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伯东;陶婷婷;张士更;黄晓军;钱乐;马寅锋;朱铮;徐土珍
2008年9月发生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医院感染暴发导致8名新生儿死亡事件,再次引发大家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深思.我国系统开展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已经22年,在管理组织和法规建设、医院感染监测、消毒隔离、生物安全、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作者:胡必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各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笔者对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5-2007年确诊为尿路感染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杨旭;杨红英;王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广谱抗菌药物和激素的大量使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已成为患者疾病加重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回顾分析了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2007年1-12月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谱及临床分布,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作者:褚金国;吕定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专家的重视和关注,它不但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安全,还会给患者增添痛苦和增加经济负担.新生儿在生理上存在特殊性,较易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病种复杂,这不但延长了新生儿住院的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且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如何预防和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已成为新生儿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作者:石磊;卢洪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耐药的广泛性和多药耐药性已成为医院感染突出的问题.为了解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笔者对2005-2007年浙江省舟山市人民医院临床样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及其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
作者:杜文杰;金晓红;郑忠国;陈雅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08年9月13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细菌与真菌学组在杭州第一世界大酒店召开了第一次委员会议.
作者:施光峰;陈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全球大约有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MTB尤其是耐多药结核MTB(MDR-MTB,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耐药的MTB)的增多给抗结核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急需新的抗结核药物.1996年wHO批准氟喹诺酮类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用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1],2006年
作者:赵兰;乐军;王明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随防3年,并与102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历史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Child基础评分为9.4±2.4,治疗后12、24和36个月的Child评分分别为8.3±1.8、6.5±2.2和6.3±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中,治疗组患者有20例出现不同程度临床症状改善,而对照组没有类似改变.治疗6、12、24和36个月后,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4.7%(50/59)、89.2%(50/56)、76.8%(40/52)和72%(36/50);12、24和36个月YMDD变异率分别为0、7%(4/56)、17.3%(9/52)及26%(13/50).治疗组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7%、50%和46.5%,而对照组分别为71.28%、45%和43.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结论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作者:王英民;王洪;周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一种革兰阴性嗜温、嗜盐、嗜碱型海洋致病菌,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同属致病性弧菌,自然生长于水温15~27℃,含盐0.7%~1.6%的港湾、河海交界处及内陆盐湖水域的浮游生物、沉积物和贝类中,尤其寄生于牡蛎、蛤蜊、虾蟹等海产品中.
作者:王志刚;邵平扬;吴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用金银花水煎液对导尿管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需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导尿前均无泌尿系统感染症状且尿培养阴性.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金银花水煎液尿道冲洗组(A组)、25%聚维酮碘(PVP)尿道冲洗组(B组)、生理盐水尿道冲洗组(c组)和未进行尿道冲洗组(D组),每组20例.四组患者均在7 d后拔除导尿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导尿管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并测量其厚度.结果电镜观察可见导尿管表面有不均匀的基质物覆盖,细菌成片状、团块状或成堆分布.A、B、C、D四组生物膜平均厚度分别为(17.876±11.788)μm、(31.090±15.006)μm、(33.716±11.927)μm和(67.762±23.588)μm.经秩和检验,A、B、C三组导尿管表面生物膜厚度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金银花水煎液尿道冲洗能有效预防导尿管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作者:吕伯东;陶婷婷;张士更;黄晓军;钱乐;马寅锋;朱铮;徐土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致病微生物谱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住院患者中段尿培养阳性的3117株致病微生物鉴定结果和主要致病菌耐药率.结果尿路感染致病微生物仍以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支原体和衣原体.大肠埃希菌仍占革兰阴性菌的首位,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的比例高达51.2%,且耐药性明显高于ESBLs(-)菌株.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呋喃妥因和氨苄西林相对敏感.结论 尿路感染致病微生物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应关注真菌及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增加.临床上需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慎重选择抗菌药物,并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汤俊达;李锋;董晓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迄今,慢性乙型肝炎(CHB)尚缺乏特效治疗.目前认为,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笔者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HBeAg阳性的CHB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华江;王志炜;郭亚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检索策略、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上联合检索1998-2007年国内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应用RevMan 4.2软件对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为效应尺度.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5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篇进行Meta分析.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组关系Meta分析的合并OR值为7.14(95%CI:5.20-9.80);输卵管组织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组关系Meta分析的合并OR值为6.50(95%CI:4.52-9.34).结论 输卵管妊娠的发生与沙眼衣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朱以军;徐瑞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腹水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 117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0.68%(71/117),革兰阳性菌占38.46%(45/117).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赵春;王先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重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并发真菌感染的比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是肺曲霉病中严重的类型,多继发于免疫功能受损或器官移植患者,病死率高,确诊和治疗比较困难.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的81例重型肝炎患者中,有5例患者被确诊为IPA.
作者:赵彩彦;张苹苹;周俊英;甄真;尹洪竹;周东方;阎文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6395例住院患儿按新生儿成熟度、是否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住院天数、有无感染性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机械通气等情况进行分组,利用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 6395例住院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168例(2.63%),各组之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80.9%.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1.3%,且肠杆菌科占革兰阴性菌的72.06%.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对入住NICU的患儿及早产儿的护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对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吴香兰;陈朝红;李月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现代治疗技术迅速发展,各种血管置管技术已经十分普遍,条件致病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同时,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其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笔者通过对各种血管置管感染病原菌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血管置管的感染特点,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管置管感染的认识.
作者:董根华;范丽娟;董炳强;王先开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