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左军;赵菁
作者:秋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4个居委会,每居委建立一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每组20~30人.结果约23.51%的人表示愿意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参加自我管理小组的114位高血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遵医服药、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放松心情和清淡饮食等五项行为形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组织动员社区高血压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不仅是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良好方法,而且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文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健康教育指导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及提高偏瘫患者的康复信心.方法分为两组,干预组28例,常规治疗+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对照组62例,常规治疗+功能锻炼.结果干预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干预组康复信心指数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偏瘫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康复效果,而且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及康复信心.
作者:黄福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大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网络健康教育是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信息传播平台即健康网站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它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传播方式.利用好网络资源,在互联网上建设好健康教育的新阵地,已成为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现就健康教育网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探讨如下.
作者:李健;张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大学生对健康意义的理解和自身在健康行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对健康的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的距离,西北政法学院体育部群体教研室于2003~2004年对陕西省大学生主要健康行为进行了调查统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翟水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在团干部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培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对全市183名来自机关单位、工厂及乡镇的团干部进行艾滋病知识培训,培训前后均以闭卷、匿名形式测试团干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知道我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的团干部仅为11.47%,培训后知晓率达到73.77%;知道我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情况者由培训前的23.50%上升到94.54%;知道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机构名称的从培训前的19.67%提高到培训后的83.61%;培训前有61.75%的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培训后知道此项知识的提高到96.17%,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预防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知识的由培训前的25.68%,提高到培训后的84.15%;并有91.26%的学员愿意接受艾滋病的专业培训成为同伴教育者.结论通过培训团干部使其掌握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利于在团组织中对青年团员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遏止艾滋病的传播有效.
作者:高建萍;杨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机制的引入,青年军人所感受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根据当代青年军人特点,有的放矢地展开心理健康调适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苏进昌;强中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各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及世界一些国家呈上升趋势.如果人们能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科学知识,人类免遭艾滋病威胁,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就艾滋病感染的人群来说,50%以上为10~20岁青少年.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有效的措施.艾滋病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内外一些大专院校把艾滋病防治知识以健康教育的形式纳入课程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对延续和大限度减少艾滋病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为此,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3~6月对本院2968名高职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熊逸民;何宪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3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了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四川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对西部11个省扩大样本进行了调查.在这次调查中,对15岁以上居民与健康有关的吸烟和饮酒等生活行为也进行了询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力晓蓉;易昜;冯昌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挑战,WHO为此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的全球性行动战略.其主要目标是促使人们对改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卫生环境的重视,并为此作出切实的努力,真正使城市达到由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和完善的健康服务有机结合发展的整体.
作者:夏春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大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已从传入期、播散期进入到快速增长期,形势十分严峻,已引起了全社会的警觉,开展全民教育是<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有效的措施.在经济活动十分活跃的今天,流动人群数量增加,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反映了社会为活跃部分成员的状况;同时,对他们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手段.基于此目的呼和浩特铁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于2004年在流动人群聚集的火车站候车区组织实施了宣传、教育活动,对部分旅客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继涛;佟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健康教育是联系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聋哑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使听力和语言功能障碍而成为一个特殊群体,为了使他们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和了解一些健康保健知识,绍兴市聋哑学校从1987年开始,在全校9个年级通过每周一节的卫生课进行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深受学生欢迎.笔者对其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胡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的各种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个人的前程和幸福,不久的将来更会影响大批未来社会公民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地处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由于信息闭塞、观念滞后、经济不发达等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加薄弱.为了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为心理治疗和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湖南省吉首大学体育学院于2003年11月对湘西地区2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陈玉凤;张泽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康定民族师专)大一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并对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编问卷对康定民族师专大一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前后效果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比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上升,但对传播途径的掌握仍存在一些误区.结论通过课堂这一主渠道,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是提高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和性病水平的有效措施.
作者:游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了解天津市目前在园幼儿单纯性肥胖发生率,找到幼儿园集体干预肥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首先,将市内6区幼儿园分为4类,对入园在册的1.5~6岁范围内幼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出共计11180名幼儿.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质指数法,根据0~6岁的标准进行筛查,检测出超重及不同肥胖程度的幼儿1086名.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出9所实验幼儿园,对超重幼儿104人(男56人,女48人)、肥胖幼儿99人(男71人,女28人)的家长(183人)及教师(14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津市内6区入园在册幼儿,超重率为5.5%~6.3%,肥胖率为3.4%~4.2%,不合格率(超重+肥胖)为9.1%~10.3%.男童的肥胖率为4.8%;女童的肥胖率为2.7%.经统计学检验,男女幼儿肥胖率及不合格率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家长营养科学知识不足,传统的错误育儿观念、不良的家庭生活方式、不良的进食行为以及教师不当的引导方式等,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
作者:康松玲;张凤敏;高淑云;王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维持膳食平衡是必需的.平衡膳食是指由多种食物构成的膳食,这种膳食不仅能提供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而且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有利于吸收利用,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劳动效率,增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延长寿命.平衡膳食不仅是一个理论概念,而且是一个现实追求的目标.事实上,除了出生至6个月之内的婴儿用母乳喂养可以获得均衡膳食外,没有哪一种单一的食物能称得上是人类的平衡食物,只有相互匹配的多种食物才可以构成平衡膳食.本文试图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北京市城镇居民主要食品的消费情况的比较及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所推荐的食品消费量(以下称推荐量)的对比,来探讨我国城镇居民饮食结构的变迁及营养素摄入量的变化,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王晓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知晓程度,教育干预后对疫情报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十堰市太和医院临床医师在干预前后对疫情报告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在干预前,被调查者一致认为疫情报告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措施,回答率在98.0%以上;但对乙类传染病城镇上报时限、丙类传染病城镇上报时限、艾滋病城镇上报时限以及麻疹属于哪种传染病,这四个问题回答准确率较低,分别是47.8%、37.3%、35.8%、43.3%,在干预后这四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是87.3%、76.1%、75.4%、84.3%,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教育干预提高了临床医师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意识,有利于规范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
作者:熊晓红;余元华;胡光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开始,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世界已有21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艾滋病疫情,截至2004年全球有近400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其中已有300多万人死亡.2004年就新增感染者490万(<2004年艾滋病新流行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艾滋病疫情现处在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2003年底估计现存感染者为84万,全人群感染率约0.07%.截至2004年9月底,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9067例,其中艾滋病病例20786例(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但到今天,仍然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及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同伴教育已经成为预防艾滋病的一种有效方法[1].
作者:陈晓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