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昌武;邱容;李宁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6~10月我院对31例胆囊结石和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施行3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采用上腹部三孔法切除胆囊,建立腹腔镜操作通道,并维持气腹完成胆囊切除(手术方法同一般胆囊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12~91 min,(27.5±16.6) min;术中出血5~120 ml,(45.0±26.9) ml。2例由于炎症重放置引流管,其余未放引流管,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36例术后随访1~5个月,平均2个月,患者无不适。结论3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较2D腹腔镜易操作,更直观。
作者:徐安书;傅朝春;孙勇;杨晓宾;张世博;许永平;李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内侧半月板后角“隐匿性”水平撕裂伤的临床特点及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对14例内侧半月板后角“隐匿性”层裂采取膝关节前内、外侧入路关节镜探查,咬除半月板后角内缘后显露层裂,术中探查半月板后角底层不稳,切除底层后行半月板后角成形术。结果术中探查均为内侧半月板后角“隐匿性”层裂,6例半月板边缘及上下关节面均完整,8例水平撕裂延伸至胫骨关节面。平均手术时间32 min(26~40 min),平均住院时间6 d(3~8 d)。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膝关节感染、僵硬等并发症。14例随访2~3年,术后症状缓解,术前Lysholm评分(71.1±6.6)分,术后(92.0±3.4)分,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30,P=0.000)。结论内侧半月板后角“隐匿性”层裂主要为退变性破裂,多合并软骨退变损伤,临床诊断较困难,仔细体格检查及MRI对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可改善膝关节功能。
作者:张勇;朱明生;杨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技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9月采用ESIN治疗的30例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病例资料,闭合复位24例,骨折端小切口切开复位6例。术后1、2、3、6、9、12个月进行随访,X线片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0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1月。根据Flynn评价标准,优23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6.7%(29/30)。术后2个月28例可见明显骨痂形成。30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4周,平均9周。术后1例有皮肤刺激症状,其余均无髋、膝关节功能受限,无骨不连及肢体短缩畸形。结论 ESIN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骨折愈合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王朝强;周之平;刘建全;何晓宇;程宏振;赖草生;赵德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膀胱镜非麻醉下小儿输尿管双J管取出术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1月~2015年5月留置输尿管双J管患儿50例,年龄10个月~8岁,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各25例。改良组水合氯醛灌肠镇静,用丝线圈经导尿管取出双J管;传统组静脉吸入复合麻醉,F6或F8膀胱镜下取出双J管。比较2组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尿不适以及镜下血尿等指标。结果改良组成功取出23例,失败2例,传统组25例均成功取出,二者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490)。改良组和传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3±3.6)和(40.2±4.1)min(t=-23.630, P=0.000),住院时间分别为(1.2±0.4)和(2.7±0.6)d(t=-11.320,P=0.000),术后排尿不适分别为1例(4%)和8例(32%)(χ2=4.334,P=0.037),镜下血尿分别为1例(4%)和9例(36%)(χ2=5.484,P=0.0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膀胱镜非麻醉下小儿输尿管双J管取出术安全、可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岩;齐灿;马立新;郭付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钻速进行电钻钻孔操作时,骨质局部温度的变化,获取在微创隧道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电钻钻孔操作的安全参数。方法采用外形近似的新鲜猪肋骨块,在两块骨块的截面依次安放3枚热敏电阻(Pt100)并固定,分别于皮质骨表面,距离横截面1.5 mm处进行钻孔操作。按照钻速由低至高,人为分为100、1250、7000、10000、20000、30000和40000 r/min,每个钻速重复实验6次,记录钻孔时的温度变化。比较不同钻速钻孔时骨质升温的差异。结果采用100 r/min钻孔时,钻孔局部骨质的平均升温(3.81±1.47)℃,采用1250 r/min钻孔时,骨质平均升温(11.57±4.32)℃,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130);在钻速为7000 r/min钻孔时,骨质升温(18.01±3.62)℃,与10000 r/min钻速组的(43.09±10.05)℃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当转速高于10000 r/min时,提高转速后局部骨质升温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使用低钻速100 r/min和1250 r/min进行钻孔操作时,骨质局部升温较小,当钻孔局部要求的温度不能过高时,应选择低钻速进行操作。
作者:柯嘉;朱云峰;李倩;胡磊;马芙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平滑肌肌动蛋白α2(actin alpha 2,ACTA2)编码区基因多态性/突变与中国烟雾病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经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132例烟雾病,抽取患者的静脉血,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Sanger方法对外显子2~9进行直接测序分析ACTA2编码区多态性及罕见突变,对比分析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报道的ACTA2基因突变。结果132例中国烟雾病ACTA2基因编码区未检测到突变。结论ACTA2基因不是中国烟雾病患者的主要易感基因。
作者:张谦;刘雅萍;张东;王嵘;张岩;于兰冰;张学;赵继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左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在X线透视下经肠镜将导丝插入狭窄近端,沿导丝导入造影管造影了解狭窄情况,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并放置支架。结果1例因肠管几乎完全闭塞放弃支架置入,1例因病灶较长而中止支架置入;20例放置支架成功,成功率90.9%,术后1~7 d梗阻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除。2例术后2~3d粪块堵塞支架,以探条及网篮疏通后缓解;1例术后7d肿瘤增殖堵塞支架,经肠镜切除后缓解。术后7~10 d限期行肿瘤根治术、一期吻合。结论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左侧结直肠癌性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金辉;蔡铭智;洪建明;蔡丽生;林小雷;曾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效果。方法采用密闭信封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2月62例BPH分为电切组(35例,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和激光组(27例,RevoLix 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盐水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2组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前列腺增生生活质量评分( quality of life, QOL)、大尿流率( Qmax)及膀胱残余尿量( post-void residual volume, PVR)。结果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激光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液用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电切组[(202.4±44.2) ml vs.(750.5±86.3) ml, t=-30.061, P=0.000;(9.5±2.1) L vs.(22.1±5.3) L, t=-11.650, P=0.000;(1.7±0.3) d vs.(3.4±0.6) d, t=-13.464, P=0.000;(4.2±1.3) d vs.(6.7±1.4) d, t=-7.190, P=0.000;3.7%(1/27) vs.25.7%(9/35),χ2=3.953, P=0.047)]。治疗后3个月,2组IPSS及QOL评分、Qmax、PVR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激光组IPSS评分和残余尿量小于电切组[(6.5±1.2)分 vs.(7.2±1.3)分, t=-2.173, P=0.033;(22.4±6.4) ml vs.(45.3±13.2) ml, t=-8.284, P=0.000]。结论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BPH安全、有效,可更好地减少残余尿量,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盛;刘佳;张军;赵纪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肝门部胆管癌(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4月~2012年3月,对21例失去切除机会的HCCA,先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1周后在DSA透视下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将PTCD的外引流转为胆道支架内引流。结果21例HCCA血清总胆红素(TBIL)从术前(290.29±155.98)μmol/L术后1周降至(103.01±53.83)μmol/L (t=7.00,P=0.00);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从术前(199.46±128.73)μmol/L术后1周降至(45.71±25.99)μmol/L (t=6.19,P=0.0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术后1周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0.2月,95%置信区间7.74~12.69月。结论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是姑息性治疗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HCCA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简便、创伤小、安全、可重复等优点。
作者:周磊;刘会春;李宗狂;鲁贻民;金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胃上部癌43例,依据住院号单双号分别采用3D高清腹腔镜(3D组,21例)和2D高清腹腔镜(2D组,22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比较2组食管-空肠吻合口单针缝合时间、脾门清扫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总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食管-空肠吻合口单针缝合时间3D组[(32.3±4.3)s]<2D组[(49.5±5.5)s, t=-11.400, P=0.000);脾门清扫时间3D组[(28.6±5.0)min]<2D组[(38.5±4.6)min, t=-6.811, P=0.000];总手术时间2组差异无显著性[3D组(198.7±14.9) min,2D 组(205.5±18.5) min, t =-1.320, P=0.194];术中失血量3D组[(54.3±9.0)ml]<2D组[(76.8±22.5)ml, t=-4.349, P=0.000];淋巴结清扫数2组差异无显著性[3D组(27.3±8.1)枚,2D组(24.6±8.3)枚,t=1.082, P=0.286];总住院费用2组差异无显著性[3D组(6.31±0.51)万元,2D组(6.20±0.50)万元,t=0.685, P=0.497)。结论3D比2D高清腹腔镜能提供更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效果,良好的景深度,实现精确操作,缩短单针缝合时间和脾门清扫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未明显增加住院费用。
作者:洪清琦;罗琪;黄正接;李永文;尤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报道1例腹腔镜下顺行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女,72岁,吞咽不畅1个月,经胃镜和活检病理诊断为上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分期T1N0M0。2014年12月31日行腹腔镜下顺行食管内翻拔脱术。腹腔镜下用超声刀游离胃、膈食管裂孔和下胸段食管,左颈部切口顺行拔脱食管,经上腹部切口制做管状胃,将管状胃牵至颈部与食管残端吻合。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200 min,术中出血量150 ml。术后恢复顺利,第9天进清流食,无呕吐,无反酸,第12天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吻合口漏、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术后病理食管鳞癌,淋巴结无转移。术后3个月复诊,进食可,无呕吐,胃酸反流2~3次/d。
作者:张卫强;刘克强;裴迎新;赵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既往有胆道手术史患者胆总管结石再次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31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腹腔镜下分离粘连,切开胆总管,置入胆道镜取出结石,置入T管行胆道引流。结果31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65~125 min,(118±21)min,术中出血量10~75 ml,(39±19)ml。术中胃损伤2例,腹腔镜下缝合修补,恢复良好。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48 h,(27±13)h。术后48~72 h拔出腹腔引流管。术后发生胆漏1例,切口感染1例,无出血、胃肠漏、胰腺炎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9 d,(7.0±1.5)d。31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5.6月,均恢复良好,无胆道狭窄、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可行、安全的。
作者:肖昌武;邱容;李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直肠扩张冲洗器在腹腔镜乙状结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月~2015年2月68例腹腔镜乙状结肠手术在经肛放置吻合器完成吻合前,用直肠扩张冲洗器预处理远端肠管(实验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同一组医生实施的61例腹腔镜乙状结肠手术作为对照组,未使用直肠扩张冲洗器预处理远端肠管,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使用直肠扩张冲洗器预处理远端肠管及放置吻合器的过程均顺利,对照组4例吻合器放置过程中出现困难,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 P=0.047)。2组术中出血量[(48.7±17.4) ml vs.(50.8±23.3) ml, t=-0.584, P=0.560]、手术时间[(133.8±11.1) min vs.(132.6±15.9) min, t=0.501, P=0.617]、术后排气时间[(2.6±0.7) d vs.(2.7±0.8) d, t=-0.757, P=0.450]和术后吻合口出血[4.4%(3/68) vs.6.6%(4/61),χ2=0.022, P=0.88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腹腔镜乙状结肠手术中,利用直肠扩张冲洗器预处理远端肠管,可以有效扩张肠腔,使经肛放置吻合器的过程更加安全,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及风险。
作者:沈荐;李敏哲;杜燕夫;谢德红;渠浩;张峪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纵隔上、下气管旁淋巴结(第2、4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1月行胸腔镜或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164例,颈部淋巴结选择性清扫,胸部及腹部淋巴结常规清扫。在游离食管后,用电钩及超声刀逐一清扫第1~8组纵隔淋巴结、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将淋巴结与其周边脂肪组织整块切除。分析第2、4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清扫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各组淋巴结总体转移率;性别、肿瘤位置、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对第2、4组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结果第2、4组淋巴结清扫时间6~16 min,并发症发生率1.8%(3/164),转移率5.5%(9/164),与第1组(4.9%)、第7组(10.4%)和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7.3%)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8组(14.0%)和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12.8%)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肿瘤位置、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第2、4组淋巴结是否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行第2、4组淋巴结清扫有必要,相应增加的手术创伤可接受。
作者:杨清杰;胡蒙;汪志海;郭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高危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腹腔镜下对高危前列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术48例,先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活检,病理检查报告阴性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打开膀胱前间隙,靠近前列腺包膜切开盆底筋膜,离断耻骨前列腺韧带,“8”字贯穿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离断膀胱颈部,提起双侧输精管及精囊,打开Denonvillier筋膜,离断前列腺侧韧带,充分游离剪断尿道,重建膀胱颈,并与尿道吻合。结果47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输尿管开口损伤而中转开放手术。术后9~14 d拔除导尿管,35例排尿通畅,尿控良好;12例术后早期出现尿失禁,经提肛训练等辅助治疗,拔管后30~90 d恢复控尿。术后病理均为前列腺腺癌,切缘阳性13例,予以辅助内分泌治疗。45例随访6~38个月,总前列腺特异抗原降为0~2.77μg/L,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下高危前列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可行,疗效满意。
作者:程晓冬;吴岩;马贵;徐新宇;于得水;李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杂交( 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在我院心脏中心行择期分站式Hybrid手术30例( Hybrid组),按手术时间、年龄、性别、术前心功能状态、血管病变程度等从同期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手术患者数据库中1∶1抽取30例( OPCAB组),进行回顾性比较。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时采用电话问卷方式进行随访。结果Hybrid组手术时间(124.8±22.2)min,明显短于OPCAB组(211.8±28.2)min(t=13.277,P=0.000);Hybrid组术中出血量(144.5±117.1)ml,明显少于OPCAB组(480.0±261.3)ml(t=6.418,P=0.000),且Hybrid组术后输血量和输血浆量亦明显少于OPCAB组(P<0.05)。 Hybrid组术后呼吸机时间[(8.3±4.6)h vs.(13.6±9.3)h,t=2.798, P=0.007]、监护时间[(26.4±15.6)h vs.(51.0±40.0)h,t=3.138, P=0.003]均较OPCAB组显著缩短。 Hybrid组PCI时间距手术(6.1±2.6) d,植入支架(2.6±1.9)枚。 Hybrid组术后肝酶峰值、血肌酐峰值与OPCAB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2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均存活,无再入院,无再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也无明显心绞痛症状。结论分站式杂交手术处理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凝策略下分站式杂交手术能有效减少出血及用血,且不增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高卿;凌云鹏;卢明喻;陈彧;杨威鲍;黎明;刘健;马玉良;李琪;王伟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结石( cystic duct lithiasis, CDL)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2013年12月336例择期LC中29例CDL的临床资料,对CDL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结果隐匿性胆囊管结石16例,梗阻性胆囊管结石12例,Mirizzi综合征1例;所有结石均取出。存在胆总答结石8例(27.6%)。29例术后随访平均10个月(6~20个月),无胆道狭窄和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结论 CDL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并不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隐匿性结石比率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掌握正确的处理办法,对胆囊管全程游离和系统探查,从根部离断胆囊管,以免术后CDL残留。
作者:奚春华;孙跃明;傅赞;张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手术方法及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经阴道彩超检查符合CSP诊断标准的71例患者资料。内生型45例,均行宫腔镜治疗;外生型26例,宫腔镜治疗15例,腹腔镜治疗11例。结果内生型45例中宫腔镜手术成功率92%(41/45);外生型26例中宫腔镜手术成功率80%(12/15),腹腔镜手术成功率82%(9/11)。结论 CSP患者术前分型对于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的意义,内生型首选宫腔镜手术,外生型宫腔镜和腹腔镜均能治疗,但这两种微创手术仍有一定局限性,经腹和经阴道手术有时仍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作者:张青;姜丽;曹云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科施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47例,术中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8或第9肋间,长1.5 cm,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2~3 cm。术后常规放置1~2根胸腔引流管。结果2例分别因支气管残端漏气和静脉回流不畅而转肺叶切除,余45例顺利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后病理:良性病变10例,原发性肺癌35例,转移癌2例。手术时间(164.5±33.7)min,术中出血(125.6±46.4)ml,术后胸管引流(4.2±1.2)d,术后住院(5.6±1.6)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1例随访1~18个月,(7.9±1.6)月,未见复发和转移,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作为部分不能楔形切除的良性病变患者、术前无法明确性质又不能楔形切除的肿瘤患者和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或预计肺叶切除后易发生并发症的早期肺癌患者的选择。
作者:徐凯;谢宏亚;马海涛;倪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9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80例左胸前外侧小切口MIDCAB资料,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获取乳内动脉时间、吻合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术后当日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将手术例数取对数作为自变量,以获取乳内动脉时间、总手术时间分别为因变量进行拟合得出学习曲线。结果各组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80例均顺利完成MIDCAB手术,无中转正中开胸,无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获取乳内动脉时间B、C、D组较A组显著缩短[(53.7±19.2)min、(50.2±17.7) min、(43.2±10.3) min vs.(77.0±30.0) min,P=0.001、0.000、0.000],B、C、D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手术时间B、C、D组较A组显著缩短[(128.7±21.7) min、(129.0±33.3) min、(112.2±14.5) min vs.(165.2±41.8) min,P均=0.000], B、C、D组无显著差异(P>0.05)。学习曲线相关模型为:获取乳内动脉时间(min)=113.77-16.869×ln(手术例数),总手术时间(min)=220.281-25.276×ln(手术例数)。结论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学习曲线约为20例。
作者:杨威;凌云鹏;陈彧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