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CD14与TNF-α在胃肠道创伤感染中的表达

杨国凯;罗开元;杨镛;杨嵘;毛文源;王明春

关键词:细胞因子, 胃肠道创伤, 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sCD14与TNF-α在胃肠道创伤感染中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于不同时相测定37例胃肠道创伤合并感染患者血清中sCD14(可溶性CD14)、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浓度变化情况.结果:sCD14与TNF-α在术后感染加重组中其血清水平分别于第1d出现病理性增高(1.61±0.47μg/ml)与(28.63±8.29pg/ml);在感染缓解组中其血清水平分别于术后第1d开始增高分别为1.52±0.38μg/ml 与26.70±7.41pg/ml;至第14d降至对照组分别为sCD14为0.94±0.25 μg/ml、TNF-α为17.02±9.27 pg/ml水平.结论:sCD14、TNF-α血清浓度的变化在反映感染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sCD14与TNF-α分别是患者感染发生、加重或缓解的预测和预后指标之一.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A、M、补体 C3、C4和B因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亚群细胞.结果:47例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G、M明显升高(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以及CD4/CD8下降,B因子增加(P<0.05).结论:烧伤感染患者有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抗感染治疗中应同时恢复免疫功能和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作者:许广芳;张学宁;邰文琳;沈秀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治疗

    目的:报道15例大脑中动脉瘤急诊早期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2000年4月~2002年7月我院收治并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位于M1~2段的有12例,M3~4段的有3例;HUNT-HESS分级Ⅱ~Ⅲ级12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果:随访3个月~2年,除1例死亡,1例遗留偏瘫外,其余的均恢复优良.结论:对大脑中动脉瘤进行急诊早期手术能有效预防其致命的再次破裂出血,及时清除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英斌;罗良生;林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单层人羊膜对颜面创面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经γ射线辐射的单层人羊膜作为生物敷料用于颜面创伤创面的临床治疗的有效保护作用. 方法我们对颜面105个创伤创面对照贴敷人羊膜和油纱条,进行临床观察治疗. 结果我们发现颜面浅II度创面用人羊膜治疗侧比用油纱条治疗侧平均提前愈合4天~5天;颜面深II度创面用人羊膜治疗侧比用油纱条治疗侧平均提前愈合5天~6天. 结论我们认为将新鲜人羊膜去除绒毛膜后,再将羊膜层干燥,修剪成型,制成不同规格的单层薄膜,再经γ射线辐射而成的单层辐射人羊膜(简称羊膜),在用于颜面创伤创面的临床治疗时,在防止创面感染,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降低颜面瘢痕畸形的发生,保护颜面皮肤的正常弹性和美观等诸多方面都比使用油纱条要优越、有效,具有良好的颜面创伤创面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作者:陈守丽;孙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腰椎软骨板破裂症

    目的:探讨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2001年收治的26例腰椎软骨板破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26例患者采用单侧椎板间开窗手术8例,双侧椎板间开窗手术18例,手术疗效优21例,良4例差1例.结论:椎板间开窗椎间盘髓核及破裂软骨板摘除术是治疗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田华;汤逊;林月秋;翁龙江;周中英;王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sCD14与TNF-α在胃肠道创伤感染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sCD14与TNF-α在胃肠道创伤感染中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于不同时相测定37例胃肠道创伤合并感染患者血清中sCD14(可溶性CD14)、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浓度变化情况.结果:sCD14与TNF-α在术后感染加重组中其血清水平分别于第1d出现病理性增高(1.61±0.47μg/ml)与(28.63±8.29pg/ml);在感染缓解组中其血清水平分别于术后第1d开始增高分别为1.52±0.38μg/ml 与26.70±7.41pg/ml;至第14d降至对照组分别为sCD14为0.94±0.25 μg/ml、TNF-α为17.02±9.27 pg/ml水平.结论:sCD14、TNF-α血清浓度的变化在反映感染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sCD14与TNF-α分别是患者感染发生、加重或缓解的预测和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杨国凯;罗开元;杨镛;杨嵘;毛文源;王明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闪光视网膜电图对黑核白内障术后效果的评价

    目的:研究闪光视网膜电图对黑核白内障术后效果的预测意义.方法:对21例28眼黑核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常规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测,检测结果为:ERG各波形未引出或大反应引出低平波.结果:白内障术后随访三个月至两年,矫正视力低于0.1者2眼,0.1至0.5者17眼,0.6至1.0者9眼.结论:闪光视网膜电图虽可做为视网膜功能评价的客观指标,可预测白内障术后效果,但该项检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黑核白内障病人闪光视网膜电图波形可能极差,然而白内障术后却获得了良好的视力,所以该检查不能作为对视网膜功能的唯一评价指标,要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增强黑核白内障病人接受手术的信心.

    作者:李志坚;陈章明;张燕;张凤云;刘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交通事故脑外伤伤残评定中智商测定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流量的增多和公路建设的相对滞后,行人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在这样矛盾中,道路交通事故逐年增长,交通事故致脑损伤的病例也日渐增多.随着交通事故处理的法制化的加强,交通事故中致脑损伤,伤残评定中送检智力检验的比例也逐年增加.测定的智商被各级司法部门法医作为脑损伤致残程度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在赔偿中发挥作用.

    作者:任雨石;罗雪莲;严成华;陆纯明;钱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为提高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方法:对我院17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椎板减压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讨论:对严重增厚及骨化的黄韧带先磨薄,从正常间隙进入,沿硬膜两侧切除椎板是安全的方法;对于与硬膜骨化一起者,应磨薄、孤立、漂浮.

    作者:万年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组人BMP-2、bFGF与HA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以及在骨修复过程中bFGF和BMP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羟基磷灰石(HA)作为载体,将一定量的BMP和/或bFGF 与之复合,形成HA/BMP/bFGF、HA/BMP复合物,分别修复1.ocm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新骨形成的定量分析.结果:新骨能长入植入材料孔道内和覆盖植入材料,修复骨缺损.第2、4、8、12周时,植入HA/BMP/bFGF复合材料侧新骨形成量均多于HA/BMP侧.结论:BMP/bFGF复合后骨修复作用优于单一的BM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BMP和bFGF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作者:闵红巍;王友成;张新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无晶体、玻璃体眼再次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对无晶体、无玻璃体眼再次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4例无晶体、玻璃体眼,在我院接受再次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随访时间6月~28个月,其中可折叠式IOL植入6只眼,带虹膜隔IOL植入2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1只眼,硅油取出2只眼,硅油取出联合可折叠IOL植入3只眼.结果:术后矫正视力≥1.0者2只眼,0.5~0.9者4只眼,0.1~0.4者4只眼,眼前指数3只眼,光感1只眼.结论:对无晶体、玻璃体眼再次手术能有效提高患眼视力,术中如何保持稳定的眼内压,避免脉络膜出血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蔡锦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45例45眼复杂多样的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病例,对于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角膜穿通伤均在显微镜下予以清创缝合,并采用前房穿刺、注入粘弹剂等辅助措施.一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8例;外伤缝合后经抗炎治疗,稳定3个月后,再行二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7例.结果:45例匀获得良好的疗效.外伤缝合均使创口达到水密状态、维持正常的前房深度及眼压.并成功地进行了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体于后房,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1以下3例,0.1~0.3为19例,0.3~0.5为17例,0.5~0.8为5例,1.0为1例.结论:角膜穿通伤的缝合是本病治疗的基础;而外伤性白内障的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对病人术后视力的恢复程度至关重要.

    作者:姜仕先;孙士平;王玉国;陶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Dick钉、AF钉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比较

    作者自1995年~2001年间应用Dick钉及AF钉,共治疗8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病人,共中78例获完整病例资料,现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尹世昌;史成富;万年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肩背软组织疼痛的手法治疗(附286例病例报告)

    目的:采用手法治疗有颈椎管内外慢性软组织损害引起的颈肩背软组织疼痛. 方法:针对上、中、下颈段角度和水平的位置异常,分别实施颈部定点引伸归挤、颈椎牵引定点旋扳手法,同时对锁骨上窝、颈、肩、背部软组织压痛点应用点压、点揉、点拨、点顺等手法.结果总有效率94.06% 结论通过手法达到整复、松解、减压、矫正滑移祛痛致松、松则不痛的目的.

    作者:王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逆行颏下皮瓣修复下唇缺损

    目的:探讨逆行颏下皮瓣修复下唇的治疗效果.方法:1993年以来对4例下唇缺损患者设计应用逆行颏下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宽度达7cm,切取面积小4cm(6cm,大6cm(12cm.结果:4例逆行颏下皮瓣转移均完全存活,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逆行颏下皮瓣可修复下唇不同程度的缺损,为下唇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赵焕童;王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BrdU标记观察肝癌细胞的营养

    目的:对肝动脉栓塞后,门静脉分支对肝癌的营养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将BrdU注入24例肝癌病人将被切除肝段的门静脉分支内,标本用BrdU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然后用标记指数(Ll)分析,同时检测被标记的S-期细胞分布.结果:TAE(动脉导管栓塞)室病人的Ll值比没有TAE的病人高五倍,有显著差别(P<0.001=,标记的细胞不仅分布在肿瘤的周边部分还分布在中心部分.结论:在TAE后的阶段,门静脉对残存的肝癌的血供发挥主要的作用.肝癌切除后的化疗不仅通过肝动脉而且应通过门静脉.

    作者:李兵;苏红;孙海军;宋春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用AF钉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骨质疏松症现成为全球关注的卫生保健问题.据美国流行病学统计,45岁以上的骨折患者70%属于骨质疏松症,而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常见的一类,几乎90%椎体骨折由骨质疏松所致.[1]椎体压缩性骨折如不早期治疗,将产生严重胸腰部疼痛.平背综合征,严重者将影响椎管,造成脊髓受压,产生神经症状等,由于考虑到骨质疏松,过去传统的办法均为卧床、腰背肌功能练习及胸腰部支具固定,但上述办法对于骨折复位均不令人满意.自2000年1月~2001年7月,我科应用AF内固定系统术后辅以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兰青;付振德;张海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31例规则性肝切除术外科解剖和电刀应用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切除的具体手术方法.方法:对31例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规则性肝切除的第一、二、三肝门部的电刀解剖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而得以痊愈出院.结论:电刀解剖法具有省时、安全、出血少、解剖清晰、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对于肝脏胆管疾病的外科临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岳树强;窦科峰;杨雁灵;帝振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保留盆腔神经丛的直肠根治术

    目的:研究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患者术后泌尿系及性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对90例男性直肠癌术后患者以调查表方式调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为保留盆腔神经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结果:保留神经组勃起及射精分别为94%、86%;未保留神经组均丧失性功能.泌尿系功能障碍在保留神经组尿潴留4%,无远期尿潴留.未保留神经组尿溜留近期发生率为97.5%,远期发生率为27.5%,以上结果经x2检验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泌尿系功能及性功能障碍.

    作者:徐善勇;孙侃;徐雷;贾尔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猪瓣替换二尖瓣功能失调初步分析与防治对策

    目的:为适应临床需要研制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理瓣.方法:对15只失功瓣膜进行病理研究,分析其失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15只失功瓣膜基本病损为钙化,撕裂及穿孔,钙化是造成生物瓣功能失调的首要因素.钙化部位主要在右窦及三瓣叶交界处.结论:任何延缓生物瓣钙化的方法都可使生物瓣生命提高,而更趋理想化.所以我们采用环氧氯丙烷改性戊二醛处理生物瓣,取掉生物瓣右窦以另一瓣膜的无冠瓣与之匹配等方法,明显减轻钙化,应用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谭红梅;王晓莉;高照波;刘维永;易定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