合4天~5天;颜面深II度创面用人羊膜治疗侧比用油纱条治疗侧平均提前愈合5天~6天. 结论我们认为将新鲜人羊膜去除绒毛膜后,再将羊膜层干燥,修剪成型,制成不同规格的单层薄膜,再经γ射线辐射而成的单层辐射人羊膜(简称羊膜),在用于颜面创伤创面的临床治疗时,在防止创面感染,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降低颜面瘢痕畸形的发生,保护颜面皮肤的正常弹性和美观等诸多方面都比使用油纱条要优越、有效,具有良好的颜面创伤创面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作者:陈守丽;孙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无晶体、玻璃体眼再次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对无晶体、无玻璃体眼再次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4例无晶体、玻璃体眼,在我院接受再次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随访时间6月~28个月,其中可折叠式IOL植入6只眼,带虹膜隔IOL植入2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1只眼,硅油取出2只眼,硅油取出联合可折叠IOL植入3只眼.结果:术后矫正视力≥1.0者2只眼,0.5~0.9者4只眼,0.1~0.4者4只眼,眼前指数3只眼,光感1只眼.结论:对无晶体、玻璃体眼再次手术能有效提高患眼视力,术中如何保持稳定的眼内压,避免脉络膜出血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蔡锦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颈部瘢痕挛缩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瘢痕挛缩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分别选用全日皮片移植术和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颈部瘢痕挛缩,对颌底部软组织瓣重建颏部与下颌骨下缘以及加深颌颈角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提出颈部皮片分区移植.结果:所有扩张皮瓣与移植皮片均100%成活,术后外形良好,功能满意.结论:以美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适当的手术技巧有助于小儿颈部瘢痕挛缩整复术后功能与形态的恢复.

    作者:刘毅;肖斌;张斌;姜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逆行颏下皮瓣修复下唇缺损

    目的:探讨逆行颏下皮瓣修复下唇的治疗效果.方法:1993年以来对4例下唇缺损患者设计应用逆行颏下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宽度达7cm,切取面积小4cm(6cm,大6cm(12cm.结果:4例逆行颏下皮瓣转移均完全存活,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逆行颏下皮瓣可修复下唇不同程度的缺损,为下唇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赵焕童;王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45例45眼复杂多样的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病例,对于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角膜穿通伤均在显微镜下予以清创缝合,并采用前房穿刺、注入粘弹剂等辅助措施.一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8例;外伤缝合后经抗炎治疗,稳定3个月后,再行二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7例.结果:45例匀获得良好的疗效.外伤缝合均使创口达到水密状态、维持正常的前房深度及眼压.并成功地进行了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体于后房,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1以下3例,0.1~0.3为19例,0.3~0.5为17例,0.5~0.8为5例,1.0为1例.结论:角膜穿通伤的缝合是本病治疗的基础;而外伤性白内障的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对病人术后视力的恢复程度至关重要.

    作者:姜仕先;孙士平;王玉国;陶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