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魁;吴丹明;周玉斌;易巍;王成刚;孙雨莘;贾琪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分区的概念及其对半月板缝合手术操作的指导意义.方法 根据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的临床实践,针对术中操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半月板损伤部位的分区:Ⅰ区,前角区;Ⅱ区,前侧方区;Ⅲ区,后侧方区;Ⅳ区,后角区.按照分区方法,Ⅰ区15例,Ⅱ区106例,Ⅲ区36例,Ⅳ区49例.对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206例随访25 ~76个月,平均38个月,膝关节无症状率92.7%( 191/206),有临床症状患者的分布:Ⅲ区10例,Ⅱ区1例,Ⅰ区2例,Ⅳ区2例.术前Lysholm评分(52±11)分,显著低于术后(92±8)分(t=-45.153,P=0.000).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各区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x2=30.289,P=0.000);组间两两比较的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各区间疗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关节镜下半月板各区缝合具有不同的中期临床疗效,关节镜下半月板分区对指导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操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文辉;王予彬;卢亮宇;王亮;李靖龙;程晏;顾羊林;詹科;师东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胸腔胃-气管支气管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一种病死率很高的并发症[1].临床上对该并发症认识不足,常造成诊断上的延误,即使诊断成立,治疗也极为棘手.2005年9月我们采用支架置入治疗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随访6年,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孝忠;朱青松;吕剑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中转开腹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595例接受L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M中转开腹率为4.7%(28/595).宫颈肌瘤及阔韧带肌瘤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子宫体部肌瘤(x2=13.732,P=0.000;x2=10.298,P=0.000),直径≥8 cm肌瘤的中转开腹率显著高于直径<8 cm肌瘤(P =0.029),单发肌瘤和多发肌瘤的患者中转开腹率无显著性差异(x2=0.000,P=1.000).LM中转开腹原因:肌瘤位置特殊致操作困难13例(46.4%),术中大出血8例(28.6%),严重盆腹腔粘连5例(17.9%),恶性肿瘤2例(7.1%).结论 子宫肌瘤位置特殊是LM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技术,术前充分评估病情,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可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中转开腹率.
作者:吴丽芳;万择秋;孟迪云;任月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输尿管结石及结石碎片向肾盂迁移是输尿管上段结石在输尿管镜腔内碎石中的常见问题,往往需要进一步处理,增加了治疗成本和时间,而结石封堵装置的应用则明显降低了此种情况的发生率,提高了结石清除率.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封堵装置的临床应用情况.
作者:杨震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当今,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诊断和治疗手段在临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涉及到普外、妇科、泌尿等诸多领域.随着腹腔镜手术指征的拓宽,其并发症也有增加之势,如血栓性疾病,特别是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现和处理如不及时,会进一步发展成为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1].腹腔镜手术引发的血液高凝与静脉血栓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张成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帕瑞昔布作为选择性环氧化酶2( COX-2)抑制剂,可用于围术期急性疼痛的治疗,其临床疗效已经在多种手术后的止痛治疗中得到证实.应用本药物后可减少吗啡用量,缓解使用超短效阿片药所引起的痛觉超敏现象,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在微创手术中应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对帕瑞昔布的药理作用、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作者:夏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10年3月~2011年4月应用专利电凝钩经脐单一部位行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3例.在脐上缘做2cm弧形单一切口,置入2个5 mm及1个10 mm trocar,使3个trocar呈倒三角形,采用我们自己发明的专利电凝钩及改良的国产直形器械,先切除胆囊,暂不取出,然后在原单一切口内改变trocar的方向及体位的情况下切除阑尾,后一并取出阑尾及胆囊.3例均顺利完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50 ~85 min,平均63 min;出血量为15 ~40 ml,平均25 ml.3例分别随访1、5、20个月,均恢复良好,无腹痛等不适症状,腹壁无明显瘢痕,出院后1周即恢复正常工作.应用专利电凝钩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方法可行、微创,美容效果明显.
作者:朱家万;宝宏革;张霞;易剑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本文报道2001 ~2008年LC胆道损伤发生率0.3%(3/1100),均为横断伤,2例胆总管,1例肝总管,发生在开展LC的前250例.行一期Roux-en-Y胆肠吻合1例,胆总管断端的端端吻合和T管支撑2例.术中解剖Calot三角时一定要尽量确认清楚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入后方能结扎胆囊管,避免胆道损伤.
作者:郭晓东;杨兴东;许爱国;李春波;张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辅助经阴道切除卵巢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65例需要保留子宫的直径<10 cm卵巢良性肿瘤,其中28例采用经阴道切开后穹隆,撑开器暴露子宫直肠陷凹,联合宫腔镜行卵巢肿瘤切除术(研究组),37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40.1±4.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60.2±6.0) min(t=- 14.837,P=0.00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3.4±8.5)h显著短于对照组(23.5±9.5)h(t=-4.351,P=0.000),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Z=-8.525,P=0.002),住院费用(4231.2±103.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5442.7±123.2)元(t=-42.038,P =0.000);研究组术后病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0例vs.5例,P=0.053),术中出血量(55.2±5.2)ml与对照组(53.2±5.8)ml差异无显著性(t=1.439,P=0.155),术后住院时间(4.5±1.5)d与对照组(5.0±1.5)d差异无显著性(t=1.331,P=0.188).结论 宫腔镜辅助经阴道切除卵巢良性肿瘤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瘢痕、无须气腹、标本完整取出等优点,但要选择适当的病例.
作者:刘仙;宋岩峰;赵锐;宣毅飞;肖金辉;刘冬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1年12月42例腹腔镜手术与同期46例开腹手术行子宫广泛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303.4±118.2)ml vs.(407.6±120.2)ml,t=-4.094,P=0.000],切除淋巴结多[(27.5±5.1)个vs.(20.6±4.3)个,t=6.881,P=0.000],术后排气早[(1.5±0.5)d vs.(2.1±0.6)d,t=-5.069,P=0.000];2组手术病理分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腹腔镜下治疗子宫恶性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中海;乐爱文;单莉莉;肖天慧;卓蓉;沈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胸部创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8月~2011年6月对225例胸部创伤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进行血胸清除、止血、肺修补、心包开窗、膈疝修补、胸内异物取出等操作.结果 206例行VATS,19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手术时间25~125 min,平均58min.术后24 h胸腔引流液30~320 ml,平均179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1~5d(2例脓胸胸管放置时间分别为16、21 d,未计算在内),平均2.7d.术后住院时间5~45 d,平均9.8d.223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中等量以上(>1000ml)胸腔积液,无再次胸部手术者,恢复良好.结论 胸腔镜诊断和治疗胸部创伤,创伤小,术后恢复好,疗效满意.
作者:李叙;魏小东;栗兰凯;昌其;谢骏;潘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47例SP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行手术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体尾+脾切除术18例、胰尾切除术2例、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肿瘤局部切除术9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2例;开腹探查术2例.术后出现胰漏14例,胆漏2例,出血3例,腹腔感染3例,胃瘫4例.45例术后随访3~68个月,平均32个月,其中随访>24个月29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结论 胰腺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及MRI是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作者:边志民;王成锋;赵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及宫颈残端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0年12月128例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宫颈残端缝合法65例(A组):术中缝扎子宫动静脉后,切除宫体,宫颈残端连续锁扣缝合;宫颈套扎法63例(B组):常规套扎子宫动静脉及宫颈,切除宫体后,再次套扎宫颈残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A组手术时间(63.1±14.0) min与B组(62.4±14.9) 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74,P=0.785);A组术中出血量(115.2±56.7) ml与B组(128.1±66.2)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 1.185,P=0.238);A组术后排气时间(31.1±2.7)h与B组(30.2±2.7)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85,P=0.062);A组住院费用(14 052.8±918.1)元与B组(14 361.2±891.0)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928,P=0.056).B组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率6.3%(4/63)与A组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6);B组术后住院时间(6.7±3.1)d较A组(5.8±0.5)d明显延长(t=2.310,P=0.023).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宫颈残端缝合法似较宫颈套扎法安全,减少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改环;白延青;邢丽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应用U100plus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9月,对257例输尿管结石实施输尿管镜下U100plus激光碎石术,设置激光脉冲能量120 mJ,频率10 Hz.放置输尿管双J管7~30 d.结果 221例(86.0%)结石一次粉碎成功,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82.0% (73/89),中、下段结石88.1%(148/168).7例二次碎石成功,总碎石成功率88.7%(228/257).手术时间15~65 min,(23.4±5.l)min,激光工作时间2~44 min,(12.3±3.3)min.双J管拔出后2周复查B超,结石排净率96.1% (219/228).术后肾绞痛35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U100plus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快速、高效、组织创伤极小、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吴越;张国飞;邓玮;李正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颅内肿瘤颅外转移非常少见,多与开颅手术有关.现报道我科1例颅内星形细胞瘤立体定向病变活检术+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年腹腔转移的病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外院于2009年11月18日行立体定向病变活检术+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病理活检示星形细胞瘤,术后行放疗25次.
作者:郑飞;蔡军;金岚;张忠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筛选出参与胃腺癌淋巴结转移过程的相关蛋白.方法 标本来源:2例中分化腺癌,淋巴结未侵及;1例低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局灶伴印戒细胞癌分化,胃小弯侧淋巴结可见癌转移.裂解液、超声破碎法提取胃腺癌组织总蛋白,经双向电泳后获得胃腺癌组织蛋白质图像,运用PDQuest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找到胃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胃腺癌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差异蛋白质.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电喷雾串联质谱(Q-TOF)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后用Mascot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 与胃腺癌不伴淋巴结转移相比,胃腺癌伴淋巴结转移中有2个蛋白质点高表达,质谱鉴定结果为胃蛋白酶A( pepsin A)、巨噬细胞加帽蛋白(macrophage-capping protein);在胃腺癌不伴淋巴结转移中有1个蛋白质点高表达,质谱鉴定结果为免疫球蛋白K链恒定区(IgK chain C region).结论 巨噬细胞加帽蛋白在伴淋巴结转移胃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推测其可能在胃腺癌淋巴结转移发生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作者:陈茉;丁士刚;刘琳娜;张静;娄雅欣;杨彬;刘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切除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7月支撑喉镜直接暴露声门困难26例,7例位于声带前联合处,19例位于声带前1/3处,联合使用鼻内镜,通过调整鼻内镜角度及旋转视野达到完全显露声带全程,切除声带息肉.结果 4例术后第2天发观轻度咽部擦伤,对症处理后擦伤消退.无门齿脱落、颈椎损伤、舌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6例随访6 ~12个月,平均9个月,23例在术后1周达到治愈标准,余3例进一步治疗后治愈.结论 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下手术,适用于颈部粗短、颈部活动受限、喉体较高患者,对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息肉切除疗效满意.
作者:赵亮;谢洪;周晓红;尹金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161例胆管结石.结果 161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3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4~6d痊愈.术后住院7~12d,平均9d.术后6~8周拔除T管,4例胆管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二期胆道镜取石成功.161随访1~17个月,平均6个月,B超或MRCP复查未发现肝外胆管狭窄,无黄疸、结石复发、胰腺炎等.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有效.
作者:郭晓华;李守红;李云;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晚期或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的原发性和转移性肺癌的新技术,因其临床适应证广、并发症少、临床研究证实有效,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微创治疗手段.现有证据表明,RFA联合化疗能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术后复发,为目前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文静;秦海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腔内支架置入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ⅡC、D级股动脉病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24例患者(共27条股动脉,C级21条,D级6条)进行腔内治疗,开通成功后应用球囊扩张闭塞段并置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成功开通25条股动脉,开通率92.6%( 25/27),2条股动脉因病程较长、病变段钙化严重未能开通而行开放外科旁路术.25条股动脉共置入支架62枚.6条患肢的间歇性跛行距离由术前的61 m(30~150 m)增加至术后7天的560 m(300~950 m)(t=3.54,P=0.018).12条患肢的疼痛消失,5条患肢疼痛可忍受,2条患肢疼痛偶尔需口服止痛药物缓解.所有患肢皮肤颜色变红润,腘动脉、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明确.踝肱指数由术前0.36±0.12增至术后7天的0.78 ±0.25(t =2.16,P=0.038).19例(21条股动脉)随访4~ 25个月(平均9.8月):4例各有1条股动脉分别于术后7、11、12和15个月时出现支架内狭窄及血栓形成,其中3例经导管溶栓和球囊扩张后症状缓解,另1例行股腘动脉旁路术后症状缓解,其余15例(17条患肢)均无缺血症状加重表现.结论 腔内支架治疗TASCⅡC、D级股动脉病变具有安全和微创的优点,短期效果良好.
作者:张立魁;吴丹明;周玉斌;易巍;王成刚;孙雨莘;贾琪 刊期: 2012年第04期