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2年11月至2004年7月于后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23~86岁,平均58岁.3例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就诊,余43例为B超体检发现.所有患者腹部均未触及肿物.B超检查报告肿物直径1.5~8.0 cm,平均4.5 cm,肿瘤位于肾上极17例,肾中部13例,肾下极16例.46例均行CT检查,41例行MRI检查,报告肿物大小均与B超相符,术前临床分期:T1N0M03例,T2N0M038例,T3N0M05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0~255 min,平均145 min;出血量20~1000 ml,平均133 ml;32例肿瘤位于肾上极、瘤体>6 cm、肿瘤与肾血管关系紧密者均行肾上腺切除.3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为生殖腺静脉损伤,出血约1000 ml转开放手术;1例用直线切割器切右肾静脉时,误将腔静脉切割封闭了一半,但未出血;1例为直线切割器切断肾动脉后残端喷血,用钛夹止血.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41例,囊性肾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错构瘤1例,嗜酸细胞瘤1例.随访1~20个月,平均9个月,1例因肾癌肝转移,于术后1年死亡,其余病例仍无瘤生存.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安全可靠,疗效良好.
作者:马潞林;黄毅;田晓军;侯小飞;赵磊;卢剑;洪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一、微创外科的发展史微创外科从启蒙构想至思想体系形成,从零星仪器、器材至成套设备,从个别动物实验和临床尝试至在外科领域各个专科内的普遍应用,已持续100余年.1901年德国Killing首先用膀胱镜观察狗的腹腔.1910年瑞典Jacobaeus用腹腔镜检查人的腹腔.1928年俄国Ott以额镜当光源,用陷凹镜观察孕妇腹腔.1928年德国Kalk用腹腔镜行肝穿刺活检.1938年匈牙利Veress发明安全气腹针.20世纪50年代,英国Hopkin发明柱状透镜,提高了光导效率.
作者:王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女性下尿路症状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自我完成的问卷调查,问卷的大部分内容参考BFLUTS问卷,并根据国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社区妇幼保健人员逐户入户调查发卷和收卷,并指导填写.结果调查共发出问卷6066份,回收5587份.答卷者中>18岁者4745人.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尿急、尿频、夜尿的患病数分别为425例(9.0%)、113例(2.4%)、489例(10.3%)、72例(1.5%)、446例(9.8%).总贮尿症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18~27岁患病率为20.5%(104/507),28~37岁患病率为19.1%(332/1740),38~47岁患病率为22.5%(338/1503),48~57岁患病率为32.2%(202/628),58~64岁患病率为41.2%(61/148),65岁以上者发患率为58.0%(127/219),总患病率为24.5%.排尿延迟、排尿中断、增加腹压排尿、不能完全排空膀胱、排尿疼痛等症状的患病率分别为7.0%(330例)、4.1%(194例)、4.6%(217例)、4.9%(233例)、4.8%(229例).总排尿症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18~27岁患病率为13.0%(66/507),28~37岁患病率为9.3%(162/1740),38~47岁患病率为10.7%(161/1503),48~57岁患病率为13.2%(83/628),58~64岁患病率为16.2%(24/148),65岁以上者患病率为26.9%(59/219),总患病率为11.7%.结论社区女性下尿路症状患病率较高,其中排尿症状比贮尿症状患病率低.
作者:宋岩峰;李亚钦;林坚;宋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发生于肾脏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治资料.患者男性,30岁,无临床症状,体检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示左肾中上部外侧有4.5 cm×3.7 cm边缘清楚、内部回声不均之实性肿物.CT示该肿物与正常肾组织值相近.MRI增强扫描示肿物不均匀强化,较正常组织信号稍低,初步诊断肾癌.结果行肾切除术,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示Vimentin、SMA、HHF35均为阳性.诊断为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随访5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少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无特异性诊断方法,确诊依靠病理,手术治疗时先送病理,以避免误切肾脏.
作者:李涛;龚书榕;陈梓甫;何延瑜;张延榕;高祥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48岁.因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H)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术后1个月入院.CT发现右肾占位约10.0 cm×8.0 cm×8.0 cm,无血尿、无腰痛.在外院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未处理下腔静脉内瘤栓.
作者:杨银桂;李响;滕东海;贺凯;杨宇如;邱学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人类前列腺癌裸鼠原位肿瘤模型,为前列腺癌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方法将2×106PC-3细胞注射于10只BALB/c裸小鼠背部靠近腋窝处.8周后,取出背部肿瘤,剪成小块,种植于20只裸鼠前列腺背侧叶被膜下,缝合包埋固定.9~12周后处死裸鼠,对前列腺和相关器官进行检测,确定肿瘤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18只(90%)裸鼠前列腺生长出肿瘤,17只肿瘤直径>1.5 cm.12只因梗阻出现膀胱扩张和肾积水,10只出现腹膜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4只出现肺转移,1只肝转移,无骨转移.病理切片可见大部分腺体被肿瘤细胞破坏,细胞胞核浓染,呈多形性,可见异常分裂相;转移淋巴结的皮质和髓质被肿瘤细胞占据.结论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建立的前列腺癌模型,较好地保留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习性,生长快,局部侵犯范围较广,有较高的淋巴转移和肺转移率,是较理想的前列腺癌异种移植模型.
作者:王元天;孙颖浩;邱镇;顾正勤;许传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结核肾切除术(包括后腹腔镜单纯性肾切除术和后腹腔镜包膜下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①行腹腔镜结核肾切除术22例(A组).男7例,女15例.年龄23~53岁,平均年龄43岁.左肾14例,右肾8例.②同期行结核肾开放性肾切除22例(B组).男9例,女13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9岁.左肾15例,右肾7例.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结果A组行单纯肾切除者17例,另5例因肾周严重粘连改行包膜下肾切除.B组改行包膜下肾切除者7例.A组手术时间为(93.0±12.6)min,术中失血量(78.3±60.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3±0.9)d、卧床时间为(1.0±0.2)d,B组上述指标分别为(92.6±35.5)min、(160.0±120.0)ml、(9.1±0.8)d和(3.9±0.4)d;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优于B组.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结核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后腹腔镜包膜下肾切除术能有效处理粘连极重的无功能结核肾.
作者:张旭;郑涛;马鑫;李宏召;吴振启;王少刚;李龙承;叶章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前列腺癌根治术(LRP)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54例TNM分期为T1b~T2的前列腺癌患者行经腹途径LRP.前期15例(A组)按Monstouris法完成手术;后期39例(B组)在熟悉LRP基本技术后进行技术改良:结扎耻骨后血管复合体,沿前列腺包膜锐性分离前列腺尖部,保留尿道括约肌和尿道直肠肌;正确判断前列腺与膀胱颈交界部,保护膀胱颈环状肌环;横行离断膀胱颈后唇,在狄氏筋膜和膀胱肌外层之间向膀胱颈近端方向适当游离膀胱颈后唇;精细吻合后尿道与膀胱颈,将吻合口的前壁与耻骨后血管复合体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控尿恢复时间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结果54例手术均获成功.A、B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90(270~660)min和240(180~360)min;平均出血量430(200~1100)ml和160(100~400)ml;手术并发症分别为6例和5例;恢复控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3个月.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A组2例升高,B组随访33例1例升高(6例近期完成手术者未复查),其余患者PSA均<0.1 ng/ml.结论随着手术技术的熟练和控尿技术的应用,LRP手术时间可缩短至3 h,恢复控尿时间缩短至术后3个月左右,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高新;邱剑光;蔡育彬;周祥福;温星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0例(A组),同期20例开放手术者作为对照组(B组).选取术中血压、心率、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NE的测定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内标法(RP-HPLC-ECD).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现血压、心率剧烈波动者A组3例(15.0%),血压高达22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低至88/57 mm Hg,心率高122次/min;B组12例(60.0%),血压高达210/115 mm Hg,低至85/60 mm Hg,心率高120次/min.每次血压及心率波动都伴有NE的明显升高,达6.28~16.82 ng/ml(正常值:0.32 ng/ml)(P<0.01).A、B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0±15)min和(130±35)min,t=5.331,P<0.001;出血量(35±15)ml和(210±80)ml,t=8.852,P<0.001;A组术中无输血,B组15例输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4±0.5)d和(5.0±0.5)d,t=10.728,P<0.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0±1.5)d和(9.0±2.5)d,t=6.0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诊2~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有腹腔镜肾上腺瘤手术操作经验者,选择直径<3.5 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开展腹腔镜手术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
作者:陈羽;陈炜;丘少鹏;陈俊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18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伴尿频及排尿困难3周入院.血尿为鲜红色终末血尿,无血块.查体未见异常.膀胱镜检查见尿道精阜上方有一杵状肿物,有蒂,向膀胱内突出,表面光滑,似膀胱黏膜,无出血.2004年4月18日于腰麻下经尿道行肿物电切术.术中见肿物根部位于精阜,呈杵状向膀胱内突出,约1.5 cm×0.7 cm,电切将肿物完整切除.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抗感染治疗,术后3 d拔管出院.病理报告为精囊腺囊肿合并感染.
作者:杨连峰;郭时英;刘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单次口服盐酸米多君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开放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观察和比较3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口服盐酸米多君前后尿垫试验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患者服药前平均尿失禁量、Valsalva漏尿点压力、咳嗽漏尿点压力、大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分别为(9.2±8.6)g、(73.7±22.6)cm H2O(1 cm H2O=0.098 kPa)、(97.1±40.4)cm H2O、(84.9±45.8)cm H2O和(3.3±1.0)cm,服药后分别为(4.0±5.2)g、(84.8±26.9)cm H2O、(118.6±36.4)cm H2O、(105.2±52.3)cm H2O和(3.7±0.9)cm,服药后平均尿失禁量减少(5.3±5.6)g(P<0.01).Valsalva漏尿点压力、咳嗽漏尿点压力分别增加(10.7±16.0)cm H2O、(21.5±20.8)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分别增加(20.3±47.0)cmH2O、(0.4±0.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垫试验和尿动力学观察表明,单次口服盐酸米多君对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快速和客观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园;杜广辉;蔡丹;陈忠;杨为民;袁晓奕;张文鹏;伍庄;叶章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90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4 d,同时伴有尿频,排尿困难加重于2003年9月入院.门诊予抗炎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门诊B超及MRI检查均提示膀胱右后壁不规则增厚,膀胱多发性结石.入院后体检未发现异常体征,KUB及IVU提示膀胱右侧占位可能,CT提示膀胱多发性小结石.
作者:丁海雍;孙忠全;钱伟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常见病,35岁以上男子约35%~40%患有此病[1].研究结果已证实,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均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2].
作者:苏鸿学;赵育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腹腔镜技术是20世纪外科领域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一经问世便在腹部外科和妇产科等针对天然体腔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领域的诸多腹腔镜术式,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等,因其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的绝对优势而成为外科治疗的标准手术.
作者:张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