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敏
作者:大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青春期健康教育目标是使受教育者确立正确的性观念,采取科学、健康的行为.为完成此目标,哈尔滨市阿城师范学校于2003年3月将青春期健康教育安排为正式的课程,在从事授课及学生咨询工作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座谈、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进行了较为认真的研究.值得借鉴的方法如下.
作者:袁丽丽;杨会春;石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大学生对健康意义的理解和自身在健康行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对健康的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的距离,西北政法学院体育部群体教研室于2003~2004年对陕西省大学生主要健康行为进行了调查统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翟水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机制的引入,青年军人所感受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根据当代青年军人特点,有的放矢地展开心理健康调适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苏进昌;强中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挑战,WHO为此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的全球性行动战略.其主要目标是促使人们对改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卫生环境的重视,并为此作出切实的努力,真正使城市达到由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和完善的健康服务有机结合发展的整体.
作者:夏春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了解天津市目前在园幼儿单纯性肥胖发生率,找到幼儿园集体干预肥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首先,将市内6区幼儿园分为4类,对入园在册的1.5~6岁范围内幼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出共计11180名幼儿.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质指数法,根据0~6岁的标准进行筛查,检测出超重及不同肥胖程度的幼儿1086名.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出9所实验幼儿园,对超重幼儿104人(男56人,女48人)、肥胖幼儿99人(男71人,女28人)的家长(183人)及教师(14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津市内6区入园在册幼儿,超重率为5.5%~6.3%,肥胖率为3.4%~4.2%,不合格率(超重+肥胖)为9.1%~10.3%.男童的肥胖率为4.8%;女童的肥胖率为2.7%.经统计学检验,男女幼儿肥胖率及不合格率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家长营养科学知识不足,传统的错误育儿观念、不良的家庭生活方式、不良的进食行为以及教师不当的引导方式等,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
作者:康松玲;张凤敏;高淑云;王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健康教育的要点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对740例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对来院就诊且有意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近视患者进行认真、全面、系统地介绍使用的仪器设备情况,手术医师的经验及技巧,手术治疗近视的原理、过程、效果,要求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要点,介绍术后按时用药、定期复诊的必要性,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结果 740例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后能按时用药,及时复诊.进行两次随访分别为6个月和1年,术后视力提高,疗效巩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患者进行认真、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其配合手术.术后按时用药,定期复查是确保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包英俊;江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的各种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个人的前程和幸福,不久的将来更会影响大批未来社会公民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地处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由于信息闭塞、观念滞后、经济不发达等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加薄弱.为了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为心理治疗和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湖南省吉首大学体育学院于2003年11月对湘西地区2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陈玉凤;张泽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开始,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世界已有21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艾滋病疫情,截至2004年全球有近400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其中已有300多万人死亡.2004年就新增感染者490万(<2004年艾滋病新流行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艾滋病疫情现处在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2003年底估计现存感染者为84万,全人群感染率约0.07%.截至2004年9月底,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9067例,其中艾滋病病例20786例(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但到今天,仍然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及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同伴教育已经成为预防艾滋病的一种有效方法[1].
作者:陈晓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需求,使手术室护士做好子宫切除患者全程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03年1~10月间对156例来院就诊的子宫切除患者进行术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召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实施健康教育的四大场所是社区、学校、职业场所和医院[1].医务人员所在的职业场所--医院,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场所.对于广大病人来说,医务人员是健康教育的实施者.而作为职业人群来说,医务人员又是受教育者,他们同样需要接受职业健康教育.因此,我们对门诊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以及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健康教育方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左军;赵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健康教育是联系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聋哑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使听力和语言功能障碍而成为一个特殊群体,为了使他们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和了解一些健康保健知识,绍兴市聋哑学校从1987年开始,在全校9个年级通过每周一节的卫生课进行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深受学生欢迎.笔者对其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胡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知晓程度,教育干预后对疫情报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十堰市太和医院临床医师在干预前后对疫情报告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在干预前,被调查者一致认为疫情报告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措施,回答率在98.0%以上;但对乙类传染病城镇上报时限、丙类传染病城镇上报时限、艾滋病城镇上报时限以及麻疹属于哪种传染病,这四个问题回答准确率较低,分别是47.8%、37.3%、35.8%、43.3%,在干预后这四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是87.3%、76.1%、75.4%、84.3%,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教育干预提高了临床医师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意识,有利于规范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
作者:熊晓红;余元华;胡光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在团干部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培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对全市183名来自机关单位、工厂及乡镇的团干部进行艾滋病知识培训,培训前后均以闭卷、匿名形式测试团干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知道我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的团干部仅为11.47%,培训后知晓率达到73.77%;知道我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情况者由培训前的23.50%上升到94.54%;知道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机构名称的从培训前的19.67%提高到培训后的83.61%;培训前有61.75%的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培训后知道此项知识的提高到96.17%,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预防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知识的由培训前的25.68%,提高到培训后的84.15%;并有91.26%的学员愿意接受艾滋病的专业培训成为同伴教育者.结论通过培训团干部使其掌握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利于在团组织中对青年团员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遏止艾滋病的传播有效.
作者:高建萍;杨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秋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统一格式的问卷调查表.对郑州市中心医院在所辖社区居民中通过一个社区、两个系统、三级教育网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实践效果进行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食盐摄入过量、饮食不规律等人数下降;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数明显下降.结论对社区居民开始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
作者:董彩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3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了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四川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对西部11个省扩大样本进行了调查.在这次调查中,对15岁以上居民与健康有关的吸烟和饮酒等生活行为也进行了询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力晓蓉;易昜;冯昌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门诊抽血患者的相关知识需求及其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做好门诊抽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随机抽取的300名抽血室抽血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0%以上的患者对五项与抽血相关的知识表明迫切需要了解,90%以上的患者认为容易接受及有效的方式是护士的讲解以及抽血后回单上的文字解释.结论门诊患者非常需要了解和知晓与抽血相关的知识.在抽血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
作者:贾宏;吴清香;郭荣;林君兰;龚英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已从传入期、播散期进入到快速增长期,形势十分严峻,已引起了全社会的警觉,开展全民教育是<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有效的措施.在经济活动十分活跃的今天,流动人群数量增加,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反映了社会为活跃部分成员的状况;同时,对他们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手段.基于此目的呼和浩特铁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于2004年在流动人群聚集的火车站候车区组织实施了宣传、教育活动,对部分旅客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继涛;佟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