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海;陈晓江
目的:探讨sCD14与TNF-α在胃肠道创伤感染中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于不同时相测定37例胃肠道创伤合并感染患者血清中sCD14(可溶性CD14)、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浓度变化情况.结果:sCD14与TNF-α在术后感染加重组中其血清水平分别于第1d出现病理性增高(1.61±0.47μg/ml)与(28.63±8.29pg/ml);在感染缓解组中其血清水平分别于术后第1d开始增高分别为1.52±0.38μg/ml 与26.70±7.41pg/ml;至第14d降至对照组分别为sCD14为0.94±0.25 μg/ml、TNF-α为17.02±9.27 pg/ml水平.结论:sCD14、TNF-α血清浓度的变化在反映感染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sCD14与TNF-α分别是患者感染发生、加重或缓解的预测和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杨国凯;罗开元;杨镛;杨嵘;毛文源;王明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中,手术治疗26例,选择性肝动脉栓塞3例,保守治疗2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应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而出血得以控制.结论:准确的诊断、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正确的术中处理或有效的保守治疗措施是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治疗的重要保障.
作者:杨雁灵;窦科峰;李开宗;岳树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2001年收治的26例腰椎软骨板破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26例患者采用单侧椎板间开窗手术8例,双侧椎板间开窗手术18例,手术疗效优21例,良4例差1例.结论:椎板间开窗椎间盘髓核及破裂软骨板摘除术是治疗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田华;汤逊;林月秋;翁龙江;周中英;王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闪光视网膜电图对黑核白内障术后效果的预测意义.方法:对21例28眼黑核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常规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测,检测结果为:ERG各波形未引出或大反应引出低平波.结果:白内障术后随访三个月至两年,矫正视力低于0.1者2眼,0.1至0.5者17眼,0.6至1.0者9眼.结论:闪光视网膜电图虽可做为视网膜功能评价的客观指标,可预测白内障术后效果,但该项检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黑核白内障病人闪光视网膜电图波形可能极差,然而白内障术后却获得了良好的视力,所以该检查不能作为对视网膜功能的唯一评价指标,要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增强黑核白内障病人接受手术的信心.
作者:李志坚;陈章明;张燕;张凤云;刘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的观察,旨在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疗法的疗效.方法: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用药前后的疗效.结果: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普通肝素的抗凝作用,而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很小.结论: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较肯定的疗效,且副作用小.
作者:张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以及在骨修复过程中bFGF和BMP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羟基磷灰石(HA)作为载体,将一定量的BMP和/或bFGF 与之复合,形成HA/BMP/bFGF、HA/BMP复合物,分别修复1.ocm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新骨形成的定量分析.结果:新骨能长入植入材料孔道内和覆盖植入材料,修复骨缺损.第2、4、8、12周时,植入HA/BMP/bFGF复合材料侧新骨形成量均多于HA/BMP侧.结论:BMP/bFGF复合后骨修复作用优于单一的BM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BMP和bFGF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作者:闵红巍;王友成;张新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自1995年~2001年间应用Dick钉及AF钉,共治疗8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病人,共中78例获完整病例资料,现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尹世昌;史成富;万年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建国以来,有关作者根据几次战争及局部冲突的战伤资料进行战后研究,并总结出战伤伤情特点,发生规律及救治体会指导以后战场伤员救治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而关于山岳丛林战区一些特殊伤、病发生原因和特点论述较少.本文是在广西边境,即亚热带山岳丛林地这一特定的地理、气候作战时,所发生的几种特殊伤、病,是迄今国内战伤资料未曾总结和报道过的伤例.故此进行总结以为广西边境局部战争战伤资料的补充和完善, 提高对这些伤、病防护和救治技术,从而减少战伤伤亡率,提高战斗力.
作者:李全岳;刘伟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切除的具体手术方法.方法:对31例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规则性肝切除的第一、二、三肝门部的电刀解剖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而得以痊愈出院.结论:电刀解剖法具有省时、安全、出血少、解剖清晰、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对于肝脏胆管疾病的外科临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岳树强;窦科峰;杨雁灵;帝振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流量的增多和公路建设的相对滞后,行人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在这样矛盾中,道路交通事故逐年增长,交通事故致脑损伤的病例也日渐增多.随着交通事故处理的法制化的加强,交通事故中致脑损伤,伤残评定中送检智力检验的比例也逐年增加.测定的智商被各级司法部门法医作为脑损伤致残程度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在赔偿中发挥作用.
作者:任雨石;罗雪莲;严成华;陆纯明;钱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PCNA是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36K多肽,其表达和合成与细胞增殖周期有关.CEA是从结肠癌分离出来的一组酸性糖蛋白,其广泛存在于各种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各种腺癌.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大肠癌进行研究,结果提示,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和组织分化的降低,PCNA和CEA呈明显递增的趋势.对PCNA和CEA的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和估计肿瘤的恶性潜能,以判断预后.
作者:郭振海;陈晓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介绍国外在脊髓损伤(SCI)患者开展骶神经根电刺激排尿的经验,并总结作者的研究结果.方法:参考Finetech-Brindley排尿神经假体工作手册,综述国外文献,详细介绍骶神经根电刺激排尿的原理、神经假体组成、临床适应证、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并发症、体内装置故障的判断与处理,及作者的研究工作.结果:圆锥上SCI导致的痉挛性膀胱,贮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影响大.目前骶神经根电刺激排尿在欧美国家已开展了2000多例,能恢复患者可控制性的排尿、排便和性功能,效果优良.结论:骶神经根电刺激排尿神经假体植入配合后根切断去传入,是恢复圆锥上SCI患者盆底器官排泄功能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世民;侯春林;刁颖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无晶体、无玻璃体眼再次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4例无晶体、玻璃体眼,在我院接受再次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随访时间6月~28个月,其中可折叠式IOL植入6只眼,带虹膜隔IOL植入2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1只眼,硅油取出2只眼,硅油取出联合可折叠IOL植入3只眼.结果:术后矫正视力≥1.0者2只眼,0.5~0.9者4只眼,0.1~0.4者4只眼,眼前指数3只眼,光感1只眼.结论:对无晶体、玻璃体眼再次手术能有效提高患眼视力,术中如何保持稳定的眼内压,避免脉络膜出血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蔡锦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A、M、补体 C3、C4和B因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亚群细胞.结果:47例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G、M明显升高(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以及CD4/CD8下降,B因子增加(P<0.05).结论:烧伤感染患者有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抗感染治疗中应同时恢复免疫功能和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作者:许广芳;张学宁;邰文琳;沈秀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45例45眼复杂多样的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病例,对于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角膜穿通伤均在显微镜下予以清创缝合,并采用前房穿刺、注入粘弹剂等辅助措施.一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8例;外伤缝合后经抗炎治疗,稳定3个月后,再行二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7例.结果:45例匀获得良好的疗效.外伤缝合均使创口达到水密状态、维持正常的前房深度及眼压.并成功地进行了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体于后房,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1以下3例,0.1~0.3为19例,0.3~0.5为17例,0.5~0.8为5例,1.0为1例.结论:角膜穿通伤的缝合是本病治疗的基础;而外伤性白内障的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对病人术后视力的恢复程度至关重要.
作者:姜仕先;孙士平;王玉国;陶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肝动脉栓塞后,门静脉分支对肝癌的营养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将BrdU注入24例肝癌病人将被切除肝段的门静脉分支内,标本用BrdU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然后用标记指数(Ll)分析,同时检测被标记的S-期细胞分布.结果:TAE(动脉导管栓塞)室病人的Ll值比没有TAE的病人高五倍,有显著差别(P<0.001=,标记的细胞不仅分布在肿瘤的周边部分还分布在中心部分.结论:在TAE后的阶段,门静脉对残存的肝癌的血供发挥主要的作用.肝癌切除后的化疗不仅通过肝动脉而且应通过门静脉.
作者:李兵;苏红;孙海军;宋春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患者术后泌尿系及性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对90例男性直肠癌术后患者以调查表方式调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为保留盆腔神经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结果:保留神经组勃起及射精分别为94%、86%;未保留神经组均丧失性功能.泌尿系功能障碍在保留神经组尿潴留4%,无远期尿潴留.未保留神经组尿溜留近期发生率为97.5%,远期发生率为27.5%,以上结果经x2检验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泌尿系功能及性功能障碍.
作者:徐善勇;孙侃;徐雷;贾尔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腋部瘢痕挛缩畸形手术后的疗效.方法:对各种腋部瘢痕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腋部瘢痕挛缩畸形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其适应证和疗效.结果:五瓣法和肩胛皮瓣岛状转移法疗效稳定,中厚植皮如果术后缺乏持续的功能锻炼,再次挛缩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轻度瘢痕挛缩宜采用五瓣法矫正,中、重度的瘢痕挛缩,如果肩胛部局部条件许可宜采用肩胛皮瓣岛状转移修复.
作者:汪锦伦;李叶扬;梁岷;黄峻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对颅脑外伤患者,尤其颅脑外伤后的脑震荡综合征患者检测,观察是否有脑干器质性损伤.方法:56例颅脑外伤患者先作纯音听力测试,然后作ABR测试.结果:56例颅脑外伤患者中33例ABR波Ⅲ、波Ⅴ潜伏期、Ⅰ~Ⅲ,Ⅲ~Ⅴ及Ⅰ~Ⅴ波波间潜伏期延长.结论:56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38例诊断为脑震荡后综合征,结果发现有22例ABR异常,ABR异常为脑震荡后综合征病人具有脑器质性损害,提供了一个电生理学指标.
作者:杨崇玲;薛晓红;高白云;王幼勤;李斐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