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钢;贺西京;李浩鹏
贵刊2006年8月第8期刊出了Dobkin等的《中国的细胞移植:对大的人类慢性脊髓损伤临床试验的观察研究》一文[1](以下简称为Dobkin文)的中文译文,但该译文存在原始资料、数据与事实不符之处.
作者:黄红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胸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相对较为少见,我院近10年间共收治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分析讨论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上的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曹正霖;夏虹;尹庆水;徐国洲;吴增晖;刘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在减压后的神经根周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患者术后神经根性痛和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切口单纯髓核切除术,其中36例髓核切除后在减压的神经根周围以甲基强的松龙80mg浸润的明胶海绵覆盖(治疗组),另40例行同样手术,但在减压的神经根周围以生理盐水浸润的明胶海绵覆盖(对照组).术前和术后6h、1d、3d、1周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JOA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时在神经根周围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根性疼痛,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不显著.
作者:马昕;姜建元;吕飞舟;耿雷;黄煌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矩形和圆形两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腰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应用可生物降解聚-DL-乳酸材料制成两种腰椎间融合器,矩形融合器前高后低,四壁上下方均呈齿状,内外侧壁上有数个小孔;圆形融合器,圆柱状中空,壁外面有深螺纹,螺纹的凹槽内开有数个小孔.依次在以下六种L4~L5节段新鲜牛标本模型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1)正常组(完整节段标本模型);(2)单纯椎间盘摘除模型组;(3)椎间髂骨块植入组(植骨块为牛髂骨块制成矩形骨块);(4)椎间置入钛矩形融合器组;(5)椎间置入圆形融合器组(圆形组);(6)椎间置入矩形融合器组(矩形组).每组均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情况下椎体位移测定.对圆形和矩形融合器在离体装载骨和未装载骨的状态下进行压缩载荷实验.结果: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活动范围比较,圆形组背伸时和矩形组左侧弯时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髂骨植骨组比较,圆形组在背伸时有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矩形组各方向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圆形组与矩形组之间比较,圆形组背伸时不稳定;与其他各组间比较,钛cage组各方向运动范围均减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矩形和圆形融合器未装载骨组大压缩载荷分别为8000±215N、900±118N,装载骨组大压缩载荷分别为8300±223N,1000±95N.结论:聚-DL-乳酸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腰椎间融合器能够满足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要求,且矩形融合器在性能上优于圆形融合器.
作者:李开南;刘建峰;汪学军;兰海;何智勇;熊成东;张明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椎间融合器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其可以提供术后近期的脊柱结构稳定,为植入骨块提供适合融合的生物力学环境.近年来,关于可吸收材料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较多,相比传统椎间融合器(如不锈钢、钛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它具有更好的刚度和弹性系数,对影像学评估干扰更小等诸多优势[1].笔者将就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材料、动物模型、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孙浩林;李淳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马尾神经受压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与腰骶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27只健康家犬随机分为3组:A组21只,水囊置于椎管内并注水加压制成马尾神经压迫模型(马尾神经压迫组);B组3只,置入水囊但未注水加压(假手术组);C组3只(正常组).A组再分为7组,即马尾神经持续受压4h、8h、12h、24h、48h、72h和168h组(n=3).检测各组腰骶髓组织中的NOS活性变化,用TUNEL法标记凋亡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光镜(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B组和C组腰骶髓神经细胞形态未见异常,A组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均提示神经细胞发生凋亡.B组和C组未见凋亡神经元,A组于压迫后12h可见凋亡神经元,24~48 h神经元凋亡多.B组与C组腰骶髓组织中NOS活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于压迫12h后,NOS活性即明显增高,与B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4~48h达到高峰,72h后开始下降.结论:犬马尾神经受压后腰骶髓组织中NOS活性增高,与相应神经元凋亡存在正相关.
作者:姬钢;贺西京;李浩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同顾5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特点.结果:同节段突出36例,相邻节段突出6例,同节段突出合并相邻节段突出10例.20例存在腰椎失稳,2例合并腰椎滑脱,腰椎失稳主要发生在L4/5节段,与手术方式及椎间隙狭窄程度相关.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多伴有椎间隙狭窄和节段性失稳,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要兼顾减压和稳定两个方面.
作者:陈志明;赵杰;连小峰;袁建东;马辉;李忠海;金根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等的神经定位诊断用以明确治疗的目标节段,主要靠细致的神经学检查和影像学所见来实现.
作者:王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6年1月对15例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椎管后壁(全椎板及平双侧椎弓根内壁以内的侧块)切除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椎弓根螺钉6例,侧块螺钉9例).根据术前、术后10d、术后6个月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改善率为65.1%.术后10d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后凸Cobb角与术后10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减压、钉棒内固定术是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宏其;罗继;朱峥嵘;陈凌强;陈静;胡建中;王锡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合并双神经根变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柳根哲;李春根;徐林;魏苏雄;Munehito Yoshida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总结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及手术疗效.方法:对50例腰痛患者应用MRI及椎间盘造影进行术前检查,并对确诊患者行后路病变节段的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治疗,对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确诊患者经治疗后,效果确切,优良率92.3%.统计学结果显示,术前MRI信号改变,包括高信号(HIZ)现象以及终板信号改变,与椎间盘造影阳性的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显示有较高相关性.结论:MRI、椎间盘造影可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同定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确切.
作者:符楚迪;潘兵;卢一生;许文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对胸椎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6只2月龄幼犬随机分为3组,A组(3只)为空白对照组,自T7~T13后路切开,显露椎板;B组(5只)为对照组,以螺钉穿过神经弓中心软骨联合对目标椎椎弓根仅做隧道破坏,螺钉不置留;C组(8只)为实验组,螺钉穿过神经弓中心软骨联合并留置于椎弓根内.实验的目标椎设计为T8、T10、T12,目标椎的上下两个脊椎的各相应测量指标取平均值做为其自身对照.应用CT测量并观察脊椎的形态学指标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C组目标椎椎管面积、椎管横径、椎管纵径、椎弓根长度与相邻脊椎平均值比较显著减少(P<0.05),而A组、B组间未发现明显差异;各组椎体横径、椎体纵径、椎体高度测量结果显示目标椎与相邻脊椎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于幼犬胸椎椎管、椎弓的发育有显著影响,有可能导致医源性椎管狭窄;对于椎体发育无明确影响.
作者:王亮;罗卓荆;孟浩;冯林杰;罗莉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脊柱任何结构如腰椎间盘、小关节、椎体、韧带和肌肉等病变均可导致腰痛,但更多研究结果证实腰痛主要的原因源自腰椎间盘[1、2].不管身体的哪一部分产生疼痛,其必定有神经纤维分布,现就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神经传入通路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陈金栋;侯树勋;彭宝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水肿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对照组大鼠10只,仅做椎板切除术,术后6h取材;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T8~T9节段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h、12h、1d、3d、5d、7d(每时间点10只)处死取材.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含水量,免疫组化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6h,损伤组脊髓含水量较对照组增多,3~5 d时达到高峰.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对照组未见表达,而损伤组在损伤后6h表达增加,并在1~3 d达到高峰,损伤后7d仍有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脊髓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脊髓水肿的形成有关,但两者达到高峰的时间不完全一致.
作者:周华;刘华;黄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衰老关键基因p16INK4a及凋亡相关基因Fas在人类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取正常人和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块制作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法检测p16INK4a和Fas的表达情况;提取总蛋白及总RNA,利用Western blot及RT-PCR对p16INK4a和Fas的表达以及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的磷酸化状态进行分析.结果:p16INK4a在正常人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4.7%,在内破裂椎间盘(IDD)及突出椎间盘(LIDP)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44.1%、38.9%和56.1%、46.7%,较正常人椎间盘明显升高(P<0.05),尤以LIDP中的表达上调显著(P<0.05);Fas在正常椎间盘与IDD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9.9%、8.1%和10.2%、10.9%,在LIDP组织中有相对较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2%和22.0%;Western blot及RT-PCR分析显示,p16INK4a与Fas在各自蛋白及相应mRNA水平上的表达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p16INK4a与Fas极少在同一个椎间盘细胞内表达;随着p16INK4a表达的升高磷酸化pRb也逐渐减少.结论:p16INK4a可能参与了椎间盘细胞的衰老过程,是导致椎间盘退变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Fas表达升高可能是突出椎间盘细胞中的一种继发改变.
作者:周昊嵬;侯树勋;商卫林;杨毅;梅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在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的L1椎体上制作不完全爆裂骨折模型,分为两组,分别行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扭矩为4Nm的疲劳载荷共2000次,加载频率为0.5Hz,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量正常、损伤、同定和周期性加载后固定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时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单节段固定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稳定指数(SPI)分别为0.78、0.80、0.92、0.83,双节段固定组SPI分别为0.88、0.89、0.95、0.85,在前屈方向单节段固定组明显小于双节段固定组(P<0.01);疲劳后,单节段固定组SPI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分别降低0.05、0.03、0.05、0.11,降低值均大于双节段固定组,且在旋转和侧屈方向有显著性差异(旋转:P<0.01;侧屈: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重建脊柱骨折即刻稳定性,效果无明显差异.在旋转、侧屈方向,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抗疲劳载荷效果优于单节段固定术.
作者:魏富鑫;刘少喻;赵卫东;于滨生;李浩淼;陈柏龄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从1978年开始,美国国立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National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Study,NASCIS)组织进行了三次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临床试验,肯定了MP是治疗ASCI的有效药物[1~4].随着MP的临床应用,医学界对于MP的作用机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NASCIS临床试验的合理性等问题不断进行着探索.
作者:孟祥龙;苏庆军;王庆一;海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手术的有限化、微创化是脊柱外科发展的一个方向.近年来,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的手术技术发展迅速,手术适应证有所扩大[1].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5年6月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18例,其中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雄文;黎庆初;谭斌;胡辉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和多聚左旋乳酸(hydroxyapatite/poly-L-lactic acid,HA/PLLA)制成的可吸收性腰椎椎间融合器(cage)的力学特性.方法:形状相同的HA/PLLA cage和Brantigan碳纤维cage及与cage外径相同的人尸体髂骨块各16枚,在材料实验机MTS上分别将3种椎体间置入体行压缩破坏(n=8)和压缩疲劳(n=8)试验,记录置入体压缩破坏时的大压力、弹性系数以及1万次压力负荷后的高度变形率,并加以比较.结果:在瞬间破坏压力和弹性系数方面,HA/PLLA cage和碳纤维cage均显著高于髂骨块(P<0.05),但两种cage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万次压力负荷后,两种cage的高度压缩率均显著小于髂骨块(P<0.05),且HA/PLLA cage的平均压缩率显著小于碳纤维cage(P<0.05).结论:HA/PLLA cage和碳纤维cage较髂骨块具有更强的力学稳定性;与碳纤维cage相比,HA/PLLA cage不仅具有同等的瞬间抗破坏强度,而且具有更强的抗重复负荷变形的能力.
作者:于滨生;刘少喻;梁春祥;陈柏龄;张旭华;李浩淼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