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桂;李响;滕东海;贺凯;杨宇如;邱学德
目的提高对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发生于肾脏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治资料.患者男性,30岁,无临床症状,体检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示左肾中上部外侧有4.5 cm×3.7 cm边缘清楚、内部回声不均之实性肿物.CT示该肿物与正常肾组织值相近.MRI增强扫描示肿物不均匀强化,较正常组织信号稍低,初步诊断肾癌.结果行肾切除术,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示Vimentin、SMA、HHF35均为阳性.诊断为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随访5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少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无特异性诊断方法,确诊依靠病理,手术治疗时先送病理,以避免误切肾脏.
作者:李涛;龚书榕;陈梓甫;何延瑜;张延榕;高祥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18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伴尿频及排尿困难3周入院.血尿为鲜红色终末血尿,无血块.查体未见异常.膀胱镜检查见尿道精阜上方有一杵状肿物,有蒂,向膀胱内突出,表面光滑,似膀胱黏膜,无出血.2004年4月18日于腰麻下经尿道行肿物电切术.术中见肿物根部位于精阜,呈杵状向膀胱内突出,约1.5 cm×0.7 cm,电切将肿物完整切除.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抗感染治疗,术后3 d拔管出院.病理报告为精囊腺囊肿合并感染.
作者:杨连峰;郭时英;刘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单次口服盐酸米多君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开放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观察和比较3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口服盐酸米多君前后尿垫试验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患者服药前平均尿失禁量、Valsalva漏尿点压力、咳嗽漏尿点压力、大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分别为(9.2±8.6)g、(73.7±22.6)cm H2O(1 cm H2O=0.098 kPa)、(97.1±40.4)cm H2O、(84.9±45.8)cm H2O和(3.3±1.0)cm,服药后分别为(4.0±5.2)g、(84.8±26.9)cm H2O、(118.6±36.4)cm H2O、(105.2±52.3)cm H2O和(3.7±0.9)cm,服药后平均尿失禁量减少(5.3±5.6)g(P<0.01).Valsalva漏尿点压力、咳嗽漏尿点压力分别增加(10.7±16.0)cm H2O、(21.5±20.8)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分别增加(20.3±47.0)cmH2O、(0.4±0.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垫试验和尿动力学观察表明,单次口服盐酸米多君对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快速和客观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园;杜广辉;蔡丹;陈忠;杨为民;袁晓奕;张文鹏;伍庄;叶章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一、微创外科的发展史微创外科从启蒙构想至思想体系形成,从零星仪器、器材至成套设备,从个别动物实验和临床尝试至在外科领域各个专科内的普遍应用,已持续100余年.1901年德国Killing首先用膀胱镜观察狗的腹腔.1910年瑞典Jacobaeus用腹腔镜检查人的腹腔.1928年俄国Ott以额镜当光源,用陷凹镜观察孕妇腹腔.1928年德国Kalk用腹腔镜行肝穿刺活检.1938年匈牙利Veress发明安全气腹针.20世纪50年代,英国Hopkin发明柱状透镜,提高了光导效率.
作者:王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技术.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通过后腹腔镜途径取活体供肾6例,均取左肾.供受关系为:同胞兄弟姐妹4例,父→子1例,母→子1例.配型情况:1例无错配,2例2点错配,3例3点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及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取侧卧位,用3个穿刺点,经后腹腔游离肾脏,用直线切割器分别切断动脉和静脉,在两个穿刺点之间切6~7 cm的切口将肾取出,剪除动静脉上的钉子,灌注液灌注.供肾植于受体右髂窝.常规应用三联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结果6例活体肾移植均获成功.移植肾术后第1天尿量3500~6500 ml,平均5036 ml;Cr 227~1170 μmol/L,平均598μmol/L.术后1个月时Cr平均值为129μmol/L.随访3~9个月肾功正常,均未发生排斥反应.结论后腹腔镜取肾术安全可行,对供体创伤小,但要求有熟练的腹腔镜和肾移植操作技术.
作者:马潞林;黄毅;侯小飞;王国良;田晓军;罗康平;赵磊;洪锴;卢剑;陈忠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施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4年6月至2004年9月施行的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1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33例)和开放性手术组(B组,48例);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A组为390min,B组为33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460 ml,B组1200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A组3~4d,B组4~5 d,两组手术组织切缘均无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阳性率:A组18.2%(6例),B组18.8%(9例).尿控功能:术后3~6个月A组的日间尿控率为93.9%,夜间尿控率为87.9%,B组分别为90.5%和85.7%.新膀胱尿动力学检查结果:A组的大尿流率为(18.4±6.1)mL/s,B组为(15.7±5.5)ml/s;新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剩余尿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U检查及新膀胱造影检查:两组病例均可见输尿管轻度扩张但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返流,新膀胱形态大小接近正常膀胱,排空完全.尿道膀胱镜见尿道吻合口通畅,新膀胱内可见输尿管小乳头并有喷尿.术后并发症: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其中尿瘘2例,盆腔感染1例,肠梗阻2例,新膀胱阴道瘘1例;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1.3%,其中尿瘘4例,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2例,盆腔感染2例,肠梗阻1例,尿道狭窄1例.两组均未发生直肠损伤,肠瘘及内疝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比开放性手术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尿控率高,但手术时间较长.在新膀胱容量、内压、剩余尿量、上尿路功能及肿瘤根治切除方面与开放性手术效果相当.
作者:黄健;黄海;姚友生;谢文练;许可慰;郭正辉;江春;韩金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法测定44例RCCC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MMP2与TIMP2蛋白的表达.44例RCCC中病理分级G114例,G228例,G32例,病理分期pT124例,pT2 8例,pT3 12例.结果MMP2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6%(35/44),高于正常肾组织的15%(3/20),M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级、分期呈正相关(r=0.6316,P<0.01;r=0.5096,P<0.01);TIMP2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44/44),高于正常肾组织的35%(7/20),但TI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期、分级无相关性(r=0.2404,P>0.05;r=-0.1236,P>0.05).在RCCC中MMP2与TIMP2阳性表达率无相关性(r=0.2015,P>0.05).结论RCCC中M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期、分级呈正相关,提示MMP2免疫活动增高不良预后有关系,而TIMP2的反常表达以及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MMP2可以作为判断RCCC预后的分子指标.
作者:唐伟;清岛圭二郎;八尾隆史;恒吉正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90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4 d,同时伴有尿频,排尿困难加重于2003年9月入院.门诊予抗炎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门诊B超及MRI检查均提示膀胱右后壁不规则增厚,膀胱多发性结石.入院后体检未发现异常体征,KUB及IVU提示膀胱右侧占位可能,CT提示膀胱多发性小结石.
作者:丁海雍;孙忠全;钱伟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2004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MPCN)输尿管短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慕淳;孔祥波;张刚;王凯臣;赵志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结核肾切除术(包括后腹腔镜单纯性肾切除术和后腹腔镜包膜下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①行腹腔镜结核肾切除术22例(A组).男7例,女15例.年龄23~53岁,平均年龄43岁.左肾14例,右肾8例.②同期行结核肾开放性肾切除22例(B组).男9例,女13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9岁.左肾15例,右肾7例.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结果A组行单纯肾切除者17例,另5例因肾周严重粘连改行包膜下肾切除.B组改行包膜下肾切除者7例.A组手术时间为(93.0±12.6)min,术中失血量(78.3±60.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3±0.9)d、卧床时间为(1.0±0.2)d,B组上述指标分别为(92.6±35.5)min、(160.0±120.0)ml、(9.1±0.8)d和(3.9±0.4)d;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优于B组.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结核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后腹腔镜包膜下肾切除术能有效处理粘连极重的无功能结核肾.
作者:张旭;郑涛;马鑫;李宏召;吴振启;王少刚;李龙承;叶章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0例(A组),同期20例开放手术者作为对照组(B组).选取术中血压、心率、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NE的测定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内标法(RP-HPLC-ECD).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现血压、心率剧烈波动者A组3例(15.0%),血压高达22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低至88/57 mm Hg,心率高122次/min;B组12例(60.0%),血压高达210/115 mm Hg,低至85/60 mm Hg,心率高120次/min.每次血压及心率波动都伴有NE的明显升高,达6.28~16.82 ng/ml(正常值:0.32 ng/ml)(P<0.01).A、B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0±15)min和(130±35)min,t=5.331,P<0.001;出血量(35±15)ml和(210±80)ml,t=8.852,P<0.001;A组术中无输血,B组15例输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4±0.5)d和(5.0±0.5)d,t=10.728,P<0.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0±1.5)d和(9.0±2.5)d,t=6.0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诊2~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有腹腔镜肾上腺瘤手术操作经验者,选择直径<3.5 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开展腹腔镜手术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
作者:陈羽;陈炜;丘少鹏;陈俊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常见病,35岁以上男子约35%~40%患有此病[1].研究结果已证实,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均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2].
作者:苏鸿学;赵育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7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43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资料,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发生规律及治疗对策.
作者:杨建军;王晓明;姚茂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我们采用经皮肾穿刺内镜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梗阻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长希;赵亮;陈立中;邱江;费继光;李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