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耕
目的研究在团干部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培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对全市183名来自机关单位、工厂及乡镇的团干部进行艾滋病知识培训,培训前后均以闭卷、匿名形式测试团干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知道我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的团干部仅为11.47%,培训后知晓率达到73.77%;知道我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情况者由培训前的23.50%上升到94.54%;知道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机构名称的从培训前的19.67%提高到培训后的83.61%;培训前有61.75%的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培训后知道此项知识的提高到96.17%,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预防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知识的由培训前的25.68%,提高到培训后的84.15%;并有91.26%的学员愿意接受艾滋病的专业培训成为同伴教育者.结论通过培训团干部使其掌握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利于在团组织中对青年团员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遏止艾滋病的传播有效.
作者:高建萍;杨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驻湛江市基层官兵的吸烟状况,为部队有效控烟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驻湛江市的几十个部队的男性干部战士进行了问卷式调查,从人口学特征、吸烟量、吸烟者的动因、戒烟的动因、不戒烟的动因、不吸烟者对吸烟的态度来分析目前部队的吸烟状况.结果 82.10%的吸烟者每日吸烟数为10~20支以上,39.04%的吸烟者是当兵后染上吸烟嗜好的;基层部队干部吸烟率明显高于战士(P<0.01),海勤人员吸烟率明显高于陆勤人员(P<0.01);文化程度愈高,吸烟率亦高(P<0.01);70.44%的不吸烟者对吸烟者当场吸烟表现出不介意和躲开的态度;57.25%的吸烟者有戒烟的意向;吸烟动因和不戒烟的原因有着明显的共同点,重要的原因是受他人的影响,交际,无聊.结论环境因素是吸烟或不戒烟或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部队控烟的重点应放在创造一个良好的控烟人文环境上.
作者:刘元德;曾淑华;鲁奕勤;胡明;陈太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4个居委会,每居委建立一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每组20~30人.结果约23.51%的人表示愿意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参加自我管理小组的114位高血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遵医服药、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放松心情和清淡饮食等五项行为形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组织动员社区高血压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不仅是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良好方法,而且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文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统一格式的问卷调查表.对郑州市中心医院在所辖社区居民中通过一个社区、两个系统、三级教育网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实践效果进行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食盐摄入过量、饮食不规律等人数下降;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数明显下降.结论对社区居民开始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
作者:董彩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网络健康教育是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信息传播平台即健康网站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它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传播方式.利用好网络资源,在互联网上建设好健康教育的新阵地,已成为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现就健康教育网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探讨如下.
作者:李健;张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大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晚期癌症患者300例进行调查.①采用抑郁量表(SDS)对患者进行心理情绪评定;②采用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NRS)对癌痛程度进行评估;③采用患者一般状况计分标准(KPS)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结果晚期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与癌痛、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质量下降有关(P<0.01).结论抑郁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危机,应重视对患者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缓解抑郁的发生.
作者:彭金莲;陈伟;王增英;韦若梨;陈亦欣;卢惠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开始,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世界已有21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艾滋病疫情,截至2004年全球有近400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其中已有300多万人死亡.2004年就新增感染者490万(<2004年艾滋病新流行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艾滋病疫情现处在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2003年底估计现存感染者为84万,全人群感染率约0.07%.截至2004年9月底,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9067例,其中艾滋病病例20786例(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但到今天,仍然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及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同伴教育已经成为预防艾滋病的一种有效方法[1].
作者:陈晓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需求,使手术室护士做好子宫切除患者全程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03年1~10月间对156例来院就诊的子宫切除患者进行术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召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挑战,WHO为此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的全球性行动战略.其主要目标是促使人们对改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卫生环境的重视,并为此作出切实的努力,真正使城市达到由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和完善的健康服务有机结合发展的整体.
作者:夏春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门诊抽血患者的相关知识需求及其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做好门诊抽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随机抽取的300名抽血室抽血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0%以上的患者对五项与抽血相关的知识表明迫切需要了解,90%以上的患者认为容易接受及有效的方式是护士的讲解以及抽血后回单上的文字解释.结论门诊患者非常需要了解和知晓与抽血相关的知识.在抽血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
作者:贾宏;吴清香;郭荣;林君兰;龚英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已从传入期、播散期进入到快速增长期,形势十分严峻,已引起了全社会的警觉,开展全民教育是<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有效的措施.在经济活动十分活跃的今天,流动人群数量增加,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反映了社会为活跃部分成员的状况;同时,对他们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手段.基于此目的呼和浩特铁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于2004年在流动人群聚集的火车站候车区组织实施了宣传、教育活动,对部分旅客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继涛;佟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的各种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个人的前程和幸福,不久的将来更会影响大批未来社会公民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地处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由于信息闭塞、观念滞后、经济不发达等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加薄弱.为了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为心理治疗和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湖南省吉首大学体育学院于2003年11月对湘西地区2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陈玉凤;张泽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实施健康教育的四大场所是社区、学校、职业场所和医院[1].医务人员所在的职业场所--医院,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场所.对于广大病人来说,医务人员是健康教育的实施者.而作为职业人群来说,医务人员又是受教育者,他们同样需要接受职业健康教育.因此,我们对门诊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以及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健康教育方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左军;赵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各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及世界一些国家呈上升趋势.如果人们能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科学知识,人类免遭艾滋病威胁,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就艾滋病感染的人群来说,50%以上为10~20岁青少年.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有效的措施.艾滋病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内外一些大专院校把艾滋病防治知识以健康教育的形式纳入课程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对延续和大限度减少艾滋病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为此,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3~6月对本院2968名高职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熊逸民;何宪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秋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了解天津市目前在园幼儿单纯性肥胖发生率,找到幼儿园集体干预肥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首先,将市内6区幼儿园分为4类,对入园在册的1.5~6岁范围内幼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出共计11180名幼儿.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质指数法,根据0~6岁的标准进行筛查,检测出超重及不同肥胖程度的幼儿1086名.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出9所实验幼儿园,对超重幼儿104人(男56人,女48人)、肥胖幼儿99人(男71人,女28人)的家长(183人)及教师(14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津市内6区入园在册幼儿,超重率为5.5%~6.3%,肥胖率为3.4%~4.2%,不合格率(超重+肥胖)为9.1%~10.3%.男童的肥胖率为4.8%;女童的肥胖率为2.7%.经统计学检验,男女幼儿肥胖率及不合格率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家长营养科学知识不足,传统的错误育儿观念、不良的家庭生活方式、不良的进食行为以及教师不当的引导方式等,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
作者:康松玲;张凤敏;高淑云;王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大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知晓程度,教育干预后对疫情报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十堰市太和医院临床医师在干预前后对疫情报告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在干预前,被调查者一致认为疫情报告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措施,回答率在98.0%以上;但对乙类传染病城镇上报时限、丙类传染病城镇上报时限、艾滋病城镇上报时限以及麻疹属于哪种传染病,这四个问题回答准确率较低,分别是47.8%、37.3%、35.8%、43.3%,在干预后这四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是87.3%、76.1%、75.4%、84.3%,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教育干预提高了临床医师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意识,有利于规范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
作者:熊晓红;余元华;胡光美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