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on Hippel-Lindau病的肾脏病理学特点

张进;黄翼然;刘东明;薛蔚;周立新;吕坚伟

关键词:Von Hippel-Lindau病, 肾细胞癌, 肾囊肿, 病理学, 保留肾单位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病肾脏损害的病理特点及VHL多发性肾癌的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同一VHL病家族伴有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1例为双肾多发性囊肿,5例为双侧肾癌伴多发性囊肿. 结果 5例双肾癌10侧肾脏中,行保留肾单位手术5侧,肾癌根治术3侧,带瘤随访2侧.1例多发肾囊肿者仅随诊观察.术后病理实质性肿块均为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结果:Ⅰ级14枚,Ⅱ级6枚.TNM病理分期:T1N0M0 4例、T2N0M0 1例.切除14枚可疑的肾囊肿,术后病理恶性囊肿1枚,余为单纯囊肿.术后随访9~113个月,平均47个月,5例患者均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5例肾功能正常,1例肾功能较术前差,但无需血透治疗. 结论 VHL病中肾脏损害包括肾癌及肾囊肿,常为双侧多发性,肿瘤为透明细胞癌且分级分期低.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VHL病中肾癌的有效方法.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移行细胞癌侵犯精囊的预后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包皮系带损伤67例报告

    1995至2003年我院收治包皮系带损伤67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67例.年龄20~59岁.56例为性生活时损伤造成,其中32例(57%)为初次性生活;外伤所致11例.67例中合并阴囊外伤4例.3例出现皮下瘀血,4例伤口感染,全部患者均有局部疼痛、出血等.系带部分断裂43例,全部断裂2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96 h.

    作者:何屹;何以权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肾纤维瘤的CT、MRI诊断(附五例报告)

    肾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国外文献1975~2002年报道仅20余例[1].我们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振杰;丁建国;于卫中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阴囊坏疽诊治体会(附九例报告)

    阴囊不疽是一种少见、严重的急性阴囊感染性疾病.1995年至2003年我院收治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德淳;李文吉;范海涛;郭航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盆腔巨大精原细胞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39岁.先天性右睾丸缺如,发现右下腹部拳头大小肿块半年,伴有隐痛,压痛,肿块逐渐增大,以右侧隐睾收入院.查体:下腹部明显膨隆,于右下腹部可扪及一约20 cm×18 cm肿块,局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肿物界线清,表面光滑,尚活动.阴茎发育正常,右侧阴囊未触及睾丸,左睾正常.右侧腹股沟区未触及明显结节及肿物.B超于右下腹部探及一约18 cm×19 cm中低回声包块,内部呈实质性不均细密光点分布,其内可见大小不等中低回声区;肝、脾、肾未见异常.

    作者:安永寿;安永贵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舒莱和赛尼哌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比较

    目的评价比较2剂舒莱(basiliximab)和赛尼哌(daclizumab)在肾移植中诱导治疗预防急性排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58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舒莱组(30例)和赛尼哌组(28例),在三联免疫抑制剂基础上(环孢素+骁悉+泼尼松,CsA+MMF+Pred.CsA首剂6 mg·kg-1·d-1,3个月减至4~5 mg·kg-1·d-1,6个月减至3~4 mg·kg-1·d-1,其间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MMF首剂0.5 g/次,3次/d,1个月后减至0.5 g/次,2次/d.Pred首剂30 mg/d,3周后减至20 mg/d,6个月减至10~15 mg/d),分别予2剂舒莱(术前2 h及术后第4天各20 mg 静滴)及2剂赛尼哌(术前24 h及术后第14天各50 mg静滴)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2组急性排斥及术后6~12个月不良事件和人/肾存活情况,以流式细胞仪监测术前及术后每周1次共8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CD25+变化. 结果术后6个月,赛尼哌组6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舒莱组无急性排斥发生(P<0.05).用药后,两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CD25+均下降,舒莱组由术前(37.7±2.3)%持续下降至第6周的(1.5±0.1)%,赛尼哌组由术前(37.7±2.9)%持续下降至第4周的(1.4±0.1)%.随后分别上升,舒莱组在第8周升至(21.3±1.6)%,达正常水平(37.3±2.6)%的60%;赛尼哌组在第8周达到正常水平.术后6~12个月舒莱组和赛尼哌组各有2例细菌感染,CMV感染者分别为1例和2例,未见肿瘤及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均100%存活,各有1例出现移植肾丢失. 结论 2剂舒莱比2剂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效果好,对CD25+封闭时间长.安全性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明爱民;林民专;赵明;顾新伟;高宏君;范礼佩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乌司他丁减轻移植肾热缺血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移植肾热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86例肾移植患者根据供肾热缺血时间长短分为2组:A组38例,热缺血时间<5 min,B组48例,热缺血时间8~12 min.其中A组20例,B组26例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其余为对照组.观察术后第1、3、7、10、14天血肌酐水平及肌酐恢复正常(<133 μmol/L)的时间. 结果 A组中治疗组术后第1、3、7、10、14天血肌酐水平测定值分别为:(261.5±143.8),(137.7±35.3),(131.3±46.2),(126.2±32.0),(108.5±28.6)μmol/L;对照组分别为:(320.2±156.3),(182.2±72.9),(139.8±64.1),(133.1±56.4),(116.2±34.9)μmol/L,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肌酐恢复正常水平时间:A组中治疗组为2~12 d,平均5.8 d;对照组为3~16 d,平均7.2 d,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中治疗组术后第1、3、7、10、14天血肌酐水平测定值分别为:(372.6±128.1),(278.4±38.9),(145.9±47.2),(133.2±39.8),(128.0±30.6)μmol/L;对照组分别为:(496.3±125.6),(364.7±60.2),(196.2±36.8),(161.4±41.5),(149.8±33.5)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肌酐恢复正常水平时间:治疗组为3~20 d,平均7.3 d;对照组为3~25 d,平均10.2 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 2组中乌司他丁治疗组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减轻移植肾热缺血损伤,促进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

    作者:邓文锋;于立新;余玉明;苗芸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口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目的探讨口服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寻求临床上准确反映早期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监测方法. 方法 16例肾移植受者首剂口服0.075 mg/kg FK506后,采用ELISA法测定服药后0.5、1.0、1.5、2.0、3.0、5.0、8.0、12.0 h时间点血药浓度,采用3p87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将测得的FK506浓度自动拟合计算出AUC,并分别将各时间点血药浓度与AUC进行相关性检验,计算相关系数. 结果 AUC变化范围为44.40~158.01 μg·h-1·L-1,平均( 92.23±34.97 ) μg*h-1*L-1,个体间AUC可相差4倍;血药谷浓度Cmin与AUC之间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P<0.001,rmin=0.650 ). 结论首剂口服同一剂量FK506后,个体间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差异很大.Cmin能准确反映首剂口服FK506后的AUC,临床上可通过监测Cmin达到FK506早期剂量的个体化.

    作者:陈业辉;郑克立;陈立中;戴宇平;费继光;王长希;魏鸿蔼;王良圣;胡建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肾移植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15S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

    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肾移植前后不同情况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抗原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对各组间的异同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强;孟慧林;李香铁;徐祗顺;李慎勤;尹格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和治疗(附10例报告)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区分低流量型和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提高急诊处理阴茎异常勃起的能力. 方法 10例阴茎异常勃起患者年龄22~64岁,平均41岁.持续勃起时间8~212 h,平均21.2 h.其中阴茎海绵体内注射前列腺素E、罂栗碱、酚妥拉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致异常勃起1例,服用西地那非后性交勃起异常1例,阴茎原发肉瘤1例,膀胱癌转移至阴茎1例,白血病1例,有外伤史者2例,不明诱因者3例.对异常勃起分型,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为低流量型,2例为高流量型.8例低流量型患者中,4例经阴茎海绵体根部注射间羟胺2~8 mg,必要时在阴茎头及阴茎海绵体根部置9号针头灌注肝素化生理盐水对冲治愈,其中1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ED);1例行阴茎海绵体与阴茎头血管分流术治愈.因白血病引起的阴茎异常勃起1例,经化疗后治愈;阴茎肉瘤1例,膀胱癌转移至阴茎1例,预后均不佳.2例高流量型患者中1例行选择性阴部内动脉栓塞后治愈,1例行保守治疗出院,随访出现ED. 结论详细的病史、阴茎海绵体血气分析、彩色多谱勒检查、阴部内动脉造影等是区分高流量型和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的重要方法.阴茎异常勃起如保守治疗无效,应立刻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陈戈明;赵伟平;朱选文;高文君;蔡松良;梁忠炎;王康儿;沈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抗CD25单克隆抗体对肾移植受者末梢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CD25单克隆抗体(舒莱)对肾移植受者末梢血活化T细胞的抑制作用. 方法 46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舒莱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免疫抑制剂方案为新山地明胶囊(Neoral)、硫唑嘌呤(Aza)和泼尼松(Pred),舒莱治疗组术前2 h和术后4 d各静脉滴注舒莱20 mg.应用流式细胞仪对46例受者手术前后末梢血中不同表型淋巴细胞进行连续动态观察.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舒莱组活化T细胞(CD+25)在用药后24 h明显下降,从用药前的(17.00±3.70)%降至(3.30±2.43)%,1周后降至(2.52±1.09)%,并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呈低水平表达(P<0.01);淋巴细胞总数和T细胞(CD+3CD-19)总数无明显变化;B淋巴细胞(CD-3CD+19)、NK细胞(CD-3CD+16CD+56)和非HLA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D+3CD+16CD+56)未见明显升高. 结论舒莱对活化T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理为克隆封闭而非杀伤或清除作用.

    作者:蔡明;石炳毅;钱叶勇;莫春柏;周文强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会阴悬带治疗男性压力性尿失禁:采用量表评估随访24个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局限性前列腺癌近距离放疗后采用TURP治疗的评价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非特异性输尿管炎(附11例报告)

    目的提高非特异性输尿管炎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非特异性输尿管炎临床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24~67岁,平均48岁.病变位于输尿管上段1例,中段3例,下段7例,均为单侧,其中多发2例.开放手术治疗7例,行输尿管镜检查、活检并置入双J管4例,其中输尿管镜气囊扩张治疗1例. 结果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黏膜上皮增生及典型慢性炎症.术后随访10例,6个月~2.4年,平均1.6年.肾积水消失3例(2例行肾输尿管切除),减轻6例,无变化1例,无复发及癌变者. 结论对可疑非特异性输尿管炎患者应行手术探查和活检病理检查,切忌盲目行肾输尿管切除术.

    作者:刘雨;孙光;韩瑞发;徐勇;马腾骧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引起肾绞痛一例报告

    患者,女性,62岁.因阵发性左侧腰部绞痛4 d收治入院.患者在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左侧腰部绞痛,疼痛剧烈,牵涉到对侧腰部,并向会阴部放射,不伴有尿频、尿急、尿痛.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一次.在当地医院检查,尿常规提示:红细胞(+++),白细胞(++);B超提示:左肾轻度积水.我院以肾绞痛收入院.

    作者:冯嘉瑜;张艮甫;黄赤兵;范明齐;王平贤;肖亚;方针强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慢性移植物肾病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慢性移植物肾病(CAN)的关系. 方法 1999年8月至2000年12月行肾移植并随访3年的患者77例,根据术后6个月内外周血CMV-pp65(+)白细胞计数的数量和持续时间,将其分为:非活动性(A组,n=15)、低活动性(B组,n=32)、短期高活动性(C组,n=18)和长期高活动性(D组,n=12)CMV感染4组.6个月后行移植肾穿剌活检,通过免疫荧光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比较4组患者肾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3年后比较4组患者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持续>114 μmol/L)的发生率和肌酐清除率(Ccr)减损量;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活检明确是否为CAN. 结果肾移植6个月后A、B、C组TGF-β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5.82±1.32)×106、(6.34±1.47)×106和(6.58±1.44)×106,TGF-β1mRNA分别为:0.84±0.17、0.78±0.15和0.82±0.16;D组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量分别为(10.47±2.12)×106和1.37±0.25,均明显高于前3组(P<0.01).前3组3年内Ccr减损量分别为:(5.6±5.2)、(6.2±6.4)和(5.9±4.7)ml/min;D组为(15.8±9.6)ml/min,明显高于前3组(P<0.01).A、B、C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6.7%(1/15)、9.4%(3/32)和5.6%(1/18),D组为50.0%(6/12),明显高于前3组(P<0.05).肾功能不全者均经病理证实为CAN. 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长时间、高活动性CMV感染是削弱远期移植物功能、导致CAN的重要原因,在其导致CAN过程中,TGF-β1可能起着介导作用.

    作者:王平贤;方针强;黄赤兵;范明齐;冯嘉瑜;肖亚;贾维胜;张艮甫;金锡御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von Hippel-Lindau病的肾脏病理学特点

    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病肾脏损害的病理特点及VHL多发性肾癌的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同一VHL病家族伴有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1例为双肾多发性囊肿,5例为双侧肾癌伴多发性囊肿. 结果 5例双肾癌10侧肾脏中,行保留肾单位手术5侧,肾癌根治术3侧,带瘤随访2侧.1例多发肾囊肿者仅随诊观察.术后病理实质性肿块均为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结果:Ⅰ级14枚,Ⅱ级6枚.TNM病理分期:T1N0M0 4例、T2N0M0 1例.切除14枚可疑的肾囊肿,术后病理恶性囊肿1枚,余为单纯囊肿.术后随访9~113个月,平均47个月,5例患者均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5例肾功能正常,1例肾功能较术前差,但无需血透治疗. 结论 VHL病中肾脏损害包括肾癌及肾囊肿,常为双侧多发性,肿瘤为透明细胞癌且分级分期低.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VHL病中肾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进;黄翼然;刘东明;薛蔚;周立新;吕坚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单次大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的价值

    目的探讨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单次大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免疫诱导治疗的价值. 方法 21例致敏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大剂量(9 mg/kg,术前单次)和常规剂量(1.5~2 mg·kg-1·d-1,10~12 d)ATG诱导治疗组,大剂量组受者男6例、女4例、年龄(38.2±3.4)岁、透析时间(9.3±13.4)个月、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Ⅰ类(27.6±26.4)%,Ⅱ类(25.3±19.8)%]、抗人白细胞抗原(HLA)错配数(1.9±0.7)个;常规剂量组男3例、女8例、年龄(42.2±6.7)岁、透析时间(8.6±10.7)月、PRA水平 [Ⅰ类(32.6±28.4)%;Ⅱ类(23.9±19.7)%]、HLA错配数(2.0±0.8)个,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果 2组受者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大剂量组受者1例,常规剂量组4例,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剂量组受者血清肌酐均在术后3~7 d降至正常,常规剂量组2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其中1例在术后21 d恢复正常,另1例术后45 d时血肌酐降至300 μmol/L.所有受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感染.大剂量组受者发生肝功能损害1例.随访4~14个月,大剂量组受者移植肾功能正常,常规剂量组1例受者在术后3个月时移植肾失功. 结论术前单次大剂量ATG给药安全有效,可作为致敏肾移植受者新的术前免疫诱导治疗方法.

    作者:杨顺良;谭建明;吴卫真;林文洪;徐廷昭;朱凌峰;王栋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药物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前瞻随机研究比较膀胱内注射辣椒素(RTX)与肉毒杆菌-A毒素治疗神经原性逼尿肌活动过度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