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近、远期疗效观察

王福贵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单螺钉, 多螺钉, 肌骨瓣
摘要: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不同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54例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单加压螺钉、多螺钉、肌骨瓣移植加单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经4年9个月~10年的随访.结果:单螺钉固定组骨愈合率75%,头坏死率50%;多螺钉固定组骨愈合率93.4%,头坏死率33.3%;肌骨瓣移植加单螺钉固定组骨愈合率91.3%,头坏死率21.7%.结论:不同的骨折类型选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而患者的年龄、外伤暴力的大小、手术时间、负重迟早对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严重颈部外伤的救治

    目的:探讨严重颈部创伤的治疗.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来收治严重颈部创伤患者,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失血性休克重要性,对环状软骨严重损伤患者Ⅰ期置T型管,以防止呼吸道狭窄.结果:救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在严重颈部创伤的治疗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置T型管防止呼吸道狭窄非常重要.

    作者:范文汉;黄茂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四肢长管状骨长段缺损的修复(附87例报告)

    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四肢长管状骨的长段缺损,达到修复缺损减少病残.方法:①采用自体、异体骨移植;通过吻合血管与不吻合血管的方式修复缺损.②应用非生物物质填充缺损区域.结果:总的治疗有效率89.7%,其中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效果好,所有病例全部愈合,异体骨移植术后2年~5年逐渐吸收消失.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长段骨缺损病残率高,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作者:汤成华;陈敏如;黄国华;陆华宁;秦定杨;柳智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真皮脂肪瓣修补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目的:探讨提高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补术的疗效.方法:用真皮脂肪瓣修补阴茎体部尿瘘11例,2例合并有瘘口远端尿道狭窄者,在术中同时处理.结果:11例均获成功.结论:阴茎部尿瘘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薄弱,局部血运差,手术较易失败.本手术用真皮脂肪瓣覆盖瘘口,通过内(瘘口内层)、中(真皮脂肪瓣)、外(皮肤)三层交叉缝合,既修补严密、又减少了尿道和切口的张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作者:马耿;沈卫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近、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不同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54例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单加压螺钉、多螺钉、肌骨瓣移植加单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经4年9个月~10年的随访.结果:单螺钉固定组骨愈合率75%,头坏死率50%;多螺钉固定组骨愈合率93.4%,头坏死率33.3%;肌骨瓣移植加单螺钉固定组骨愈合率91.3%,头坏死率21.7%.结论:不同的骨折类型选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而患者的年龄、外伤暴力的大小、手术时间、负重迟早对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王福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并发症

    目的:总结DHS(Dynamic Hip Screw)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并发症.方法:10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平均64.8岁,应用DHS治疗.伤后3天~14天手术,平均5.12天.43例小粗隆骨折分离或伴有后内侧骨碎裂(the possteromedial fragment, PMF)者,3例作小粗隆内固定.术后2周开始部分负重行走.结果:随访11月~45月,平均19.8月.无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断裂或弯曲发生.螺纹杆穿出股骨头1例(0.94%),螺纹杆切割股骨头颈1例,螺纹杆尾部滑出≥8mm伴局部压痛、活动有牵制感4例(3.74%).仅局部疼痛而无活动受限3例(3.74%).结论:本组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占8.41%,其中66.67%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可避免发生.

    作者:黄伟杰;王世银;张少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急性期胰岛素抵抗及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测定53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和35例正常人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FI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的变化.结果:颅脑损伤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颅脑损伤组间IAI差异显著(P<0.05).结论:①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存在IR和高胰岛素血症(HIS)且与病情有关.②IR和HIS可能是颅脑损伤继发性病理生理变化,并且可能对颅脑损伤发展、演变及临床处理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管义祥;缪永华;曹桂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新生儿腹股沟斜疝嵌顿的围手术期处理(附24例报告)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股沟斜疝嵌顿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儿手法复位成功,14例手术治疗,6例肠切除,肠造瘘二次关闭瘘孔1例.术后4例有并发症,因中毒性休克和全身脏器功能衰竭(MOF)死亡1例.手术治愈率92.85%,并发症率28.5%,死亡率7.15%.结论:正确把握手术时机,防止中毒性休克及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作者:崔杰;王晓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儿童孟氏骨折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孟氏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报道58例儿童孟氏骨折.患儿平均年龄7.1岁(2岁~14岁).新鲜骨折47例,陈旧骨折11例;开放性损伤3例,闭合性损伤9例;合并桡神经损伤55例.作者对上述骨折进行临床分型,采用闭合复位加外固定治疗2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7例,桡神经修复1例.结果:49例经随访半年~3年(平均14个月),优良率为93.9%.结论:儿童孟氏骨折与成人不同,宜将此类损伤分为五型并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复位不理想、影响功能的陈旧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者均应行手术治疗.

    作者:黄俊武;王向阳;洪如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新生儿肠闭锁的手术治疗及预后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40例新生儿肠闭锁的临床资料.十二指肠闭锁6例,空肠闲锁12例,回肠闭锁20例,结肠闭锁2例.隔膜型10例,盲端型26例,多节段型4例.术前均获确诊.拒治4例,手术治疗36例.结果:手术36例治愈存活26例,术后存活率72%.20例术后随访1年~21年,疗效满意.术后死亡10例.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手段,手术方式应根据闲锁部位及类型来选择.本病的疗效及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钟麟;郎诗民;向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足跟与足跖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目的:总结治疗足跟与足跖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自1994年以来,采用病灶彻底切除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和免疫治疗等方法收治的7例足跟与足跖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活,术区局部无复发.结论: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彻底切除足跟与足跖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皮瓣修复有助于术区外形和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毅;张鲜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颅脑外伤性尿崩症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性尿崩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颅脑外伤后尿崩症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颅底骨折10例,额颞叶底部挫裂伤11例,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鞍上池消失;治愈10例,未愈1例,死亡2例.结论:颅脑外伤性尿崩症多发生于颅底骨折和/或脑底部挫裂伤者,且多为暂时性尿崩症,及时诊断、治疗,预后往往良好.

    作者:陈建宁;郑兆聪;王如密;张锡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NOS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脊髓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用一氧氮合成酶(NOS)抑制剂NG-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L-NAME)兔耳静脉注入,观察L-NAME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脊髓血流量(SCBF)的影响.方法:采用肾动脉下腹主动脉(IRA)阻断方法将动物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时相15min、30min、1h、2h、4h、6h.结果:治疗组与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比较,再灌流后15min和6h脊髓灰质血流量(SgBF)有显著升高(P<0.01);再灌流后30min、1h、2h、4h虽然SCBF比损伤组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再灌流后15min脊髓白质(SwBF)显著升高(P<0.01).结论:选用NOS抑制剂L-NAME对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SCBF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杨恒文;胡文辉;廖维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Duhamel术与结、直肠斜面吻合术比较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方式.方法:结、直肠斜面吻合术与Duhamel术并发症例次比较.结果: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结、直肠斜面吻合术是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作者:彭卫;易军;蒋嘉萍;谷兴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伴有糖尿病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伴有糖尿病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36例伴有糖尿病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三枚平行螺纹针内固定结合胰岛素或/和二甲双胍降血糖治疗.结果:骨折愈合率为94.4%,优良率83.3%.结论:该方法是治疗伴有糖尿病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王法;刘永灿;付常清;丁海蛟;郭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800例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业已公认,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3年以来共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ECCE)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植入术8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红;邱昆辉;赵嘉宝;张广斌;王祖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与D-二聚体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数与同时期的凝血指示PT/INR、APTT、D-二聚体含量等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常规计数500个有核细胞,用凝血一期法测定PT/INR,APTT,用乳胶凝集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ANLL组与ALL组的骨髓原始细胞+细稚细胞数与同时期的凝血指标PT/INR、D-二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PT/INR大都处于正常范围,异常率低,而D-二聚体异常率较高,与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数异常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可认为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易正山;周淑芸;陈琪;林榕;徐小兰;杨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的选择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常见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我院于1993年3月~1999年12月对3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进行超早期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刘瑞东;于景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烧伤肢体敷用辐照猪皮后发生血运障碍2例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科在烧伤早期浅度创面上敷用辐照猪皮,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有少数病例肢体创面敷用辐照猪皮后发生了血运障碍,咎其原因,一为包扎不当所致;二为辐照猪皮干燥塑型后,对因各种原因引起再次水肿的患肢产生束缚压迫所致.以下介绍两例典型病例.

    作者:杨际慧;黄逢元;吴伯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小儿脑弥漫性轴索损伤11例治疗体会

    小儿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原发性弥漫性脑损伤,是严重的颅脑损伤类型之一,也是引起脑外伤后严重致残及植物生存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死亡率高达42%~62%[1].我院自1 995年至今收治11例,10例治愈,1例死亡,死亡率为9.1%,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贤书;张晓茹;杨志国;程征海;岳芳;焦保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肺癌术前核素骨显像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对154例肺癌术前核素骨显像,了解其有否骨转移,从而根据转移情况重新制定治疗方案;方法:154例肺癌术前一周左右静注99mTC-MDP 740MBq~925MBq后3h行全身骨核素显像:结果:154例肺癌中39例骨显像阳性,占25.3%,伪阳性7例,占4.5%,其中多处骨转移灶(5处病灶以上)3例,占阳性数的33.3%;结论:用核素骨显像来区分术前是否有骨转移,以便尽早采用综合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必文;洪巧银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