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清;孙印旗;马玉杰;梁晓峰;王晓军;朱徐
目的了解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晚期癌症患者300例进行调查.①采用抑郁量表(SDS)对患者进行心理情绪评定;②采用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NRS)对癌痛程度进行评估;③采用患者一般状况计分标准(KPS)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结果晚期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与癌痛、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质量下降有关(P<0.01).结论抑郁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危机,应重视对患者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缓解抑郁的发生.
作者:彭金莲;陈伟;王增英;韦若梨;陈亦欣;卢惠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大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健康教育指导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及提高偏瘫患者的康复信心.方法分为两组,干预组28例,常规治疗+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对照组62例,常规治疗+功能锻炼.结果干预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干预组康复信心指数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偏瘫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康复效果,而且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及康复信心.
作者:黄福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了解天津市目前在园幼儿单纯性肥胖发生率,找到幼儿园集体干预肥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首先,将市内6区幼儿园分为4类,对入园在册的1.5~6岁范围内幼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出共计11180名幼儿.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质指数法,根据0~6岁的标准进行筛查,检测出超重及不同肥胖程度的幼儿1086名.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出9所实验幼儿园,对超重幼儿104人(男56人,女48人)、肥胖幼儿99人(男71人,女28人)的家长(183人)及教师(14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津市内6区入园在册幼儿,超重率为5.5%~6.3%,肥胖率为3.4%~4.2%,不合格率(超重+肥胖)为9.1%~10.3%.男童的肥胖率为4.8%;女童的肥胖率为2.7%.经统计学检验,男女幼儿肥胖率及不合格率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家长营养科学知识不足,传统的错误育儿观念、不良的家庭生活方式、不良的进食行为以及教师不当的引导方式等,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
作者:康松玲;张凤敏;高淑云;王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康定民族师专)大一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并对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编问卷对康定民族师专大一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前后效果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比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上升,但对传播途径的掌握仍存在一些误区.结论通过课堂这一主渠道,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是提高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和性病水平的有效措施.
作者:游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4个居委会,每居委建立一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每组20~30人.结果约23.51%的人表示愿意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参加自我管理小组的114位高血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遵医服药、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放松心情和清淡饮食等五项行为形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组织动员社区高血压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不仅是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良好方法,而且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文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各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及世界一些国家呈上升趋势.如果人们能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科学知识,人类免遭艾滋病威胁,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就艾滋病感染的人群来说,50%以上为10~20岁青少年.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有效的措施.艾滋病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内外一些大专院校把艾滋病防治知识以健康教育的形式纳入课程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对延续和大限度减少艾滋病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为此,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3~6月对本院2968名高职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熊逸民;何宪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驻湛江市基层官兵的吸烟状况,为部队有效控烟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驻湛江市的几十个部队的男性干部战士进行了问卷式调查,从人口学特征、吸烟量、吸烟者的动因、戒烟的动因、不戒烟的动因、不吸烟者对吸烟的态度来分析目前部队的吸烟状况.结果 82.10%的吸烟者每日吸烟数为10~20支以上,39.04%的吸烟者是当兵后染上吸烟嗜好的;基层部队干部吸烟率明显高于战士(P<0.01),海勤人员吸烟率明显高于陆勤人员(P<0.01);文化程度愈高,吸烟率亦高(P<0.01);70.44%的不吸烟者对吸烟者当场吸烟表现出不介意和躲开的态度;57.25%的吸烟者有戒烟的意向;吸烟动因和不戒烟的原因有着明显的共同点,重要的原因是受他人的影响,交际,无聊.结论环境因素是吸烟或不戒烟或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部队控烟的重点应放在创造一个良好的控烟人文环境上.
作者:刘元德;曾淑华;鲁奕勤;胡明;陈太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秋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大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维持膳食平衡是必需的.平衡膳食是指由多种食物构成的膳食,这种膳食不仅能提供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而且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有利于吸收利用,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劳动效率,增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延长寿命.平衡膳食不仅是一个理论概念,而且是一个现实追求的目标.事实上,除了出生至6个月之内的婴儿用母乳喂养可以获得均衡膳食外,没有哪一种单一的食物能称得上是人类的平衡食物,只有相互匹配的多种食物才可以构成平衡膳食.本文试图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北京市城镇居民主要食品的消费情况的比较及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所推荐的食品消费量(以下称推荐量)的对比,来探讨我国城镇居民饮食结构的变迁及营养素摄入量的变化,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王晓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目标人群乡村医生、儿童母亲及儿童监护人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制定信息传播策略、提出合适的信息传播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黑龙江、河北两省随机抽取两个国家扶贫开发县的目标人群,共10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当地群众计划免疫知识匮乏,对麻疹、卡介苗和百白破3种疫苗可预防5种疾病的知晓率均在35%以下.乡村医生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缺乏,只有10.00%的人能完全正确回答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结论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向当地群众普及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或维持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
作者:周玉清;孙印旗;马玉杰;梁晓峰;王晓军;朱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挑战,WHO为此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的全球性行动战略.其主要目标是促使人们对改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卫生环境的重视,并为此作出切实的努力,真正使城市达到由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和完善的健康服务有机结合发展的整体.
作者:夏春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肺吸虫病患者对该病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为开展防治肺吸虫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34例肺吸虫病患者的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方式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肺吸虫病患者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发展及转归过程都需要了解,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首选为健康教育处方及电视科教片,其次为小册子宣传及与医生个别交谈.结论采用针对肺吸虫病患者需求的知识和采取肺吸虫病患者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李浩;邱持平;常正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统一格式的问卷调查表.对郑州市中心医院在所辖社区居民中通过一个社区、两个系统、三级教育网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实践效果进行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食盐摄入过量、饮食不规律等人数下降;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数明显下降.结论对社区居民开始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
作者:董彩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健康教育的要点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对740例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对来院就诊且有意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近视患者进行认真、全面、系统地介绍使用的仪器设备情况,手术医师的经验及技巧,手术治疗近视的原理、过程、效果,要求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要点,介绍术后按时用药、定期复诊的必要性,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结果 740例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后能按时用药,及时复诊.进行两次随访分别为6个月和1年,术后视力提高,疗效巩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患者进行认真、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其配合手术.术后按时用药,定期复查是确保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包英俊;江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机制的引入,青年军人所感受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根据当代青年军人特点,有的放矢地展开心理健康调适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苏进昌;强中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需求,使手术室护士做好子宫切除患者全程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03年1~10月间对156例来院就诊的子宫切除患者进行术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召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知晓程度,教育干预后对疫情报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十堰市太和医院临床医师在干预前后对疫情报告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在干预前,被调查者一致认为疫情报告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措施,回答率在98.0%以上;但对乙类传染病城镇上报时限、丙类传染病城镇上报时限、艾滋病城镇上报时限以及麻疹属于哪种传染病,这四个问题回答准确率较低,分别是47.8%、37.3%、35.8%、43.3%,在干预后这四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是87.3%、76.1%、75.4%、84.3%,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教育干预提高了临床医师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意识,有利于规范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
作者:熊晓红;余元华;胡光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实施健康教育的四大场所是社区、学校、职业场所和医院[1].医务人员所在的职业场所--医院,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场所.对于广大病人来说,医务人员是健康教育的实施者.而作为职业人群来说,医务人员又是受教育者,他们同样需要接受职业健康教育.因此,我们对门诊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以及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健康教育方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左军;赵菁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