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亮;傅宏;傅志仁;丁国善
1.术前一般资料:病人,女,55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皮肤瘙痒5 d入院.入院查血常规WBC 5.7×109/L,RBC 4.09×1012/L,Hb 124 g/L,PLT 151×109/L.肝功能ALB 50 g/L,TB 174.0μmol/L,DB 126.9 umol/L,ALT220 U/L,AST 112 U/L,ALP 479 U/L,GGT 605 U/L.凝血象PT 12 s,APTT 31 s.大便隐血弱阳性.
作者:徐志杰;王济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系统评价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别对290例小切口和120例传统切口行胆总管探查术的病人,就术中意外伤、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术后一般情况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管引流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小切口组少于传统切口组;小切口组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为1.72%(5/290),术后结石残留率为3.45%(10/290),结石复发率为5.18%(15/290);传统切口组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为1.67%(2/120),术后结石残留率为3.33%(4/120),结石复发率为5.0%(6/120),统计显示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切口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传统组为16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切口胆道探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预后良好、恢复时间快的手术方式.
作者:董科;俞小炯;温尔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c-FLIP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干扰胆囊癌细胞c-FLIP表达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胆囊组织,10例胆囊腺瘤和35例胆囊癌组织中c-FLIP的表达;siRNA干扰c-FLIP表达后,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倒置相差显微镜检查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状况.结果 在胆囊癌组织中,c-FLIP的表达明显高于在胆囊腺瘤(P<0.05)和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P<0.05);siRNA干扰c-FLIP表达后,胆囊癌细胞株SGC-996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倒置相差显微镜检查发现,干扰后细胞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的检查发现干扰后细胞凋亡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结论 siRNA干扰c-FLIP表达的靶向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胆囊癌的新的方法.
作者:宗华杰;殷保兵;陈进宏;马保金;蔡端;何祥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切除困难、危险.1990年1月至2006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共收治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病人28例,均作憩室切除.手术安全、疗效良好.该文就其诊断及憩室切除技术总结如下.
作者:吴金术;彭创;田秉章;尹新民;成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人胆囊癌细胞体外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As2O3作用于胆囊癌细胞GBC-SD,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印迹和RT-PCR检测Cyclin D1、D2、D3和CDK4、K6的蛋白和mRNA表达.构建Cyclin D1的表达质粒并转染GBC细胞,观察Cyclin D1过表达时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As2O3能抑制胆囊癌细胞生长,作用呈时间、剂量一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As2O3可将增殖过程中的胆囊癌细胞阻滞于G1期;Western印迹及RT-PCR检测显示Cyclin D1表达下降;过表达Cyelin D1逆转了As2O3对细胞周期的改变.结论 Cyclin D1在As2O3抑制人胆囊癌细胞的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艾志龙;陆维祺;锁涛;刘厚宝;童赛雄;王炳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肝胆术后腹壁及肋缘部浅表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探讨防治该类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对1998年以来,上海长海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6例肝胆术后腹壁及肋缘部浅表并发症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并发症不同,将26例病人分为慢性溃疡伴肋软骨炎5例、单纯慢性溃疡3例、瘢痕疙瘩18例.根据病人的症状不同,分别采取病灶切除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病灶切除植皮加综合治疗等方法.结果 26例病人,经上述处理病灶症状消失,效果满意,随访2~3年未见复发.结论 对肝胆术后腹壁及肋缘部浅表并发症的病人,临床上给予足够重视,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吕川;邢新;孙维国;张敬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隐匿性胆囊穿孔是胆囊炎的严重并发症及外科急腹症之一,大多数无特异性及典型临床表现,但病情发展迅速,常发生严重感染、中毒性休克等较严重并发症[1-3].因此,早期明确诊断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现将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经CT、MRI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13例隐匿性胆囊穿孔资料作一回顾分析,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纪建松;邵初晓;涂建飞;王祖飞;赵中伟;卢陈英;范晓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4年1月至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肝细胞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伴胆管癌栓2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王庆新;严以群;吴孟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肝门部胆管癌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是目前胆道外科面临的一个难题.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方法,但远期效果令人沮丧.肝移植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带来了新的希望.该文总结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新进展.
作者:肖亮;傅宏;傅志仁;丁国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黏胆症(mucobilia)临床比较少见,国内外报道也不多,其特点是肝内外胆管内有大量的黏液积聚,导致肝内外胆管扩张,并引起梗阻性黄疸和胆道炎症.该文报告笔者在2002-2007年4月进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PTCD)及支架治疗时发现的7例黏胆症的情况.
作者:张蕃昌;骆柘璜;刘九保;邬远志;金爱芳;钟礼胜;肖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分析MRI动态增强与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评估肝外胆管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77例,60例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33例行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序列检查,其中16例同时做过此两种检查.根据肿瘤的形态、胆管浸润范围,肝动脉、门静脉血管受累情况,有无腹腔内器官、淋巴结转移等指征,进行TNM分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所有的原发肿瘤均被MRI动态增强扫描检出(100%),60例肝外胆管癌原发肿瘤MSCT增强扫描检出52例(86.7 0A).MSCT增强扫描T分期的总准确性65%(39/60),MRI动态增强检查是93.9%(31/33)(P<0.05).MSCT增强与MRI动态增强扫描的N分期总准确性分别为55%(33/60)、81.8%(27/33)(P<0.05).两者的M分期总准确性分别为100%(33/33)、96.7%(58/60)(P>0.05).结论 在肝外胆管癌原发肿瘤病灶检出及TNM分期准确性上,MRI动态增强扫描优于MSCT增强扫描.
作者:崔兴宇;任克;孙文阁;王强;韩敏;郭克建;刘永峰;徐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胚胎发育信号通路Sonic hedgehog(SHH)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HH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8.9%(30/38)胰腺癌组织中检测到SHH mRNA)18.4%(7/38)癌旁正常组织SHH mRNA阳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84.2%(32/38)胰腺癌组织SHH蛋白呈阳性表达;癌旁胰腺组织SHH阳性率为21.1%(8/38).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SHH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类型和肿瘤部位均无关(P>0.05).结论 SHH信号分子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SHH信号途径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胡伟国;熊炯邤;王春友;刘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瘦素(Lep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机体能量平衡的激素.胆结石病人血中瘦素的浓度较高,瘦素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影响胆囊的收缩性,改变胆汁蛋白的成分等机制影响结石的形成.本文就对瘦素在胆结石形成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洪磊;杨文奇;尹纯林;孟翔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胆汁对体外培养条件下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以探讨胆汁在胆道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术中抽取胆囊息肉病人的胆汁,过滤除菌后稀释成不同浓度加入到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中,观察和检测胆汁对成纤维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胆汁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表型转化.MTT检测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的光密度值随着加入胆汁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浓度依赖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凋亡率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胆汁促进胆道瘢痕的形成和胆道瘢痕性狭窄的产生.完整的胆道黏膜在防止胆汁对成纤维细胞作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屏障作用.
作者:熊伟;张小文;吴涛;王炳煌;邹浩;李晓;朱红;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CD63和黑色素瘤抗原-1(melanoma antigen-1,MAGE-1)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3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CD63和MAGE-1染色方法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 胆囊腺癌CD63表达阳性率明显地低于癌旁组织(X2=15.77,P<0.01)、腺瘤性息肉(x=10.81,P<0.01)和慢性胆囊炎(X2=26.47,P<0.01);胆囊腺癌MAGE-1表达阳性率明显地高于癌旁组织(X2=31.27,P<0.01)、腺瘤性息肉(X2=13.57,P<0.01)和慢性胆囊炎(X2=35.47,P<0.01);腺瘤癌变、肿块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病例CD63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中或低分化腺癌、肿块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病例(P<0.05或P<0.01),但MAGE-1表达则相反(P<0.01).结论 CD63和MEGE-1表达水平与胆囊腺癌发生、进展、转移、侵袭能力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作者:杨乐平;杨竹林;苗雄鹰;刘洁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肝脏的肝脏受体类似物1(Liver receptor homolog 1,LRH-1)及其调控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BC)转运体家族成员abcg5/8的表达,探讨胆固醇结石病发病的机制.方法 27例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男6例,女21例;年龄平均52岁.10例无胆石症的胆囊息肉病人为对照,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8岁.测定胆汁脂类成分和计算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脏LRH-1及abcg5/8 mRNA的表达量.结果 胆石组LRH-1表达高于对照组(14.18±1.80vs7.22±2.22,P<0.05),胆石组肝脏abcg基因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增高(abcg5:49.34±3.68 vs 33.48±2.77,P<0.05)abcg8:38.93±5.70 vs 18.70±3.42,P<0.05).胆石组胆汁呈胆固醇过饱和(1.17±0.02).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人类肝脏LRH-1及其调控的abcg5/8的表达增高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有关.
作者:杨士勇;韩天权;时开网;蔡劬;姜志宏;蒋兆彦;蔡杏兴;张圣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肝外胆管的先天性解剖变异是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1],其中胆囊管的解剖变异较大,如胆囊管缺如、胆囊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双胆囊管、胆囊后胆囊管等均为较罕见的解剖变异[2],而以双胆囊管更较罕见,尸检中发现这类变异仅占2.61%[3].在胆囊切除术中如对胆囊管解剖变异判断错误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胆管损伤,应当予以重视.
作者:石福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海盐县人民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07年7月共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duct exploration,LCBDE)取石术41例,其中经胆囊管胆总管交界切开探查取石术15例,作者认为此术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洪武;吴建飞;张芸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在电视腹腔镜下行包囊虫手术时,首先要行囊腔穿刺,抽出囊液后,囊腔内注射20%高渗盐水,这也是关键的一步.故此,笔者专门设计了能够在腹腔镜下完成这一操作的专用包囊虫多功能穿刺针,在穿刺针外加一个外套管,外套管壁侧配有细小的吸引管,在穿刺过程中囊液自穿刺针旁溢出时及时吸净防止种植和包囊虫复发.
作者:蒋宗华;何斌;达次;张庆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世纪早期,胆石病(主要指胆囊结石)很自然地被认为与胆囊有关,这是由于胆囊壁炎症为主要的发病原因,脱落的细胞成为胆汁胆固醇的来源.到了60~70年代,Small和Carey的研究建立了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是胆石形成物理化学基础的学说,肝脏分泌的过量胆固醇构成主要的发病因素,由此认为胆石病是与肝脏代谢性缺陷相关的疾病.
作者:韩天权;姜翀弋;王建承;张圣道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